我國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我國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IM,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近日先後接到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CCTF)頻率基準工作組和國際計量局(BIPM)的通知,由該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以下簡稱NIM5)通過評審,被接收為BIPM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今後NIM5的數據將刊登在國際計量局每個月向世界發布的權威文件《時間公報》上。這標誌著繼法、美、德、意、日、英、俄之後,我國成為第8個獲國際計量局認可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的國家,意味著我國對國際原子時的最終確定不僅具有「話語權」,而且擁有了「表決權」。

  準確可靠的時間頻率計量是國家核心戰略基礎的一部分。衛星導航、交通、金融等重要領域的安全運行,都要依靠高精度的時間頻率。

  據NIM5項目顧問、中國計量院首席研究員李天初院士介紹,目前全球統一使用的國際標準時間是由BIPM主導的協調世界時(UTC)。BIPM將分布在全球的70多個守時實驗室的400多臺商品原子鐘所報送的數據進行「加權平均」,再利用上述8國國家計量院自行研製的「世界上最好的基準原子鐘」校準,產生國際原子時,再經閏秒即產生UTC。

  項目負責人、中國計量院研究員房芳介紹,NIM5是由中國計量院研製的第二型銫原子噴泉鍾。作為我國時間頻率體系的源頭,NIM5主要有3項應用:定期校準中國計量院原子時標UTC(NIM),改善其準確度;參加國際原子時合作,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非常時期,一旦不能使用國際數據校準,NIM5將直接駕馭守時鐘組,獨立準確保持中國時標,在高準確度「守住」中國原子時。(倪思潔)

相關焦點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本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陳海波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
  • 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雨、朱宛玲):現代社會,時間對人類極為重要。它滲透於人類活動、科學實驗、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的各個領域。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2000萬年不差一秒
    2000萬年不差一秒我國銫原子噴泉鍾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為國際統一時間作修正    8月7日,國際計量局(BIPM)正式通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被接收為國際計量局(BIPM)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
  • 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相差不超20納秒
    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最近一年,由該所全國產化設備組成的守時系統產生的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簡稱UTC)的時差始終保持在僅20個納秒以內,一納秒相當於一秒的十億分之一。
  • 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內
    近日,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近一年來,203所保持的標準時間通過與國際計量局進行遠程時間比對,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以內。國際標準時間是協調世界時,簡稱UTC,由國際計量局將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數據融合計算產生。目前,中國境內參與國際時間比對的單位共有三家,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是其中之一。據介紹,203所的標準時間是由氫原子鐘、銫原子鐘組成的鐘組聯合產生,鍾組的每台鐘都有自己的運行趨勢,互為備份,依靠鍾組來運行,時間將更加穩定可靠。
  • 年底國際標準時間將增加1秒 時間計量精度的意義何在?
    :國際標準時間-協調世界時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將在格林尼治時間2016年12月31日23時59分59秒實施一個正閏秒,即增加1秒。7月11日,國際計量局BIPM向全球70多家國際原子時TAI守時實驗室發布了閏秒調整預報。因為時區差別,我國將於北京時間2017年1月1日的7時59分59秒進行閏秒調整,屆時將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上一次「閏秒」出現在北京時間2015年7月1日。
  • 我國的標準時間從哪兒來?探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王瑩)在很多公共場合,我們都會聽到整點報時,「現在是北京時間下午3點整」,對於這個看似簡單又熟悉的場景,估計很多人並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國家這一標準統一的時間來自哪裡?如何產生?又如何保持精確?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彰顯著國家授時中心在國家戰略和民眾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新華網】我國的標準時間從哪兒來?探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在很多公共場合,我們都會聽到整點報時,「現在是北京時間下午3點整」,對於這個看似簡單又熟悉的場景,估計很多人並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國家這一標準統一的時間來自哪裡?如何產生?又如何保持精確?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彰顯著國家授時中心在國家戰略和民眾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國產守時系統確保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相差不超20納秒
    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最近一年,由該所全國產化設備組成的守時系統產生的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簡稱UTC)的時差始終保持在僅20個納秒以內。國際標準時間,即協調世界時,是由國際計量局根據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的數據,通過融合計算產生的。目前,我國境內參與國際計量局國際時間比對的單位共有三家,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是其中之一。
  • 國產守時系統確保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相差不超20納秒 讓國防標準...
    本報訊 (記者王惜純)記者近日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近一年來,由該所全國產化設備組成的守時系統產生的標準時間,通過與國際計量局(BIPM)進行遠程時間比對,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以內。國際標準時間是協調世界時,簡稱UTC,由國際計量局將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數據融合計算產生。
  • 我國首項核聚變國際標準成功立項
    近日,我國提出的《核聚變堆高溫承壓部件的熱氦檢漏方法》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功立項,本項標準是中國在核聚變領域立項的首項國際標準;是在國家標準委、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的支持下,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統籌部署和組織推動下
  • 我國參與千克復現方法國際比對成績優異
    本報訊(王 健 劉旭紅)近日,國際計量局發布了首次千克復現方法國際關鍵比對的報告。我國繼加拿大、美國、國際計量局之後,第4個具有採用電天平方案在真空中達到10-8量級測量能力。這意味著我國的測量數據得到國際計量委員會的認可,並參與國際約定值的確定,進而用於千克新定義實施後全球質量單位的量值傳遞。
  • 又一項我國主導制定的地理信息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將更多的中國地理信息優勢技術推向國際,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理信息和遙感關鍵國際標準研究」課題的支撐下,武漢大學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ISO/TC 211國內技術歸口辦公室開展了ISO 19163-2的研究工作,經過充分論證和各成員國投票,該提案於2018
  • 我國空管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將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林紅梅、鄭毅)國際民航組織已通過了我國提交的關於將中國米制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標準正式納入,成為國際民航公約附件二標準的提案,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配備標準將於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 助推國產納米材料走出去 我國制訂氣相二氧化矽國際標準
    近日,從廣州吉必盛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傳來消息,由其主持制訂的納米材料國際標準ISO18473-3:2018《矽橡膠用氣相二氧化矽》已正式批准發布,比項目計劃完成時間整整提前了7個月,彰顯出我國在納米氣相二氧化矽產品領域已居於國際領先行列。
  • 國際標準時間日
    在136年前的今天,1884年10月13日(農曆1884年8月25日),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誕生。
  • 行業 | 又一項我國主導制定的地理信息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國際標準化組織網站相關截圖由武漢大學邵遠徵副研究員代表中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將更多的中國地理信息優勢技術推向國際,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理信息和遙感關鍵國際標準研究」課題的支撐下,武漢大學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ISO/TC 211國內技術歸口辦公室開展了ISO 19163-2的研究工作,經過充分論證和各成員國投票,該提案於2018年2月正式通過立項。
  • 科學網—「國家標準時間」專業表述的背後
    地球自轉觀測需要全球參與,修正地球極點變化後的世界時稱為UT1。國際地球自轉參考服務組織(IERS)負責處理全世界合作臺站的多種觀測數據,獲得UT1,由法國和美國不定期通過網際網路向全球播報。 國家作為政治性、民族性、區域性組織的存在,「國家標準時間」應運而生。一個土地遼闊的大國,需要獨立自主的標準時間服務體系,即「國家鍾」及其對表系統。
  • 格林威治時間、英國標準時間、國際標準時間、北京時間裡的說道
    其實,我們現在稱謂的北京時間是臨潼時間。這話怎講呢?很多人都知道「世界大同」一詞。它是國際組織的政治術語,受中國的墨子與道教的影響而來。意思全人類是一個高度互助的社會形態,即「地球村」。既然是地球村,那時間應該要制定一個標準吧,於是國際天文組織把經度為零,即本初子午線穿過那個地方的時間設定為世界標準時間。
  • 深圳矽基糖網AI輔助診斷軟體獲準註冊上市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8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宣布,由深圳矽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深圳矽基」)成功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醫學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產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圖像輔助診斷軟體」(簡稱「糖網AI輔助診斷軟體」)獲準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