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相差不超20納秒

2020-12-0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最近一年,由該所全國產化設備組成的守時系統產生的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簡稱UTC)的時差始終保持在僅20個納秒以內,一納秒相當於一秒的十億分之一。

國際標準時間,即協調世界時,是由國際計量局根據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的數據,通過融合計算產生的。目前,我國境內參與國際計量局國際時間比對的單位共有三家,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203所的標準時間依靠由氫鍾、銫鐘組成的鐘組聯合產生,時間更加穩定可靠。項目負責人楊帆介紹,技術人員分析每台鐘的特性,將每台鐘產生的物理信號進行加權平均,通過理論算法推導出一個紙面時間,也就是最終融合成的綜合時間尺度,確保標準時間連續穩定地保持下去。

203所保持的標準時間通過衛星共視與國際計量局進行遠程時間比對。該所每天將本地對比數據自動上報至國際計量局的伺服器,國際計量局每周匯總計算一次,並反饋203所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的時差。以此時差為依據,調整本地標準時間,使其儘量與國際標準時間保持一致。(記者 王諶)

相關焦點

  • 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內
    近日,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近一年來,203所保持的標準時間通過與國際計量局進行遠程時間比對,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以內。國際標準時間是協調世界時,簡稱UTC,由國際計量局將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數據融合計算產生。目前,中國境內參與國際時間比對的單位共有三家,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是其中之一。據介紹,203所的標準時間是由氫原子鐘、銫原子鐘組成的鐘組聯合產生,鍾組的每台鐘都有自己的運行趨勢,互為備份,依靠鍾組來運行,時間將更加穩定可靠。
  • 國產守時系統確保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相差不超20納秒 讓國防標準...
    本報訊 (記者王惜純)記者近日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近一年來,由該所全國產化設備組成的守時系統產生的標準時間,通過與國際計量局(BIPM)進行遠程時間比對,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以內。國際標準時間是協調世界時,簡稱UTC,由國際計量局將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數據融合計算產生。
  • 國產守時系統確保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相差不超20納秒
    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最近一年,由該所全國產化設備組成的守時系統產生的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簡稱UTC)的時差始終保持在僅20個納秒以內。國際標準時間,即協調世界時,是由國際計量局根據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的數據,通過融合計算產生的。目前,我國境內參與國際計量局國際時間比對的單位共有三家,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是其中之一。
  • 時間標準引發國際爭議
    據報導,位於經線零度的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實行「平均太陽時」,即太陽直照在該天文臺子午儀中心子午在線的時間,計算一天的始終。自1972年以來,科學家留意到地球自轉減慢,影響到太陽直照落點時間,天文臺要三番五次添加「閏秒」,以保持國際公認的「標準時間」地位。
  • 我國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
    原標題:我國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IM,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近日先後接到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CCTF)頻率基準工作組和國際計量局(BIPM)的通知,由該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以下簡稱NIM5)通過評審,被接收為BIPM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
  • 中國標準時間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如果時間測量精度不能突破微秒(百萬分之一秒)量級的限制,那麼便不可能有今天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球物理學將很難獲得今天空間測量所提供的精細信息,當然也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準確的衛星氣象預報和精密制導的遠程武器系統。時間標準的沿革時間是一個連續流逝的物理量。它的測量依靠物質的連續運動。
  • 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制定,與英國一件爭執案有關。
  • 我國銫原子噴泉鍾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本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陳海波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銫原子噴泉鍾」通過評審,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TAI)。
  • 我國空管飛行高度層配備標準將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林紅梅、鄭毅)國際民航組織已通過了我國提交的關於將中國米制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標準正式納入,成為國際民航公約附件二標準的提案,我國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配備標準將於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為國際民航標準。
  • 國際標準時間日
    在136年前的今天,1884年10月13日(農曆1884年8月25日),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誕生。
  • 教授稱全球通用時間標準存誤差 極有可能被廢除
    11月3日,全球50多名研究人員聚集倫敦探討認為,應該用「原子時」取代「格林尼治時間」,也被叫做「世界時」。據國際電信聯盟網站消息,國際電信聯盟定於明年1月在瑞士日內瓦表決是否以「原子時」替代「世界時」。
  • 四川泡菜國際標準為何不適用於韓國泡菜?
    針對泡菜行業國際標準誕生的消息,韓聯社11月29日報導稱,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準不適用韓國泡菜。 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稱,此次國際標準的制定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泡菜成為Kimchi(韓國泡菜)的國際標準。
  • 英國的格林威治時間,為什麼是國際標準時間?
    英國的格林威治時間,為什麼是國際標準時間?這得從航海時期說起,在大海裡航行的船,置身汪洋大海之中,一望無際,怎麼確定自己在海裡的方向和位置呢? 導航是人命關天的頭等大事,可是,古時候沒有GPS。當年望遠鏡的複製品那時,正值工業大革命方興未艾,海上商業交易十分頻繁,由於導航技術的不完善,在海上迷失方向,不同城市之間的時差使得信息混亂,導致很多有價值的物資和生命葬身於海底。
  • 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格林威治時間、英國標準時間、國際標準時間、北京時間裡的說道
    其實,我們現在稱謂的北京時間是臨潼時間。這話怎講呢?很多人都知道「世界大同」一詞。它是國際組織的政治術語,受中國的墨子與道教的影響而來。意思全人類是一個高度互助的社會形態,即「地球村」。既然是地球村,那時間應該要制定一個標準吧,於是國際天文組織把經度為零,即本初子午線穿過那個地方的時間設定為世界標準時間。
  • 年底國際標準時間將增加1秒 時間計量精度的意義何在?
    NIM5銫原子噴泉鍾   2000萬年不差一秒  近日,中國計量院有關負責人向媒體介紹,今年7月6日,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向全球負責標準時間測量和發播的機構發布閏秒公告:國際標準時間-協調世界時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將在格林尼治時間2016年12月31日23時59分59秒實施一個正閏秒,即增加1秒。
  • 對比國際飲用水檢測標準,我國的有哪些不同
    水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物質,我國非常重視飲用水水質檢測。與國際水質檢測標準相比,在檢測項目和限制要求上還是有所差別的。今天,讓我們一起看一看我國飲用水檢測標準和國際檢測標準有哪些不同。與國外水質標準的比較我國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涵蓋水質指標106項,包括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20項、無機物毒理指標21項、有機物毒理指標53項、消毒劑指標4項、微生物指標6項、放射性指標2項。
  • 我國首項核聚變國際標準成功立項
    近日,我國提出的《核聚變堆高溫承壓部件的熱氦檢漏方法》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功立項,本項標準是中國在核聚變領域立項的首項國際標準;是在國家標準委、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的支持下,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統籌部署和組織推動下
  • 有機質含量超100%引發標準質疑
    檢測方法存缺陷原料構成須限定   有機質含量超100%引發標準質疑    □ 本報記者 朱祝何根據行業標準《有機肥料》(NY525-2012)規定,有機質的質量分數(以烘乾基計)應≥45%。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肥料業界人士表示,檢測時,出現了有機質含量超過100%的有機肥,由此引發業界對於《有機肥料》標準的質疑,甚至有專家直言,「標準有很多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地方。」
  • 民國的時區劃分:不用出國就有時差,全國標準時間不在北京
    中國幅員遼闊,東西領土的兩端相距5000多千米,經度跨度也有60多度,按照標準時區劃分我國領土共橫跨五個時區。不過如今我國國內的時間,都以統一的東八區時間「北京時間」為標準。其中和如今的北京時間相對應的,就是如今的中原時區,當時也稱之為中原標準時間。最東邊的長白時區比如今的北京時間早半小時,而隴蜀時間則比北京時間慢一小時,回藏時間則慢兩小時,崑崙時間足足慢了兩個半小時。這種時區劃分從1918年一支直沿用至1945年,不過在使用了20年之後,內政部對這五個時區的劃分進行了簡單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