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最近一年,由該所全國產化設備組成的守時系統產生的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簡稱UTC)的時差始終保持在僅20個納秒以內。
國際標準時間,即協調世界時,是由國際計量局根據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的數據,通過融合計算產生的。目前,我國境內參與國際計量局國際時間比對的單位共有三家,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是其中之一。
作為國防科技工業第二計量測試研究中心,203所是國防軍工無線電、時間頻率量值溯源的源頭單位,在保持時間頻率國防計量最高標準的同時,也肩負著為二級計量研究機構提供遠程時間頻率校準的責任。
上世紀九十年代,203所時間標準已與國際計量局建立了溯源關係,各國防、航天、航空、電力等行業的計量、研究機構,均可通過203所建立與國際計量局的溯源鏈路,完成向國際標準時間的最終溯源。
據了解,203所的標準時間依靠由氫鍾、銫鐘組成的鐘組聯合產生,時間更加穩定可靠。「雖然鍾組的每台鐘都有自己的運行趨勢,並輸出信號,但一台鐘獨立運行並不可靠,若其出現異常,就會導致時間的不連續。」項目負責人楊帆介紹,技術人員分析每台鐘的特性,將每台鐘產生的物理信號進行加權平均,通過理論算法推導出一個紙面時間,也就是最終融合成的綜合時間尺度,確保標準時間連續穩定地保持下去。
203所保持的標準時間通過衛星共視與國際計量局進行遠程時間比對。該所每天將本地對比數據自動上報至國際計量局的伺服器,國際計量局每周匯總計算一次,並反饋203所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的時差。以此時差為依據,調整本地標準時間,使其儘量與國際標準時間保持一致。
今後,203所將建立國防時間頻率服務網絡,提高國防標準時間向下量傳的能力,使更多有時間溯源需求的機構獲取國防標準時間,並間接溯源至國際標準時間。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王諶
流程編輯:RB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