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制定,與英國一件爭執案有關。1858年11月24日,英國多塞特郡的時鐘指在上午10時6分,該郡一位法官判決一名提請土地訴訟的人敗訴,因為在上午10點開庭時他沒有準時到庭。兩分鐘後,那人到庭,他向法官指出,按照他家鄉肯柏蘭郡喀來耳鎮火車站的時鐘,他是準時到達的。該案因此必須重審。火車站與法庭的時間出現差異,促使英國政府去統一時間。
當格林尼治天文臺確定自己的子午線時,世界上有些國家根據本國的地理條件,也確定了自己的子午線,這樣就容易造成混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884年10月13日,2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就使用統一的國際標準時間和統一的子午線問題作出決議:「會議向與會國政府建議,將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子午儀中心的子午線規定為經度的本初子午線。」於是,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的經線被世界公認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和世界「時區」的起點,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從此誕生。
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比西邊的早。東邊時刻與西邊時刻的差值不僅要以時計,而且還要以分和秒來計算,這給人們帶來不便。
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在華盛頓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東、西各12個時區)。規定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為中時區(零時區)、東1-12區,西1-12區。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度,時間正好是1小時。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度,以東、西經180度為界。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採用的時間,稱為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小時。例如,中國東8區的時間總比泰國東7區的時間早1小時,而比日本東9區的時間晚1小時。因此,出國旅行的人,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手錶,才能和當地時間相一致。凡向西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撥慢1小時(比如2點撥到1點);凡向東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撥快1小時(比如1點撥到2點)。並且規定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為本初子午線,即零度經線。
(世界時鐘查尋網頁連結:24timezones.com/map_zh.php#/map)
實際上,有些國家幅員寬廣,跨度很大,如中國差不多跨5個時區,1個省份就可同時跨著2個或更多時區,為了照顧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將1個國家或1個省份劃在一起。所以時區並不嚴格按南北直線來劃分,而是按自然條件來劃分。中國為了使用方便簡單,實際上在只用東八時區的標準時即北京時間為準。(2020年10月13日,國際標準時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