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準時間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時間是一個基本物理量。時間測量滲透於人類活動、科學實驗和國家建設的各個領域,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受到科學技術界和國務活動家們的重視。事實上,它是國計民生的一項基本工程,任何一個大國都擁有自己獨立的、併力圖保持同時代最好水平的時間標準和服務系統。在向信息化時代邁進的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正處在時間的「包圍」之中。各類定時器、計算機、數據傳輸、電話傳真……,哪一樣都離不開精確的時間。國家活動的許多系統和部門,例如通信、電信、定位、導航、測繪等,其活動效率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高精度時間服務保障。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如果時間測量精度不能突破微秒(百萬分之一秒)量級的限制,那麼便不可能有今天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球物理學將很難獲得今天空間測量所提供的精細信息,當然也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準確的衛星氣象預報和精密制導的遠程武器系統。

時間標準的沿革

時間是一個連續流逝的物理量。它的測量依靠物質的連續運動。在原理上,任何一個連續運動的物理過程或物理量,都可以表徵成以時間為自變量的函數。如果這個運動過程或物理量的變化是可測的,那麼我們就可以以它為標準去測量時間。人類在進行時間測量的過程中,總是選取某種周期性運動過程。迄今為止,人類用以測量時間的周期運動過程大體可以分成三類,從而得到了三種科學的時間標準。

轉動體的自由旋轉。例如地球自轉。很久以前,人們認為地球自轉運動是均勻的,以它為標準獲得的時間標準稱為世界時。20世紀60年代之前,世界各國共同採用世界時為時間標準。但是,後來發現地球自轉運動並非均勻,通過觀測恆星測定地球自轉又帶有一些難以避免的誤差。因此世界時測定精度只有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級,滿足不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需要。

天體克卜勒運動。即伴星體在引力作用下繞主星體的軌道運動。例如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天文學家由長期觀測發現,雖然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動速度在一年當中是有變化的,但它公轉一周的時間卻相當穩定。如果把地球公轉周期的若干分之一定義為一秒,這樣的秒長或許會相當均勻。國際天文學會聯合會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經過論證,於1956年決定採用以地球公轉運動為基礎的時間標準,這就是學術界所說的「曆書時」,並且規定從1960年開始,曆書時取代世界時作為國際時間標準。曆書時的秒長在理論上是均勻的,但要得到這樣的秒長相當困難,其測定精度比世界時測定精度高不了多少,仍然不能滿足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

原子諧波振蕩運動。當以天體運動為基礎的宏觀時間標準不能適應科學發展需要的時候,人們的認識又向著另一個方向——微觀世界發展,開始了時間測量的又一個新進程。

我們知道,原子雖然很小,但它內部卻是一個很複雜的世界。每個原子都有一個原子核,核外分層排布著高速運轉的電子。當原子受到X射線或電磁輻射時,它的軌道電子可以從一個位置跳到另一個位置,物理學上稱此為「躍遷」。躍遷時,原子將吸收或放出一定能量的電磁波。這類電磁波同單擺一樣,是一種周期運動,只是它振蕩周期更短、更穩定罷了。既然如此,我們能不能像製造擺鐘那樣,利用原子的振蕩做出原子鐘呢?這是20世紀初期物理學家們熱烈討論的問題。到了1953年,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率先利用銫原子躍遷振蕩運動做出了銫原子鐘。此後,其它類型原子鐘相繼問世。人們習慣上把原子鐘確定的時間稱為原子時。1967年10月,在印度新德裡召開的國際計量大會正式把由銫原子鐘確定的原子時定義為國際時間標準。

現代國際時間標準

現代國際時間的計量標準是國際原子時。它的基本單位是秒。一個原子時秒的長度是銫原子躍遷振蕩9192631770周所持續的時間。更長的時間單位由秒的累加而得。

國際原子時由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權度局(BIPM)建立並保持。BIPM分析處理全世界約50個時間實驗室的200多臺原子鐘數據,得到綜合時間尺度——國際原子時。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參與國際原子時的建立。目前,國家授時中心有19臺銫原子鐘和4臺氫原子鐘的數據定期傳送給BIPM,是對國際原子時的建立和保持作出貢獻的主要實驗室之一。

原子時秒長穩定,但時刻沒有物理內涵。世界時恰好相反,由於地球自轉速度逐年減慢、季節性不均勻變化等因素,它的秒長不均勻,但它的時刻對應於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反映地球在空間旋轉時地軸方位的變化。這不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具有重要科學應用價值。大地測量、天文導航和空間飛行體的跟蹤、定位等領域,需要知道瞬間地球自轉軸在空間中的角位置,即世界時時刻;而精密校頻、信息傳輸等應用領域,則要求均勻的時間間隔,即需要秒長穩定的原子時。

但是,時間服務部門一般不可能以同一個原子鐘為基礎發播時號,同時滿足性質完全不同的這兩種要求。於是就出現原子時和世界時如何協調的問題。

經有關國際學術組織的討論協商,目前的協調方法是:在1958年初,調整原子鐘,使原子時和世界時的時刻一致,然後原子鐘運轉積累原子時。由於地球自轉不均勻,原子時和世界時的時刻差就會增大。當這個差值接近0.9秒時,人為撥動原子鐘,使其增加或減少1秒,即實行所謂的「閏秒制」,使原子時時刻始終靠近世界時。這樣得到的時間尺度稱為「協調世界時(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從1972年起,協調世界時被確定為全世界的官方時間和國際民用時間標準。

目前,世界各國時間服務部門提供的標準時間,都是協調世界時。

中國標準時間

中國現代時間標準是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英文縮寫為NTSC)建立並保持的原子時標準,其學術代號記為TA(NTSC),民用時間標準也是由該中心建立並保持的協調世界時,記為UTC(NTSC)。人們通常所說的中國標準時間,就是協調世界時UTC(NTSC)。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利用一組原子鐘(目前為19臺銫原子鐘,4臺氫原子鐘),通過測量比對和算法設計,建立並保持著高精度中國原子時標準TA(NTSC)和協調世界時標準UTC(NTSC),並通過衛星與世界上主要時間實驗室保持定期時間對比。

目前,TA(NTSC)和UTC(NTSC)的準確度優於3×10-13,穩定度保持在10-15量級。國家授時中心保持中國協調世界時UTC(NTSC)與國際協調世界時UTC之差已經控制在±50納秒以內,即|UTC-UTC(NTSC)|<50ns。目前,在全世界50多個時間實驗室中,能達到這樣水平的有8個,分別是:美國海軍天文臺(USNO)、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德國物理技術研究所(PTB)、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NTSC)、日本國家情報和通信技術研究所(NICT)、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瑞士聯合實驗室(CH)、俄羅斯時空計量研究院(SU)。

為進一步提升時間基準自主保持能力,國家授時中心正在著手研製實驗室銫原子噴泉鍾,計劃2010年建成,秒穩達到1~2×10-13,日穩1~2×10-15,準確度1~2×10-15。

標準時間的傳遞

建立並保持某種時間標準,通過一定方式把代表這種標準的時間信息傳送出去,供應用者使用,這一整套工作,在國外叫時間服務(Time Service),在中國稱為授時。授時這一稱謂,或許來源於《尚書·堯典》中「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這段文字。

授時有著悠久的歷史。它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進步。

晨鐘暮鼓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們曾經使用過敲鐘和擊鼓的方法進行報時。我國許多歷史名城至今還保留有古代的鐘樓和鼓樓。它們成為印證授時工作發展的歷史遺蹟。

據史料記載,在古長安,「以鐘鼓司晨」由來已久。漢唐時期,長安設有鐘樓、鼓樓,以晨鐘暮鼓方式報時。在元明清時期,鐘鼓報時體制仍得以維持。在古時,沒有摩天高樓阻擋,噪聲汙染甚微,清脆鐘聲和雄渾鼓聲可傳20裡之遠,足可滿足一個都市的報時需要。到了民國初年,計時鹹用新器,晨鐘暮鼓之聲遂在西安城消失。

1997年,西安市文物局複製古時景雲鍾懸於鐘樓,重製巨鼓置於鼓樓,在節假日推出「晨鐘暮鼓」仿古儀仗表演。為表現西安古城渾厚文化底蘊,或許也是因為現代中國國家授時中心設在西安市臨潼區,為彰顯西安在我國授時領域歷史傳承的重要地位,從2007年4月20日起,西安城內的鐘鼓樓全面恢復「晨鐘暮鼓」報時儀式。每天4次報時:上午9時,正午12時,下午3時,鐘樓上的景雲鍾分別敲響24次以報時;下午6時,鼓樓上的24面時令鼓齊鳴,然後鍾擊聞天鼓24響以報時。表演沿襲古制進行:古裝武士護送鳴鐘擊鼓手敲鐘擊鼓。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旅遊西安,實地品評晨鐘暮鼓報時的韻味。

落球報時

到了18世紀,航海事業蓬勃發展。海員迫切需要精確時間,以確定船隻位置和航行方向。但是,海浪淘淘,難聞敲鐘擊鼓之聲,於是出現「落球報時」。

所謂落球報時,就是人們在重要商埠的碼頭、港口豎立起高杆,在高杆頂端掛上氣球,按約定時刻落下氣球,藉以向海員報告時間。

今天看來,這種報時方法未免粗疏。但海員對它卻懷有崇敬之情。因為它為海員忠實服務近百年之久。

現代授時

20世紀初期,無線電進入實用階段。1902年,法國首先在巴黎艾菲爾鐵塔頂層試驗發播短波無線電時號,取得成功。接著,德國、英、美等國相繼試驗,收到良好效果。於是,一個嶄新的無線電授時的時代開始了。

目前,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通過短波(或長波)電臺每天發播各自的標準時間信號。有些國家還利用衛星、電視和網絡系統,開展授時服務。

我國現代授時工作,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原中科院陝西天文臺)承擔。國家授時中心的總部設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這裡建有國家時間標準實驗室,保持著我國的原子時標準和協調世界時標準。發播標準時間信號的長波電臺和短波電臺位於陝西蒲城縣。

我國標準時間的傳送方法

1.短波授時

波長在100m~10m,即頻率在3MHz~30MHz的無線電波段為短波波段。國家授時中心的短波電臺用2.5MHz、5MHz、10MHz、15MHz頻率全天連續發播我國短波無線電時號,呼號為BPM。短波授時信號覆蓋半徑超過3000公裡,用不同頻率交替發播結合覆蓋全國疆域。定時精度為毫秒量級。理論上,擁有短波無線電接收機的用戶,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可以收到至少一個頻率的BPM時號,不過,短波授時因電離層擾動等因素,信號有時會受到幹擾。BPM短波授時臺於1970年建成,1997年完成了技術改造。

2.長波授時

千米波段,即頻率在30KHz~300KHz的波段,為長波波段。國家授時中心的長波電臺呼號為BPL,發射頻率為100KHz。它每天定時(北京時間13h30m到21h30m)發播包括標準時間信號和導航信息的編碼信號。信號覆蓋範圍為我國內陸及近海海域,定時精度為微秒量級。用戶擁有專用長波定時接收機,便可在規定時間內接收BPL定時信號。

BPL長波授時臺於1986年建成並通過國家級技術鑑定,該項成果198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對其進行現代化技術改造的工作正在進行,預計2008年完成。屆時,新的長波授時系統將為用戶提供全天24小時連續服務,並提供時碼信息、差分衛星信息等更加豐富的時間和導航信息。

3.低頻時碼授時

國家授時中心採用68.5KHz頻段的連續波時碼授時體制的技術,2002年建成BPC低頻時碼授時臺,並試驗發播。低頻時碼授時的特點是利用微電子技術,使用戶設備可以做得非常簡單且價廉,具有十分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其終端產品之一的「電波鐘」被鐘錶業界稱為鐘錶產業「革命性」的變革,「它的出現開拓了時間計量的新裡程,從而將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為推動低頻時碼授時技術發展,考慮到覆蓋環渤海和長三角主要經濟區的目標,國家授時中心已經著手在河南商丘建設「國家授時中心低頻時碼連續發播臺」。2007年6月,商丘臺已經落成並開始試播。地波穩定覆蓋半徑1000公裡,天波覆蓋半徑3000公裡,授時精度±0.1毫秒。試播期間每天白天發8小時,晚上發7.5小時。正式發播後將24小時連續發播。

4.衛星授時

我國目前的衛星授時由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承擔。該試驗系統的時間由國家授時中心標校,與國家授時中心的協調世界時保持一致。

用戶擁有與專用衛星信號接收設備,便可通過北鬥系統實現衛星定時,定時精度優於微秒量級。

另外,國家授時中心每天定時接收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時間信號,測定並在其出版的《時間頻率公報》上刊布GPS時間相對於協調世界時的改正值。用戶接收GPS時間,利用此改正值,可實現其時鐘與我國標準時間的對比,精度可好於微秒量級。

5.電視授時

目前,我國中央電視臺CCTV在其電視信號的垂直消隱間隔鍾插入由銫原子鐘提供的時間信息。國家授時中心對這些信息實施定時監測,即每天在0點和12點整,測量電視時間TS(CCTV)相對於協調世界時的差值,其結果刊布於《時間頻率公報》

用戶接收CCTV時間信號,加以改正,便可實現定時,精度約為10微秒。

6.網絡授時

利用網際網路傳送標準時間稱為網絡授時。目前,國家授時中心提供兩種計算機網絡時間服務: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校時軟體服務和「時間精靈」服務。網絡授時精度一般為幾十毫秒~幾百毫秒。

國家授時中心SNTP校時服務的IP位址是:210.72.145.44。「時間精靈(Timefairy)」實際上一種網頁時間校準服務,登陸時間精靈頁面http://www.time.ac.cn/times/timefairy.htm即可。

7.電話授時

利用電話網絡傳送標準時間稱為電話授時。目前,國家授時中心通過電話公用網絡提供時間服務的方式包括:通過專用電話時碼接收機方式;計算機+數據機的方式(ACTS);電話語音報時服務。

通過專用電話時碼接收機,聯入電話線端子,通過撥打國家授時中心的服務專線029-83890342,即可自動獲得標準北京時間顯示和輸出,授時精度10毫秒。

計算機+數據機方式又稱自動計算機時間服務(ACTS:Auto Computer Time Service)。用戶的計算機通過數據機與電話線路連接後,在指定網站(國家授時中心「時間」科普網站http://www.time.ac.cn/serve/down.htm )下載專用撥號校時軟體NTSCTIME,安裝後,通過撥打國家授時中心的服務專線029-83894117,即可同步校準用戶本地計算機的時鐘,授時精度10毫秒。

國家授時中心語音報時服務服務專線:029-83895117。採用音頻脈衝——「嘟」聲作為秒信號提示音,使用戶極為方便進行校時,報時誤差小於1秒。

相關焦點

  • 格林威治時間、英國標準時間、國際標準時間、北京時間裡的說道
    其實,我們現在稱謂的北京時間是臨潼時間。這話怎講呢?很多人都知道「世界大同」一詞。它是國際組織的政治術語,受中國的墨子與道教的影響而來。意思全人類是一個高度互助的社會形態,即「地球村」。既然是地球村,那時間應該要制定一個標準吧,於是國際天文組織把經度為零,即本初子午線穿過那個地方的時間設定為世界標準時間。
  • 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制定,與英國一件爭執案有關。
  • 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內
    近日,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近一年來,203所保持的標準時間通過與國際計量局進行遠程時間比對,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以內。國際標準時間是協調世界時,簡稱UTC,由國際計量局將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數據融合計算產生。目前,中國境內參與國際時間比對的單位共有三家,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是其中之一。據介紹,203所的標準時間是由氫原子鐘、銫原子鐘組成的鐘組聯合產生,鍾組的每台鐘都有自己的運行趨勢,互為備份,依靠鍾組來運行,時間將更加穩定可靠。
  • 為什麼格林尼治時間是世界標準時間?
    那時,工業革命進展迅速,但時間測量還沿用中世紀的方法:以日晷等測量的太陽時作地方標準。這是火車事故的重要原因:各地的時間標準不同。不過,經度的另一個問題,確定標準時間,在此時變得突出:要以哪個天文臺觀測的時間為標準時間?哪個地方受得起本初子午線這一殊榮?
  • 為什麼格林尼治時間是世界標準時間
    那時,工業革命進展迅速,但時間測量還沿用中世紀的方法:以日晷等測量的太陽時作地方標準。這是火車事故的重要原因:各地的時間標準不同。  當美國人還在為此事故震驚時,在鐵路轟鳴中,倫敦時間已經完成對英國各地方的統一。1855年,不列顛島與愛爾蘭98%的公共時鐘調整為格林威治時間。
  • 關於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居住時間判定標準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現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以下稱無住所個人)居住時間的判定標準公告如下:   一、無住所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在中國境內累計居住滿
  • 中國時間是北京時間
    世界時間標準為了方便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和交流,必須有一個時間標準,因為地球從西向東自轉,每轉一圈大約是24小時,東方總是比西方看到太陽,也就是說,同時,我們在白天,倫敦或紐約可能在晚上,當我們日出時,他們可能會落下,所以我們應該有一個標準的時間來確定,兩個地方之間的時差是多少小時。
  • 標準銀行看中國合作夥伴:以世紀為時間單位考慮問題
    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以55億美元收購了南非標準銀行20%的戰略性股份,這項交易是當時中國企業最大的一筆對外收購,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對非洲最大的單筆投資。  9月1日,北京,標準銀行集團的現任執行長西姆·沙巴拉拉(SimTshabalala)在即將前往工商銀行總部慶祝兩行合作十周年之前,向第一財經記者談起當時的談判:「(這個)過程是非常迅速的。
  • 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雨、朱宛玲):現代社會,時間對人類極為重要。它滲透於人類活動、科學實驗、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的各個領域。
  • 我國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
    原標題:我國獲準參與駕馭國際標準時間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IM,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近日先後接到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CCTF)頻率基準工作組和國際計量局(BIPM)的通知,由該院研製並運行的「NIM5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以下簡稱NIM5)通過評審,被接收為BIPM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
  • 國際標準時間日
    在136年前的今天,1884年10月13日(農曆1884年8月25日),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誕生。
  • 生活時間 與標準「逆行」
    1922年,一場有關時間的著名爭論,在哲學家亨利·柏格森與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之間展開。  柏格森一方面肯定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成就,也同時尖銳地指出了物理學家時間觀的不足。在他看來,「時間」絕不能僅僅作為一個可以被機械測量、可以化作方程的客觀對象來看待。比起測量時間來說,為什麼時間的測量工具與時間的對應關係,對於人來說是有意義的?這一問題更為關鍵。
  •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或將被原子鐘時間代替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據臺灣「中廣網」10月3日報導,由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跟不上計算機時代的發展,今後人們可能將以原子鐘標準時間為準。19世紀,海權強國英國把「東西經零度」放在倫敦的格林尼治村,同時規定格林尼治時間為世界標準時間。不過,格林尼治時間是以太陽經過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線」的一刻為標準。
  • 這座城市的時間才是真正標準的「北京時間」,比北京還要準時!
    大家都知道我們平常的生活作息都參考著一個標準,那就是「北京時間」,每到整點收音機電視臺也會準點播報北京時間,很多人會依照這個來調整自己家裡的鐘表,那麼大家知道「北京時間」是以什麼為標準的嗎?中國幅員遼闊,橫跨了5個時區,如果嚴格按時區劃分,那麼有的省份用的時間必然將不相同,大家想要約定同一個時間見面都需要換算時差,非常影響使用。所以為了使用方便簡單,實際上大家只使用距離首都北京最近的東八時區標準時,即「北京時間」。
  • 北鬥衛星手錶被授予「軍用標準時間」稱號,是中國唯一「軍表」
    當西方鐘錶界還沉浸在舊時光的輝煌之時,中國「北鬥」衛星升空振奮國人內心的同時也為西方的衛星手錶輝煌畫上句號!今天這款北鬥TA204 就是一款完全依據我國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而設計的衛星定位手錶。生產商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可謂出身「豪門」,作為軍工企業為我國曆次衛星發射、「神舟號」和「嫦娥奔月」等國家重大航天工程的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時頻領域擁有亞洲最完整產業鏈,技術積累無人能及。
  • 你可知標準時間的確定,也與列強殖民有關?
    但標準時間絕非自然的一部分。即使今日,世上仍有一些地方不遵行標準時間。領土橫跨數個時區的中國,統一使用北京時間。因此,當廣播電臺宣布天亮,而北京市裡已有人就著晨光做起健身操時,中國西部人民,例如烏魯木齊,卻是摸黑起床。1876年前,世上大部分地區沒有標準時區,也沒有以首都時間決定全國各地區的規定。
  • 無住所的個人居住時間判定標準的公告
    關於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居住時間判定標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34號為貫徹落實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現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以下稱無住所個人)居住時間的判定標準公告如下
  • 國產守時系統確保我國標準時間與國際相差不超20納秒 讓國防標準...
    本報訊 (記者王惜純)記者近日從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獲悉,近一年來,由該所全國產化設備組成的守時系統產生的標準時間,通過與國際計量局(BIPM)進行遠程時間比對,與國際標準時間相差在20納秒以內。國際標準時間是協調世界時,簡稱UTC,由國際計量局將分布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70多個實驗室近500臺各種類原子鐘數據融合計算產生。
  • 中國煙花「綻放」國際標準
    中國代表團能否在國際標準上為國家爭取最大利益,將決定中國在煙花爆竹國際舞臺上,要麼贏得話語權和引領權,為全國煙花爆竹出口打開廣闊的空間,要麼無法突破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為今後煙花爆竹出口增加難度。  「煙花爆竹國際標準到底怎麼制定,對湖南的影響是最大的。」長城煙花公司董事長袁紅武說,這幾年來,他和瀏陽的同行們一直在密切關注最新動態。  在煙花爆竹國際標準之戰中,湖南人唱起主角。  實際上,往回追溯13年時間,制定煙花爆竹國際標準的構想,正是由湖南發起並作為主力推動的。
  •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或成歷史
    格林尼治時間以英國首都倫敦市郊格林尼治天文臺命名,作為全球通用的時間參考標準已使用120多年。如今,這一以地球自轉為依據的「世界時」可能由以原子振蕩周期為依據的「原子時」徹底取代。全球50多名研究人員11月3日聚集倫敦,探討結束時間計量系統「雙軌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