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或成歷史

2020-12-04 南方周末

格林尼治時間以英國首都倫敦市郊格林尼治天文臺命名,作為全球通用的時間參考標準已使用120多年。如今,這一以地球自轉為依據的「世界時」可能由以原子振蕩周期為依據的「原子時」徹底取代。

全球50多名研究人員11月3日聚集倫敦,探討結束時間計量系統「雙軌制」的可能性。

「雙軌」時間麻煩多

1970年代一項國際協議確定世界時和原子時兩種時間計量系統。世界時受地球自轉速度減緩影響,有一定誤差;原子時用原子能級躍遷振動頻率計時,1000萬年誤差1秒,相對精準。

為協調兩種標準,格林尼治天文臺1972年引入閏秒概念,人工幹預原子時,即在地球自轉減慢致使世界時多出1秒時,把原子時撥慢1秒。

對普通人而言,快一秒、慢一秒不會影響生活。對授時機構、通信、航天、電子等時間精度要求較高的領域而言,調校時間不是容易事。例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信網絡的時間要調校精確至毫秒,如何避免誤差成為不小挑戰。

一些研究人員呼籲廢除時間計量系統的「雙軌制」,以原子時作為單一計時標準。國際電信聯盟定於2012年1月在瑞士日內瓦表決是否以原子時替代世界時。50多名研究人員11月3日至4日在倫敦市郊開會,討論相關議題。

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計量局支持以原子時取代世界時。計量局研究員埃莉薩·費利西塔絲說,兩種時間計量標準並行有不少麻煩。「設想一下,如果『千克』存在兩種或三種定義,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很傷英國人自豪感

經過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線的地方時定義為格林尼治時間。1884年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確定格林尼治時間為國際標準時間。1924年2月5日起,格林尼治天文臺每隔一小時向全球發布調時信息。

英國《每日郵報》記者不無傷感地寫道,如果表決通過以原子時取代世界時,意味著全球時間計量系統不再以地球自轉為依據,僅由原子鐘確定;原子時計量機構國際計量局將取代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成為新任「時間守護者」。

計量局研究員費利西塔絲說,英國人為「失去」格林尼治時間傷感,可以理解。

法新社評述,11月3日召開的會議傷害英國人「國家自豪感」,不僅關乎失去格林尼治時間所代表的「維多利亞時期超級大國」影響力,同樣關乎「老對手」法國在延續百年的英法時間計量之爭中佔據上風。

英國人以計時歷史悠久、鐘錶製作傳統深厚為驕傲。歐洲首座機械鐘1283年在英國貝德福德郡製成。世界仍在運行的最古老時鐘位於英國索爾茲伯裡大教堂,1386年製成。

1884年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法國力推「巴黎標準時間」,沒有成功。近130年後,法國人力促原子時取代世界時,英國人難免心裡「泛酸」。

存廢爭論超出科學範疇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原子時雖精準卻不完美。按照原子時,原子鐘所顯示的時間終有一天會超過世界時。

那時,時鐘報時與人們現有生活體驗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譬如,太陽可能在原子鐘所顯示的下午1時升至正空。

英國大學與技能事務大臣戴維·威利茨反對廢棄世界時計量系統。在他看來,這場世界時存廢爭論已經超出科學範疇。

「英方立場是,我們應該依照人們所感知的真實時間計時,這種(時間計量系統)以地球自轉而不是原子鐘為依據。」威利茨說,「沒有閏秒,我們將失去與地球自轉的聯繫。最終,(原子鐘標示的)『午夜』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午來臨。」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或將被原子鐘時間代替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據臺灣「中廣網」10月3日報導,由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跟不上計算機時代的發展,今後人們可能將以原子鐘標準時間為準。19世紀,海權強國英國把「東西經零度」放在倫敦的格林尼治村,同時規定格林尼治時間為世界標準時間。不過,格林尼治時間是以太陽經過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線」的一刻為標準。
  • 原子時擬取代世界時 格林尼治時間或成歷史
    格林尼治時間以英國首都倫敦市郊格林尼治天文臺命名,作為全球通用的時間參考標準已使用120多年。如今,這一以地球自轉為依據的「世界時」可能由以原子振蕩周期為依據的「原子時」徹底取代。全球50多名研究人員3日聚集倫敦,探討結束時間計量系統「雙軌制」的可能性。上世紀70年代一項國際協議確定世界時和原子時兩種時間計量系統。
  • 史上今日 1884年10月13日,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誕生
    10月13日,格林尼治時間正式被採用為國際標準時間。應該說,對時間測量的精確要求,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需要產生的。現代時間標準的建立,離不開準確的鐘表。最早能持續不斷工作的機械鐘,出現在14世紀初期歐洲的修道院,以滿足僧侶們準時祈禱的需求。隨著技術的完善,機械鐘的精確度不斷提高,1475年第一次出現「分針」,但直到1665年才將時間精確到秒。
  • 格林尼治公園時間起點 「日不落」覆蓋每條經線
    格林尼治公園,是倫敦最古老的皇家公園,歷史可以追溯到1433年。它位列倫敦四大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著名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就坐落在這個公園內。而中國的第一批留英學子,思想家嚴復等人,當年就是在天文臺下的格林尼治大學讀航海和造船,追尋「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強國夢。
  • 科學網—原子時擬取代格林尼治時間作為計時標準
    格林尼治時間以英國首都倫敦市郊格林尼治天文臺命名,作為全球通用的時間參考標準已使用120多年。
  • 解密格林尼治時間是怎麼來的一百年前世界時區又是怎麼劃分
    1882年,瑞士發明世界歷史,第一個用於記錄時間的手錶,因產自瑞士,故稱其為瑞士手錶,或瑞士懷表。據趙氏記載,瑞士格林尼治天文臺發布,以瑞士首都,建立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格林尼治時間,系以凌晨七點為基點,瑞士格林尼治時間的確立,對瑞士鐘錶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得瑞士鐘錶業,得到迅速發展,瑞士鐘錶做工精細,但,價格也不菲,瑞士鐘錶優良品質,和過硬技術工藝,成就了瑞士鐘錶行業,在該國迅速崛起,其鐘錶產品,向世界其它國家出口,故此,瑞士成為鐘錶王國。
  • 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有本初子午線,還有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
    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有本初子午線,還有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格林尼治天文臺位於倫敦市東南郊,全稱是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這裡是地球經度的起點,本初子午線將地球劃分為東西兩個半球。指示世界標準時間的標準鍾也設在這裡。
  • 格林尼治天文臺:民族、帝國與世界的文化記憶
    英國傳記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在2001年出版的《倫敦傳》中提及,天文臺這裡有一條標示了本初子午線的黃銅軌,還有一個向大眾展示格林尼治時間的信號球,每天下午一點準時墜落。二者分別將人類為地球設定的東西半球分界線和世界標準時間實體化。時間信號球主要用來幫助生活在陸地上的人校準格林尼治標準時間,還可以讓航船通過附近海域的海員校準海上用的精密計時器,從而準確定位所在的經度。
  • 時間的起點——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過往
    在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為了表彰當時英國科學界對全球時間和經度計量的貢獻。決定把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那條經線,規定為0°經線或本初子午線。而格林尼治天文臺也因此享譽世界。今天,我將為大家講述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過往。
  • 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制定,與英國一件爭執案有關。
  • 國際標準時間日
    在136年前的今天,1884年10月13日(農曆1884年8月25日),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誕生。
  • ...新關稅將自美國東部時間12日上午12:01(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5:01...
    文 / 爾東琛2021-01-13 04:07:50來源:FX168 【美國正式對法國、德國飛機零部件和部分酒類徵收新關稅】由於未能解決與歐盟16年的飛機補貼爭端,美國將從當地時間1月12日開始徵收法國和德國的飛機零部件和部分酒類產品的新關稅
  • 格林威治時間、英國標準時間、國際標準時間、北京時間裡的說道
    其實,我們現在稱謂的北京時間是臨潼時間。這話怎講呢?很多人都知道「世界大同」一詞。它是國際組織的政治術語,受中國的墨子與道教的影響而來。意思全人類是一個高度互助的社會形態,即「地球村」。既然是地球村,那時間應該要制定一個標準吧,於是國際天文組織把經度為零,即本初子午線穿過那個地方的時間設定為世界標準時間。
  • 為什麼格林尼治時間是世界標準時間?
    那時,工業革命進展迅速,但時間測量還沿用中世紀的方法:以日晷等測量的太陽時作地方標準。這是火車事故的重要原因:各地的時間標準不同。與鐵路為了提高運輸效率不同,航海對標準時間的需求,是為了確定船舶的地理位置。在海上,緯度的測量很簡單,只要量出正午的太陽高度就能知道。但是經度測量則比較困難,先測量出當地時間,再參照一個標準時間,才能計算出結果。麻煩在於,傳統的時鐘都經不起海洋的顛簸,失去了測量準度;而不同的輪船選用標準時不同,增加了海洋上的混亂。
  • 為什麼格林尼治時間是世界標準時間
    那時,工業革命進展迅速,但時間測量還沿用中世紀的方法:以日晷等測量的太陽時作地方標準。這是火車事故的重要原因:各地的時間標準不同。  當美國人還在為此事故震驚時,在鐵路轟鳴中,倫敦時間已經完成對英國各地方的統一。1855年,不列顛島與愛爾蘭98%的公共時鐘調整為格林威治時間。
  • 教授稱全球通用時間標準存誤差 極有可能被廢除
    「格林尼治時間」是否應該被「原子時」替代,明年全球將作出投票,極有可能被廢除。作為全球通用的時間參考標準,格林尼治時間已經使用120多年。自1958年人類啟動原子時以來,兩種時間以各自的速率向前奔跑,兩者的偏差也在不斷加大。從1958年至今,「世界時」和「原子時」一直在賽跑,「世界時」已經慢了34秒。
  • 人們今天何時迎來新的一年,和這座小鎮有關,實拍格林尼治天文臺
    因為世界上不同的國家處在不同的時區,時區的劃分和經線有關,而經線的起始點就位於倫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小鎮,那裡是國際科學界確定的計算地理經度和世界時區的起點。今天就讓我們去看一看美麗的格林尼治小鎮。
  • 勞力士第二代GMT格林尼治鑑賞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勞力士第二代GMT格林尼治腕錶的鑑賞。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在過去,每一個地區的時間判斷,都要依靠太陽,正因如此,各地區的時間才各不相同,也就出現了時區的概念。隨著世界各國交往日益加深,為了避免時間不同所帶來的各種問題,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國際大會,將倫敦的格林威治時間定為世界時間點的中心,一天有24個小時,把地球經緯分成24份,每一份為15°,這就是一個時區,被稱為格林威治標準。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隨著噴氣式飛機的發展,飛行員需要知道地球不同地點的時間。
  • 為何0°經線是英國的格林尼治子午線
    那麼為何現在的本初子午線是經過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子午線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通過所在位置與格林尼治天文臺的時間差,來確定所在位置的經度,使在海上進行長距離的安全航行成為可能。喬治·比德爾·艾裡1851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比德爾·艾裡確定格林尼治子午線為英國標準
  • 第九天:格林尼治天文臺
    夏令營第九天,小記者將前往世界時間的起源地格林威治天文臺,橫跨本初子午線,體驗一半在東經,一般在西經的樂趣;參觀舊皇家海軍學院,其彩繪大廳及學院教堂精美的內飾讓人讚嘆不已。 格林尼治天文臺(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 RGO)是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於1675年在倫敦格林尼治建造的一個綜合性天文臺,在8月10日安放了奠基石,同時國王也創建了皇家天文學家的職位(第一位擔任此職的是約翰·弗蘭斯蒂德),以擔任天文臺的臺長和「致力於以最忱治的關心和努力校正天體運動的星表,和恆星的位置,以便能正確的定出經度,使導航成為完美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