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格林尼治時間是怎麼來的一百年前世界時區又是怎麼劃分

2020-12-04 大魚和小魚故事

1882年,瑞士發明世界歷史,第一個用於記錄時間的手錶,因產自瑞士,故稱其為瑞士手錶,或瑞士懷表。

據趙氏記載,瑞士格林尼治天文臺發布,以瑞士首都,建立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格林尼治時間,系以凌晨七點為基點,瑞士格林尼治時間的確立,對瑞士鐘錶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得瑞士鐘錶業,得到迅速發展,瑞士鐘錶做工精細,但,價格也不菲,瑞士鐘錶優良品質,和過硬技術工藝,成就了瑞士鐘錶行業,在該國迅速崛起,其鐘錶產品,向世界其它國家出口,故此,瑞士成為鐘錶王國。

鐘錶發明出現,給人們工作購物旅遊,提供為準確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是指位於英國倫敦郊區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的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通常稱舊譯格林威治平均時間或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天文臺.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也是世界計算時間和地理經度的起點。

格林尼治時間

據有關資料,民國時期,民國總督趙連壁(趙秉鈞),在世界時區中國時區大會上發表政府公告,指出瑞士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瑞士系歐洲國家中,距離北極最近國家之一,瑞士系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明顯季節變化國家,瑞士是目前世界上,極光活動最為活躍國家,說以,瑞士系世界公認的,極光現象最佳觀測最佳地區,其次,瑞士處於北回歸線末端,這些有利條件,使得瑞士成為了世界天文觀測御花園。趙連壁向世界宣布,北平放棄設立世界標準時間,承認瑞士格林尼治時間,為世界標準時間。

故此,世界格林尼治大會,一致通過瑞士

格林尼治天文臺,發布格林尼治時間,為國際標準時間。

世界時區劃分,一般按照經度每十五度為一個時區,一小時。

1884年,趙連璧於北平宣布中國格林尼治時間,以民國都城北平為準,並將中國確定為世界時區的東八區。

世界標準時間為UTC,北京UTC+8,東京UTC+9。

中國北京時間,比瑞士時間要快,相差六個小時。

格林尼治時間

按照世界時區,世界被劃分東方和西方,即東西兩個半球,東半球十二時區,西半球十二時區。

以中國為例,中國首都北平正處於東半球東八區,中國時間一般為北平時間或北京時間。

比如,按照世界時區,印度也同樣處於東五區。那麼日本是哪一個時區,其實,日本位於世界時間十二區第九區,日本時間一般為東京時間。

有關地球知識,中國早在兩千餘年,中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張衡,在通過對恆星和行星長期觀測中,他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渾天儀可以觀測恆星,並根據天文學知識,掌握恆星在銀河系具體位置,以及行星運行軌跡,地動儀則可以有效預測地震,在中國此時,大多數人對地球理解,其一致認為,地球系圓形,即地球圓形學說初步形成。

早在宋代,宋天文學家,將地球以赤道,沿著赤道即地球周長,三百六十等分,經道(經度)和黃道(赤道)確立,朱程理學,宋.天文理學家朱熹,更是以朱程理學,詳細闡述行星,恆星,太陽,月亮,地球之間關係。

元代,在天文學領域,有北回歸線,南回歸線確立,無不是元代,對天文學做出的巨大貢獻。元天文學家則,通過對行星研究,總結出經典論述,比如潮汐論,詳細列解有關季節變化,以及月亮圓缺,根據月亮與地球緊密關係,從錢塘江大潮海水倒灌,以及大海早潮,晚潮等,由此,總結出潮汐,起因系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而引起論述。

格林尼治天文臺

沿海漁民,於出海打魚時,經驗和總結出,許多出海經驗,預防自然災害發生。例如古詩中,以言語具體描述,無風不浪,風雨將至,風雨過後,電閃雷鳴等等。

元代,著名天文學家徐霞客,通過遊歷攬勝,其足跡從中國南方最南端,步行向中國北方最北方考察,期間,為記錄中國人文,天文和地理,他一生問世,許多有遊記,其作品和文章,被世人尊為《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從中國最南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出發,途徑南方大部分地區,跨過長江向北方遊歷寫生,此次出行,其主要擔負著,元廷交付的使命,他每走一步,到過一個地方,都將其足跡記錄,以至於抵達黑河,越過黑河,繼續向北穿越整個西伯利亞,最終,抵達伏爾加河流域,丈量了元代南北向疆域長度(一萬兩千公裡),此後,徐霞客又從山東日照出發,向西前行,以至於,最終抵達青藏高原,遊歷布達拉宮,並進入墨脫停留數日,此後,由墨脫翻越珠穆朗瑪峰,進入印度北方邦即藏南,記錄得出元代東西向疆域長度(一萬公裡)。

宋代,宋代天文學,將穿越番禺,海口,西雙版納三地的一條直線,定義為中國赤道。

赤道一詞源自北宋,元代,稱之為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在中國民間,其理解定義,系以南方水稻種植區域,具體限定和區分,南回歸線地區,主要種植三季水稻。

元代,科學技術進步,南回歸線北移,元世祖趙烈,將秦嶺淮河以南,定義為中國南方,秦嶺淮河以北,定義為中國北方地區,並確立從西向東,貫穿中國中部地區秦嶺山脈,確立為中國北回歸線。

相關焦點

  • 時區是怎麼劃分的,各個國家是怎麼選擇整點的?可算漲知識了
    導語:離整點差30到45分鐘,這些地方的時間到底怎麼了?地球知識局相信學過地理的人都差不多的看過地球的外在情況,而對於時間的劃分上,我們是通過經度去劃分的,分為了24個時區,而每一個時區他們之間的經度的差別都是一樣的,這樣能夠構成整個球體,而這只是我們原則上的規定,各國並不是準確的按照這個去實施的。如果要求每個地方嚴格的按照這麼一個時區,去制定他們國家的標準的時間,是一件非常不現實的事情的。
  • 世界上的時區是怎樣劃分的?
    今天地球人都知道地球是圓的,每天不同的地方是看到太陽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這樣對時間的規定也不是一樣的,特別是去全球其它地方商務或旅行,時間問題就顯得重要了,那世界各國的時間是如何劃分的?在地理上我們都知道有個世界時區的表,這個表讓我們一眼就看出在不同的國家的時間,一般的來分析時間時區上有一定的規則的。先看下全球的時區分布情況。
  • 北京時間怎麼又叫東經120度時間,也有人說是陝西時間,咋回事?
    在我們國家,這個時間就是中國時間,因為中國的首都在北京,所以又叫做北京時間。對於經常出國旅行的人來講,光知道北京時間還不行,還要關注世界時間,比如我們現在從北京出發,要知道到紐約時的紐約時間是幾點了,這就是世界時間。
  • 搞清日期、時間與時區
    涉及到跨時區的業務,需要搞清楚幾個時間相關的概念:格林尼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簡稱 GMT)指位於倫敦郊區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的標準時間,因為本初子午線被定義在通過那裡的經線。
  • 世界時區圖
    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比西邊的早。
  • 我們為什麼不在同一個時區
    1876年,出生於蘇格蘭的工程師桑德福德•弗萊明爵士在愛爾蘭錯過了一趟火車,原因是他列印的時刻表出了錯,弗萊明決定解決這個問題,他設計了一個系統,將世界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的跨度為經度15度,最終,全世界都採用了弗萊明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時間不是基於當地的太陽位置,而是基於當地與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相隔多少個時區。
  • 【今日常識】時區
    一、時區的概念:時區是地球上的區域使用同一個時間定義。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國際經度會議時,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二、時區的劃分: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比西邊的早。
  • 「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
    北京古觀象臺  「北京時間,X點整。」  電臺裡這樣的聲音,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了。北京時間,也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一個概念。那麼,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  曾國藩用的時間單位,還是以在中國社會運行了數千年的傳統的十二時辰來計時的。  以往的時候,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中,官府會敲鼓或擊鐘來向市民宣告時刻的變化,在小一些的城市或街道,值班的更夫用敲梆子來提示時間的演進。聽不到梆子聲,聽聽家裡飼養的公雞已經啼叫了幾遍,人們也能大致判斷出時間已經到了哪個時辰。  官府怎麼來知道時間呢?他們是通過晷影漏刻來測量的。
  • 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
    「北京時間,X點整。」  電臺裡這樣的聲音,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了。北京時間,也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一個概念。那麼,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也許幾句話就夠了。不過要把事情說清楚,那就說來話長了。
  • 揭秘|北京時間從哪兒來?
    「北京時間,X點整。」每天電臺整點報時的聲音,我們已經聽慣了,北京時間,也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一個概念。時間匆匆,我們總會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答案。那你知道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嗎?其實,北京時間從這裡發出——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標準時間
    火車站與法庭的時間出現差異,促使英國政府去統一時間。 當格林尼治天文臺確定自己的子午線時,世界上有些國家根據本國的地理條件,也確定了自己的子午線,這樣就容易造成混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884年10月13日,2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就使用統一的國際標準時間和統一的子午線問題作出決議:「會議向與會國政府建議,將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子午儀中心的子午線規定為經度的本初子午線。」於是,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的經線被世界公認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和世界「時區」的起點,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從此誕生。
  • 為什麼格林尼治時間是世界標準時間?
    工業革命初期,世界各地時間沒有統一標準,導致火車刮蹭與相撞事故時有發生。在鐵路與航海大發展的背景下,格林威治時間統一全球,用了一百年。1851年鐘錶大規模生產前,它們只是貴族的玩物。中世紀的節奏還體現在地方時上。甚至工業革命初期,各地時間仍然沒有統一標準,散漫隨意的設置仍然普遍。工程師Henry Booth在1847年的一本小冊子中寫道:「坎特伯雷,科爾切斯特,劍橋……無數的城鎮,各自有教區時鐘,市場鍾,每個都在宣示其獨特的時間」。
  • 人們今天何時迎來新的一年,和這座小鎮有關,實拍格林尼治天文臺
    為什麼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新年到來的時候不一樣?因為世界上不同的國家處在不同的時區,時區的劃分和經線有關,而經線的起始點就位於倫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小鎮,那裡是國際科學界確定的計算地理經度和世界時區的起點。今天就讓我們去看一看美麗的格林尼治小鎮。
  • 時區劃分及區時計算
    東邊時刻與西邊時刻的差值不僅 要以時計,而且還要以分和秒來計算,這給人們帶來很大不便,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經度會議(又稱國際子午線會議),在會議上確定了時區劃分和區時標準。1、時區劃分(1)全球共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佔15個經度。
  • 為什麼格林尼治時間是世界標準時間
    1853年8月12日,美國東部羅德島州,兩輛火車迎頭相撞,14人因此死亡。事故的原因在今天看來難以置信——兩車工程師的手錶差了2分鐘。  隨著技術的完善,機械鐘的精確度不斷提高,1475年第一次出現「分針」,但直到1665年才將時間精確到秒。這一時期的鐘表產量稀少,十分昂貴——中世紀緩慢的節奏,也沒有出現對精密時間的需求。1851年鐘錶大規模生產前,它們只是貴族的玩物。  中世紀的節奏還體現在地方時上。
  • 漲知識:「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
    北京古觀象臺  「北京時間,X點整。」  電臺裡這樣的聲音,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了。北京時間,也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一個概念。那麼,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也許幾句話就夠了。  曾國藩用的時間單位,還是以在中國社會運行了數千年的傳統的十二時辰來計時的。  以往的時候,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中,官府會敲鼓或擊鐘來向市民宣告時刻的變化,在小一些的城市或街道,值班的更夫用敲梆子來提示時間的演進。聽不到梆子聲,聽聽家裡飼養的公雞已經啼叫了幾遍,人們也能大致判斷出時間已經到了哪個時辰。  官府怎麼來知道時間呢?他們是通過晷影漏刻來測量的。
  • 張北海:時區和時差
    道理誰都知道,這是因為世界各地不同時區( time zones)而出現的時差( time differences)。那時差的科學定義是什麼?至少按照中國現代漢語詞典,是「(天)平太陽時和真太陽時的差」。聽起來有點玄,又好像與人無關。但凡搭乘噴氣飛機十幾個小時穿越好幾個時區的旅客,尤其從西飛向東,卻因之而身心受苦,於是英文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jet lag。但此一名詞卻沒有恰當中譯。
  • 史上今日 1884年10月13日,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誕生
    1884年,國際天文學家代表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標準「時區」的起點
  • 格林尼治天文臺:民族、帝國與世界的文化記憶
    英國傳記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在2001年出版的《倫敦傳》中提及,天文臺這裡有一條標示了本初子午線的黃銅軌,還有一個向大眾展示格林尼治時間的信號球,每天下午一點準時墜落。二者分別將人類為地球設定的東西半球分界線和世界標準時間實體化。時間信號球主要用來幫助生活在陸地上的人校準格林尼治標準時間,還可以讓航船通過附近海域的海員校準海上用的精密計時器,從而準確定位所在的經度。
  • 玩轉地理 | 世界時區的那些事
    由於世界各國家與地區經度不同,地方時也有所不同,因此會劃分為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