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國際天文學家代表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標準「時區」的起點。10月13日,格林尼治時間正式被採用為國際標準時間。
應該說,對時間測量的精確要求,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需要產生的。現代時間標準的建立,離不開準確的鐘表。最早能持續不斷工作的機械鐘,出現在14世紀初期歐洲的修道院,以滿足僧侶們準時祈禱的需求。隨著技術的完善,機械鐘的精確度不斷提高,1475年第一次出現「分針」,但直到1665年才將時間精確到秒。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制定,與英國一件爭執案有關:1858年11月24日,英國多塞特郡的時鐘指在上午10時6分,該郡一位法官判決一名提請土地訴訟的人敗訴,因為在上午10點開庭時他沒有準時到庭。兩分鐘後,那人到庭,他向法官指出,按照他家鄉肯柏蘭郡喀來耳鎮火車站的時鐘,他是準時到達的。該案因此必須重審。火車站與法庭的時間出現差異,促使英國政府去統一時間。
英國是一個航海事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對航海者來說,能否準確計時,是生死攸關的事。因為沒有準確的計時工具,就無法知道船隻在海洋中航行的位置及時間。為解決測定航海經度問題,早在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下令在倫敦東南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村興建天文臺。在鐵軌和電報線路大規模建設的幫助下,交通與通信網密集的相連,變得越來越複雜,對時間誤差的容忍度越來越低。一些城市的居民發起了「與倫敦時間一致」的請願活動。1855年,不列顛島與愛爾蘭98%的公共時鐘調整為格林尼治時間。這是第一個將時間統一的國家。
1868年,紐西蘭殖民政府制定紐西蘭全境的標準時,通過電報線路,紐西蘭標準時與格林尼治標準時相協調,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經度設定標準時的地區。
當格林尼治天文臺確定自己的子午線時,世界上有些國家根據本國的地理條件,也確定了自己的子午線,這樣就容易造成混亂。1876年,一個大膽的計劃被加拿大工程師桑福德·弗萊明提出: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建立東西半球協調一致的24個時區。這個提議逐漸被人們接受。最終在1884年,經美國提議,41個國家參加了華盛頓的國際經度會議,通過了格林尼治所在經線為本初子午線,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格林尼治天文臺時間為標準時,建立全球時區的方案。
於是,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的經線被世界公認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和世界「時區」的起點,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從此誕生。
相關連結:
技術發明|機械時鐘,就是這麼有歷史
責任編輯:李浩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裡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