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IM)自主研製的「NIM5可搬運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時間頻率基準」日前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鑑定。經鑑定,NIM5銫原子噴泉鐘的頻率不確定度達到2×10-15,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噴泉鍾直接駕馭氫鍾產生地方原子時。
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議,將時間單位秒(s)的定義從天文秒改為基於銫原子躍遷的原子秒。從此,實驗室型銫原子鐘復現秒定義,成為時間頻率計量的基準裝置。
NIM5銫原子噴泉鍾是中國計量院自主研製的國家時間頻率基準,實現了多方面創新,達到性能指標:年運行超過300天,連續30天準連續運行率大於99%,頻率不確定度達到2×10-15,把我國時間頻率基準的準確度提高到1500萬年不差1秒。其成功研製,標誌著我國時間頻率基準的研究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目前,NIM5已獲得重要應用。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噴泉鍾直接駕馭氫鍾,產生中國計量院原子時,既可以參與國際時間合作,在非常時期又可以獨立運行。噴泉鍾駕馭氫鍾產生NIM原子時,充分發揮了噴泉鍾準確度高和氫鍾可靠性高、穩定度好的優點,科學先進,資源利用合理。中國計量院研製的銫噴泉鍾也將為中國北鬥衛星的地面時間系統提供計量支持和服務。(劉旭紅)
《科學時報》 (2010-12-10 A1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