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院專家解惑閏秒 「多」出的1秒或被取消

2021-01-18 人民網

圖為中國計量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天初院士在守時實驗室(新華網發)

2015年1月5日國際地球自轉局(IERS)發布公告, 全世界將在2015年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地處東八區的中國(北京)時間將在7月1日早8時增加1秒,屆時全國的鐘表將調慢一秒鐘。

閏秒的由來: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存差異

時間是人類最早認知的自然現象之一。基於地球自轉的時標屬於天文時。20世紀中葉, 科學家提出利用量子現象測量時間,即原子時或原子秒。1967年, 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用原子秒取代天文秒。

由於國際原子時是基於銫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因此相對恆定不變,而天文時則取決於地球自轉的速率,會因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時間推移,科學家發現兩者逐漸出現了偏差, 且漸行漸遠。

為了解決兩者的不一致,「協調世界時」應運而生。1971年國際電信聯盟通過決議,設立協調世界時(UTC)作為全世界通用的標準時間。

中國計量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天初院士介紹說,協調世界時是一種原子時和天文時的「折中」時標,可以視為一種「妥協」的結果。

據了解,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通過原子時與天文時的監測數據,當兩者之差達到0.9秒時,就向全世界發布公告,會在下一個6月或12月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分鐘,對協調世界時撥快或撥慢1秒, 這就是「閏秒」。

北京處於東八時區,中國將在7月1日7∶59∶59後面增加1秒,於是就有了7∶59∶60的特殊現象。而英國是零時區,將在6月30日最後1秒實施閏秒。

據李天初院士介紹,自1972年協調世界時正式使用至今,全球已經進行了25次正閏秒調整,協調世界時一共增加了35秒。上一次閏秒發生在2012年,今年6月30日即將進行的是第26次閏秒,而且還是正閏秒。

閏秒負面影響漸顯 取消成科學界共識

儘管閏秒是按照國際地球自轉局公告的全世界統一行動,但近些年來,關於閏秒是否有存在的價值,能否取消閏秒的爭議一直備受關注。

李天初院士指出,地球的自轉速率快或慢無法預測,過去幾十年來,地球的轉速是呈現變慢的趨勢,但是未來怎樣仍不確定,這致使閏秒沒有規律可循, 不能自動實施, 只能依靠人工幹預。

一個現實問題是,閏秒不但耗費人力物力, 而且存在誤操作的風險。在眾多領域,特別是新近發展的許多現代科學技術中,閏秒反而顯示了負面作用。比如,飛船1秒鐘要飛行將近8公裡, 如果無規律的差了1秒, 可能造成飛船偏離原定軌道, 安全受到威脅。

「閏秒的負面作用被忽視了。」李天初院士表示,目前沒有實例證實取消閏秒會帶來有害影響,而且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都普遍認為閏秒並無價值,科學界普遍認同取消閏秒。

實際上,對普通人而言,使用的時間和日出日落相差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幾乎不會帶來顯著不便,比如烏魯木齊的日落時間要比內地晚2個小時。而且以GPS、北鬥為代表的高準確時間頻率應用也不需要閏秒。

涉及時間頻率的兩個國際組織:國際計量局(BIPM)和國際電信聯盟(ITU)也分別研究了取消閏秒的可行性。2007年國際計量組織多數通過了取消閏秒的建議,國家質檢總局代表中國支持取消閏秒。國際電信聯盟將在2015年下半年就取消閏秒進行表決,代表中國的工信部已經就取消閏秒取得共識,將投票支持取消閏秒。

儘管中國堅定的傾向取消閏秒,但仍有個別國家對取消閏秒持保留態度。但在李天初院士看來,取消閏秒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無論國際電信聯盟今年下半年的會議能否通過取消決議,世界各國終將達成共識,閏秒也終將成為歷史。

時間將越來越準 中國原子鐘勇立世界潮頭

協調世界時是由國際計量局(BIPM)主導世界各國原子時合作的產物,它產生的其中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利用包括中國計量院在內的8個國家計量院所保存的「世界最準」的銫原子噴泉基準鍾進行校準, 產生國際原子時(TAI)。

中國的國家秒長基準裝置是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製的NIM5銫噴泉鍾,它與原子時標UTC(NIM)共同作為我國的時間頻率基準,是我國時間頻率計量體系的源頭,其基本作用就是保持時間的連續運行,產生和保持高度準確和穩定的國家統一使用的標準時間——北京時間。

可以說,中國計量院的NIM5銫原子噴泉國家秒長基準和國家時標基準,不但為協調時世界時貢獻數據,擁有話語權, 而且通過參與對其校準而具有了表決權!

據了解,正在研製的NIM6預計2017年完成,屆時準確度會達到6000萬年不差一秒。

更準確地測量時間頻率,是時間頻率研究的永恆主題。據悉,現行的秒定義在微波頻段,而光學頻率比微波高10000倍,工作在光學頻率的光鍾比微波銫噴泉鐘有更好的穩定度和準確度潛力。國際主要發達國家正在研製各種基於不同原理的光鍾,準備在2019年討論修改秒定。

據李天初院士透露,中國計量院從2005年開始研製鍶原子光晶格鍾,以應對2019年國際關於修改秒定義的討論。這臺鍶光晶格鍾今年會獲得第一組實驗數據,在今年9月召開的國際時間頻率諮詢委員會上將展示中國計量院光鍾研究的進展。未來,國際修改秒長定義,中國一定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凌紀偉)

相關焦點

  • 閏秒來了:上半年最後一分鐘會有61秒
    閏秒來了!全世界將在2015年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地處東八區的中國(北京)時間將在7月1日早上8時增加1秒,屆時我國的鐘表都會調慢一秒鐘。時間為什麼會「多」出一秒?閏秒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閏秒的實施為什麼會有爭議?我們還會經歷幾次閏秒?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時間頻率專家。
  • 北京時間7月1日「多」出1秒
    □徐學林劉旭紅史玉成  7月1日早晨,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自己的電腦將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今年1月5日,國際地球自轉局發布公告稱,全世界將在2015年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地處東八區的中國(北京)時間將在7月1日早8時增加1秒,屆時全國的鐘表將統一調慢一秒鐘。  那麼,什麼是閏秒?
  • 2017年元旦多1秒閏秒是為什麼?1月1日閏秒產生原因原理分析
    「多希望世界給我多一分鐘、多一秒鐘,讓我再好好愛你……」歌詞裡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鐘,真的可以實現了。因為,2016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2017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 閏秒並不是真的多出了一秒?
    北京時間7月1日7:59:59秒之後,並不是8:00:00,而是7:59:60。這多出的一秒,就是最近炒的很熱的閏秒了。不過時間並不會憑空多出一秒,所謂的閏秒,只是不同時間標準相互協調的產物。為此,人類迫切需要一種更精準的時間計量方式。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CIPM)定義秒為銫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國際原子時(TAI)誕生。在此基礎上,將秒疊加再得到分、時、日、月、年等更大的時間單位。
  • 「閏秒」事件全揭秘
    20世紀中葉,科學家提出利用量子現象測量時間,即原子時或原子秒。1967 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用原子秒取代天文秒。UTC採用原子時的秒長,而時刻則通過增加1秒或減去1秒(正閏秒或負閏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2016年7月6日,巴黎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在第52期C公報向全球負責標準時間測量和發播的機構發布閏秒公告:國際標準時間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協調世界時)將在2017年1月1日實施一個正閏秒,即增加1秒。
  • 流言揭秘:閏秒並不是真的憑空多出了一秒
    北京時間7月1日7:59:59秒之後,並不是8:00:00,而是7:59:60。這多出的一秒,就是最近炒的很熱的閏秒了。
  • 明天我國將現「7時59分60秒」 多的一秒系「閏秒」
    新華社天津12月30日電(記者周潤健)「多希望世界給我多一分鐘、多一秒鐘,讓我再好好愛你……」歌詞裡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鐘,真的可以實現了。因為,2016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
  • 科普 閏秒是不是多了一秒?
    這多出的一秒,就是最近炒的很熱的閏秒了。不過時間並不會憑空多出一秒,所謂的閏秒,只是不同時間標準相互協調的產物。一天到底有多長並不確定自古以來,人類的生活規律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24個小時。這就是世界時(UT)的原始定義。把這24個小時繼續拆分,就會得到1分鐘和1秒鐘的長度。
  • 年底國際標準時間將增加1秒 時間計量精度的意義何在?
    NIM5銫原子噴泉鍾   2000萬年不差一秒  近日,中國計量院有關負責人向媒體介紹,今年7月6日,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向全球負責標準時間測量和發播的機構發布閏秒公告:國際標準時間-協調世界時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將在格林尼治時間2016年12月31日23時59分59秒實施一個正閏秒,即增加1秒。
  • 你知道閏秒嗎?
    什麼是閏秒?科學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天文測量而得出的「世界時」和以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世界時的時間計量系統是基於地球自轉時間。太陽的東升西落是長期以來人們計算時間的主要依據,太陽走到天空中最正中的位置時,就是12時。
  • 今天「多」出一秒 全國鐘錶將統一調慢一秒鐘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記者 蔣建科) 記者從中國計量科學院獲悉,7月1日早晨,許多人的電腦將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原來,今年1月5日,國際地球自轉局發布公告稱,全世界將在2015年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
  • 中國計量院為全球多家機構實施時間傳遞鏈路校準
    其校準均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實施,不確定度由最大20納秒(ns)降至約2.5納秒(ns)水平。中國計量院作為全球9個可實施這類校準且被BIPM認可的實驗室之一,通過這次對多家國內外實驗室的校準,也能同時帶動提升我國各地方協調時整體水平。
  • 【科學時報】中國計量院銫原子噴泉鍾千萬年不差1秒
    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NIM)自主研製的「NIM5可搬運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時間頻率基準」日前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鑑定。 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議,將時間單位秒(s)的定義從天文秒改為基於銫原子躍遷的原子秒。從此,實驗室型銫原子鐘復現秒定義,成為時間頻率計量的基準裝置。
  • 北京時間7月1日早上8時全國鐘錶將調慢1秒鐘
    北京時間7月1日早上8時,全國的鐘表將調慢1秒鐘——  為什麼時間會多出1秒  根據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公告,格林尼治時間6月30日全世界的時間將多出一秒,即閏秒。地處東八時區的中國,將在北京時間7月1日早8時增加1秒,全國的鐘表將調慢一秒鐘。
  • 多睡一秒是一秒!7月1日出現閏秒現象統一調慢一秒鐘_遊俠網 Ali213...
    「07:59:60」,今天早上出現這樣一個時刻,您不要覺得奇怪,因為全世界都在實施「正閏秒」,地處東8區的中國(北京)時間在今早8時增加1秒。專家解釋,閏秒現象是人為協調世界時與原子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並不會有太大影響,手機電腦等精密儀器會自動完成調整,一般手錶才需手動調時。就此網友笑言,「多睡1秒是1秒」。  閏秒:協調系統差異  「全世界將在6月30日實施一次正閏秒,北京時間將在7月1日7:59:59後面增加1秒,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昨天,有關「閏秒」、「多1秒」的消息在網上大量轉發。
  • 科普:第27次閏秒來臨,多一秒世界有何不同?
    這多出的第61秒就是全球實施的第27次閏秒。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今年早些時候發布了相關公告。由於北京時間與格林尼治時間相差8小時,中國將在2017年1月1日迎來7時59分61秒的特殊現象。這一秒,從哪裡來為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世界時」(UT)和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的「原子時」(TAI)。
  • 中美日等多國為今年「閏秒」博弈10餘年
    一秒背後的大國博弈自從1999年以來,一場關於1秒鐘的爭論從未偃旗息鼓。這背後是中、美、日、英、法等國維護國家形象和爭奪國家利益的博弈。1秒加時保證了格林尼治時間繼續存在,也成為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1999年,國際電信聯盟、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等機構發起一份調查,徵集不同領域的專家對於取消閏秒的意見。
  • 北京時間7月1將現7時59分60秒 閏秒存廢引爭議
    UTC採用原子時的秒長,而時刻通過增加1秒或減去1秒(正閏秒或負閏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據了解,1972年至今世界共閏秒24次。最近一次的全世界同步「閏秒」,發生在協調世界時2008年與2009年交接的零點。
  • 北京時間7月1日將現7時59分60秒 閏秒存廢引爭議
    今年多1秒關你啥事?  北京時間2012年7月1日將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國際社會對閏秒存廢有爭議  「地球自轉變慢,今年將多一秒」、「7月1日將閏一秒」……近日,「今年多一秒」成了熱議話題。到底什麼是閏秒,為何會出現如此現象?
  • 「閏秒」
    原子鐘是通過計量一個單個原子的振蕩次數計時的。時間的基本單位標準物是銫原子的振蕩次數來定義的。原子鐘每天能精確至十億分之一秒。由於地球自轉不象原子鐘那樣有規律,兩者之間慢慢會失去同步,每一年地球自轉會比原子鐘慢十分之幾秒。為了儘量使兩種時間標準在開始的一年(或半年)一致起來,國際上特規定了一種折衷的「協調世界時」。這樣使用「協調世界時」這種計時系統時,就出現了「閏秒」或「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