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希望世界給我多一分鐘、多一秒鐘,讓我再好好愛你……」歌詞裡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鐘,真的可以實現了。因為,2016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2017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為什麼要增加1秒?這1秒從何而來?據天文專家介紹,為了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得出的「世界時」和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由於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時間系統之間就會出現差異,所以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
「協調世界時」以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於世界時。1972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時刻相差超過0.9秒時,就在協調世界時上加上或減去1秒(正閏秒或負閏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表示,閏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後時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後一分鐘。從1972年到這次的44年間,已經有27次閏秒。最近一次是2015年6月。
「閏秒,對普通百姓的生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公眾應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趙之珩強調說。
記者注意到,這憑空多出的1秒鐘引起了網民和段子手們的調侃。「多一秒,用來想她。」「讓我穩穩的幸福,再飛一秒。」「為了想這一秒用來幹啥,我浪費了整整一個小時。」
閏秒是什麼意思?
閏秒(rùnmiǎo)是指為保持協調世界時接近於世界時時刻,由國際計量局統一規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對協調世界時增加或減少1秒的調整。由於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和長期變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會使世界時(民用時)和原子時之間相差超過到±0.9秒時,就把世界時向前撥1秒(負閏秒,最後一分鐘為59秒)或向後撥1秒(正閏秒,最後一分鐘為61秒);閏秒一般加在公曆年末或公曆六月末。2012年3月,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宣布我國7月1日進行閏秒調整,屆時將現7:59:60。
2015年6月份,科學家們將再度給鐘錶額外增加1秒鐘時間。
成因原理編輯
科學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天文測量而得出的「世界時」和以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世界時」由於地球自轉的不穩定(由地球物質分布不均勻和其它星球的攝動力等引起的)會帶來時間的差異,「原子時」(一種較恆定的時制,由原子鐘得出)則是相對恆定不變的。這兩種時間尺度速率上的差異,一般來說一至二年會差大約1秒時間。
1971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議:使用「協調世界時」來計量時間。當「協調世界時」和「世界時」之差超過0.9秒時,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就負責對「協調世界時」撥快或撥慢1秒,這就是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