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6月29日電(記者周潤健)「讓時間停下來,哪怕只是一秒!」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感慨。不過,2015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6月30日午夜。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7月1日7:59:59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
為什麼要增加1秒?這1秒從何而來?我國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為了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得出的「世界時」和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由於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時間系統之間就會出現差異,所以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
「協調世界時」以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於世界時。1972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當「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時刻相差超過0.9秒時,就在協調世界時上加上或減去1秒(正閏秒或負閏秒),以儘量接近世界時,這就是閏秒。
據了解,閏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後時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後一分鐘。從1972年到這次的43年間,已經有26次閏秒。最近一次是2012年6月。
今年確定在6月30日23:59:59後面增加一秒,記為23:59:60,然後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對於北京時間,也就是7月1日7:59:59後面增加一秒,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然後才是8:00:00。
天文專家表示,這多出的「滴答」1秒,只對航空、航天等對時間精確到秒的行業和領域有影響,不會對公眾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任何影響。公眾只要了解這1秒時間並非真的憑空增加,而是「世界時」與「原子時」之間的「協調」就足夠了。
新聞加點料:
設在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學會表示,由於地球自轉放緩的原因,2015年將迎來史上第26次閏秒,時間在6月30日午夜, 科學家們將再度給鐘錶額外增加1秒鐘時間,屆時原子鐘將會在23點59分59秒後停留一秒鐘,讓變慢的地球自轉跟上原子鐘步伐—也就是說,今年,大家額外多出了1秒鐘時間。
你可不要小看這1秒鐘,可能會給全球網站和電腦帶來巨大影響。
而更有趣的是,網友們對這多出一秒的各種安排。
閏秒是怎麼回事
世界時跟原子時走偏了
在說這個話題之前,先來看看閏秒是怎麼回事。
目前,國際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一種是基於地球自轉周期的「世界時」,另一種是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的「原子時」。前者因地球自轉速率緩慢變化而不穩定,後者相對穩定不變。自1958年人類啟動原子時以來,兩種時間尺度以各自的速率向前奔跑,兩者的偏差也在不斷加大。
由於地球自轉有長期減慢的趨勢,所以通常情況下,每過一至兩年,就需要「閏秒」一次,且一直是增加1秒。「閏秒」是由國際地球自轉和參考系統服務公布的,主要用於彌補地球自轉所減緩的時間。屆時,授時中心會將「閏秒」信息通過授時系統發播出去,高精度時間需求部門通過專用定時接收機接收無線電信時號,就會自動進行「閏秒」。
離我們最近的一次閏秒,出現在2012年。
這多出的小小的1秒
威力真的不能小覷
雖然只是小小的1秒,但對人類的意義非同小可,如果「全球罷工」—國際上都不調整時間,按照以往的記錄的偏差結果預測,大約5000年左右,人類使用的時間就會和自然時間有1個小時的誤差。
到那時,千百年來人們習慣了的烈日當頭不再是正午12點,而是出現在下午1點。如果有些國家單獨拒絕「閏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統就無法和世界銜接,比如小到股票交易,大到衛星上天,都會出現一系列的蝴蝶效應。
「閏秒」 從1972年開始啟用,到今年將是人類第26次增加「閏秒」。
有些小夥伴可能還記得2012年6月份,科學家們也曾增加一秒鐘的「閏秒」,當時不少國外知名網站陷入了臨時服務中斷狀態。
網友各種神回復
有的看著好有愛
那麼問題來了:今年這多出的1秒鐘,大家會如何度過?
看看有才的網友們是如何說的—
天天兄弟的二舅:思考人生吧,倏忽一下,一秒鐘就過去了。
小熊維尼:到底是要鬧哪樣?午夜時分,讓我們祈禱世界和平吧。
天涯明月:我們所有人人生幾十年起床都沒有地球幾十億年上班準時,慚愧吧騷年們。一秒鐘,發個呆就過去了。
張奇敏:今年 6月30號是我18歲生日,好特別哦,比別人都多一秒鐘呢。
空霸拉姆:這多出的1秒鐘該幹啥呢?為了這個問題我想了幾分鐘。算起來虧了。
我們夜裡在圖書館裡談戀愛:時間多長對我並沒區別,如果可以,讓我把這個1秒鐘送給那些處於彌留之際的人,讓他們說出他們想說的話,讓自己和家人不要這麼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