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幾十億分之一秒真的可以測定嗎?

2020-12-06 意想不到的化學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間準到1分鐘也就夠了。但在近代的社會生產、科學研究和國防建設等部門,對時間的要求就高得多。它們要求時間要準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萬分之一秒。為了適應這些高精度的要求,人們製造出了一系列精密的計時器具,銫鐘就是其中的一種。銫鐘又叫「銫原子鐘」。一起來看一下吧。

銫原子鐘是什麼

銫原子鐘是一種精密的計時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時間準到1分鐘也就夠了。但在近代的社會生產、科學研究和國防建設等部門,對時間的要求就高得多。它們要求時間要準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萬分之一秒。為了適應這些高精度的要求,人們製造出了一系列精密的計時器具,銫鐘就是其中的一種。銫鐘又叫「銫原子鐘」。

銫原子鐘的工作原理

每一個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徵振動頻率。人們最熟悉的振動頻率現象就是當食鹽被噴灑到火焰上時食鹽中的元素鈉所發出的桔紅色的光。一個原子具有多種振動頻率,一些位於無線電波波段,一些位於可見光波段,而另一些則處在兩者之間。秒的最新定義是銫-133 原子基態的超精細能級之間的躍迀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所以,銫133則被普遍地選用作精細的原子鐘。

銫原子鐘的應用

它利用銫原子內部的電子在兩個能級間跳躍時輻射出來的電磁波作為標準,去控制校準電子振蕩器,進而控制鐘的走動。這種鐘的穩定程度很高,最好的銫原子鐘達到2000萬年才相差 1 秒。在國際上, 普遍採用銫原子鐘的躍遷頻率作為時間頻率的標準,廣泛使用在天文、大地測量和國防建設等各個領域中。

中國突破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自主研製的「NIM5可搬運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時間頻率基準」於2010年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鑑定。NIM5銫原子噴泉鍾採用國際最新一代銫鐘原理,獨立研製設計了噴泉鍾物理真空系統、雷射光學系統和電子學系統,實現了多方面創新,達到性能指標:年運行超過300天,連續30天準連續運行率大於99%,頻率不確定度達到2×10-15,把中國時間頻率基準的準確度提高到2000萬年不差一秒,並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噴泉鍾直接駕馭氫鍾產生地方原子時,這標誌著中國時間頻率基準的研究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14年8月,NIM5成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鍾之一,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這意味著一旦美國關閉GPS信號或不能使用國際校準數據,NIM5可獨立「守住」中國原子時。下一代NIM6將達6000萬年不差一秒。NIM6已經進入調試階段。

銫原子鐘的戰略意義

對國家經濟建設、基礎科研,特別是國防安全都極為重要。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將秒的定義從天文秒改為原子秒。上世紀末,美國研製成功了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在軍事、科研、計量、航空、航天、通訊、氣象、資源、環境、大地測量各領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銫原子噴泉鍾是GPS的基礎支撐技術。原子時,並溯源到美國標準技術院(NIST)的銫原子噴泉鍾。由於時間頻率基準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而銫原子噴泉鍾是一個國家獨立時間頻率體系的源頭,因此發達國家紛紛加大投入研製改進一代又一代的銫原子噴泉鍾。

哈哈哈我是小意,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意的可以點一下關注哦,每天都會科普化學元素小知識哦~~O(∩_∩)O

(本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旨在科普趣味知識,不代表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光速是30萬千米/秒,如何定義光速?
    一般來講,光速是30萬公裡/秒,按照定義值,光速是299792458m/s,光速的計算值為(299792500±100)米/秒。30萬公裡/秒這個數值並非測量值,而是定義值。要懂得兩者的區別!自從137億年前的那一聲巨響,宇宙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爆炸而成。自宇宙形成以來,光速就在那裡,不快不慢。
  • 1分鐘真的等於60秒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分鐘真的等於60秒嗎?這是一個面向大眾的平臺,在這裡和你嘮一嘮UCASer眼裡的科學和感悟。每周嘮科都會推出一些有趣的話題,如果你有什麼想聊的可以給我們留言,在這裡我們無話不談,當然還是要講科學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普遍認為1分鐘=60秒。不過,在時間科學中,按現在國際標準時間的規定,雖然大部分情況下1分鐘=60秒,但在閏秒的情況下1分鐘≠60秒。
  • 為什麼1秒是這麼久,1米是這麼長?
    秒和米都是生活中十分常用的基本單位,前者用於度量時間,後者用於度量距離。那麼,為什麼1秒是這麼久的時間?1米是這麼長的距離?1秒的時長古人觀察到,太陽的東升西落非常有規律,太陽連續兩次出現在天頂的時間間隔是一致的,這個間隔就被定義為一天(太陽日)。一天被分為24小時,每小時又分為60分鐘,每分鐘又細分為60秒。所以1秒的長度是一天的1/86400。
  • 我們如何定義時間?150億年後不差1秒
    儘管人們曾賦予過時間不同的意義,有的浪漫詩意,有的充滿哲理,更有一些富於宗教神秘色彩,但簡單說來,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時間:時間是對一個可重複事件的連續測量。從最古老的日晷鍾數算日升日落,單擺鐘數算擺針的擺動次數,直到現代的原子鐘,通過數算原子的振蕩頻率來計算時間,無一例外。談到時間的測量,那當然是物理學家份內的工作,可以說時間是一個物理量,可以用各種「鍾」來測量。
  • 日本驗證「光晶格鍾」6500萬年僅誤差1秒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該機構與東京大學對雙方獨立研發的「光晶格鍾」生成的頻率進行了比較實驗,確認這兩個鍾都達到了6500萬年僅誤差1秒的高精確度
  • 光速為什麼是299782458米/秒?而不是300000000米/秒?答案很奇妙
    「一米」最初被定義為赤道與北極間距的千萬分之一,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這段距離是一個精確不變的常量,用來計量長度再合適不過。於是人們測量了赤道與北極點的距離並在18世紀末根據這一距離的千萬分之一製作出了一根棒狀的「檔案米(Master metre)」原器,用以標定其他所有的測量尺長度。圖解:光從離開太陽表面算起,需大約8分17秒才能到達地球。
  • Lucid Air在10秒內跑了四分之一英裡
    那麼,9.9秒的四分之一英裡時間聽起來如何?聽起來Air可以在拖曳帶上與Dodge Challenger Demon相媲美-甚至更好的是Tesla Model S。周三,這家初創公司為其即將推出的電動汽車發布了更多性能規格,其中主要的是不到十秒的四分之一英裡時間。
  • 光速為299792458米/秒,假如將其拼湊到300000000米/秒有意義嗎?
    光速每秒三十萬公裡嗎?其實這只是一個近似值而已,我們在計算距離的時候用三十萬公裡其實也沒差多少,但在科學計算的時候卻是1C和1.0007C的區別,前者是光的速度,但後者卻不是一個現實意義中存在的速度!1、最早的米是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四分之一的千萬分之一!2、上圖國際千克原器和國際米原器,早期的米制是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確定的,以「米原器」在0℃時兩端的兩條刻度之間長度為一米,它的精度達到了0.1微米!
  • 光速為299792458米/秒,假如將其拼湊到300000000米/秒有意義嗎?
    光速每秒三十萬公裡嗎?其實這只是一個近似值而已,我們在計算距離的時候用三十萬公裡其實也沒差多少,但在科學計算的時候卻是1C和1.0007C的區別,前者是光的速度,但後者卻不是一個現實意義中存在的速度!一、距離的標準單位「米」是怎麼制定的?
  • 榮耀30S一秒破億被質疑造假,申開朗進行解釋,榮耀重新定義1秒
    之前我們看小米和紅米手機破億基本上都是幾十秒的樣子,這個數據還是比較正常的。因為幾十秒的時間完全足夠用戶完成從下單到付款的步驟。幾十秒破億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數據,但是比起榮耀手機破億的速度還是要差幾十倍。每次看榮耀手機首銷戰報,基本上都是幾秒時間完成上億的銷售額。之前榮耀V30首銷只用了3秒,如果手速夠快,估計也是可以的。
  • 一文讀懂超皮秒,如何「秒」白
    當有朋友說,去做個超皮秒,也許會懵圈了,超皮秒到底是什麼? 首先應該區別開,超皮秒=超+皮秒 超,不用解釋了,升級一代,比如超新星 皮秒呢?
  • 光晶格鐘有望重新定義秒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7月9日報導,法國巴黎天文臺吉勒莫·洛德韋克和同事最近證明,兩臺先進的光晶格鍾(OLC)的運行步調幾乎完全一致,精確度最少可達1.5×10-16。如果想用OLC重新定義秒的話,這種一致性測試必不可少,因此,這一最新研究有望讓科學家們重新定義秒。
  • 升級後的雪佛蘭克爾維特ZR1,9秒駛入了四分之一英裡
    可以肯定的是,在首次嘗試時,這輛汽車在9.766秒內急速駛入了四分之一英裡,以146.48 mph的速度越過終點線。聽起來好像齒輪傳動稍有不同可能會更快一些,因為在第三和第四之間有相當大的轉速下降,但是9.766肯定是在街頭合法的汽車上行駛。下次運行會更好。也許夜晚已經變得涼爽,在這種情況下,由更濃密的空氣引起​​的額外的空氣動力阻力將通過增加動力來彌補。或還有其他原因。
  • 魚的記憶只有7秒? 魚類的記憶到底如何?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魚的記憶只有7秒? 魚類的記憶到底如何? 魚的記憶只有7秒嗎?當然不!近日,一段英國BBC於2014年播出的紀錄片《Life Story: Ep.5 Courtship - Pufferfish crop circles》(《生命的故事 第五季 求偶 - 河魨的麥田怪圈》)被知名聽譯達人谷大白話配上翻譯字幕   原標題:魚的記憶只有7秒? 魚類的記憶到底如何?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
    記憶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徐志摩曾在《阿詩瑪》中這麼寫:「傳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七秒後便不記得過往物事了。所以小小的魚缸裡它也不覺得無聊,因為7秒後每一寸遊過的地方又變成了新天地...它在這7秒裡不斷輪迴不是為了遺忘而是為了銘記...」
  • 金魚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 為什麼說金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金魚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不是、是。這是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12日的題目。相信很多用戶都聽過金魚沒有記憶的說法,甚至有人說金魚的記憶只能維持7秒鐘,那麼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螞蟻莊園9月12日每日一題答案  問題:金魚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
  • 奇趣社|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
    奇趣社|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嗎?人類世界流傳著一句話,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今天,科學隊長向《海底總動員》裡超級健忘的藍色小魚多莉尋找答案。你還記得我嗎?多莉:記得,你是科學隊長嘛~科學隊長:咦喲,不錯喔,竟然還記得我是誰?你不是說自己有短期記憶喪失症嗎?多莉:是啊。(多莉撓撓頭,停頓了幾秒)不過你剛剛問我什麼來著?
  • 到底有沒有辦法真的去測量一下光的速度呢?
    網易科技訊11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 科學家如何測量光的速度?日前牛津大學物理系學生傑克·弗雷澤(Jack Fraser)在在線問答網站Quora上作出回答:科學家們壓根就沒測量過光的速度,但他們非常清楚光速是多少:不多不少正好是299792458米/秒。為什麼科學家們沒有測量過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光的速度呢?因為這個數值壓根就是由科學家們定義的。在此基礎上我們定義了秒,接著又定義了米,而科學家們需要做的就是測量米的長度。
  • 北鬥導航銣原子鐘,如何做到每300萬年只差1秒?
    真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如果衛星定位不準確,那還要來幹嘛呢?那問題就來了,衛星是如何做到時間的絕對精確的呢?據說我國的北鬥衛星系統做到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你沒有聽錯是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你是不是唬我?300萬年只差一秒鐘,人類現階段是怎麼做到對這些時間做計算的呢?或者做對比的呢?這些時間差又跟誰作為標準呢?沒有參照物又如何說有差異呢?
  • 最精確原子鐘:150億年偏差不超1秒
    在國際上這個時間間隔是通過國際標準「秒」來定義的。而「同步」對測量「間隔」又特別重要。就像兩個需要電話溝通的人,什麼時間打,打多久不重要,但他們必須同時在電話邊才可實現通訊。當代迅猛發展的通訊系統,衛星導航系統等對時間測量技術提出持續的挑戰,它要求同步兩個或更多的時間測量裝置,讓用戶以精確到千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精度同步測量時間間隔。所以時刻,間隔和同步是時間測量的三個基本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