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沒有辦法真的去測量一下光的速度呢?

2021-01-09 網易科技

2016-11-08 11:20:49 來源: 網易科技報導

舉報

網易科技訊11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 科學家如何測量光的速度?日前牛津大學物理系學生傑克·弗雷澤(Jack Fraser)在在線問答網站Quora上作出回答:科學家們壓根就沒測量過光的速度,但他們非常清楚光速是多少:不多不少正好是299792458米/秒。

為什麼科學家們沒有測量過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光的速度呢?因為這個數值壓根就是由科學家們定義的。在此基礎上我們定義了秒,接著又定義了米,而科學家們需要做的就是測量米的長度。

那麼到底有沒有辦法真的去測量一下光的速度呢?方法其實很簡單,t=0情況下面向一面鏡子釋放一道光脈衝,然後你只需要測量一下光脈衝回來的時間就可以了,這實際上這就是雷達/聲納系統工作的原理。

「米」的概念最初定義於法國大革命後,大約是在1799年,當時米被定義為赤道與極點之間距離的千萬分之一。1889年「米」的長度得到正式定義,為此科學家製作了一根鉑杆,兩端之間的距離被定義為一米。接著人們覺得這種定義方法太過煩人,所以人們先定義光速,接著用光速來定義米,如今米的定義變成一秒鐘時間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1⁄299792458。

(Heaven)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白鑫_NT4464

相關焦點

  • 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光是如何定義的?一光年到底有多遠?
    前言:如何測量天體間的距離?光是如何定義的?一光年到底有多遠?宇宙對我們地球上每個居民來說是廣闊無窮的,渺小的人類處於茫茫的宇宙之中如一粒米般的大小,以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作為參照物來看人類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 宇宙到底有多重?科學家測量了一下:100億億億億億億噸!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 然而,當我們真的去這麼做的時候才發現,這些質量只佔了宇宙整體質量的不到那99%的質量是從何而來呢?進一步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就需要了解一下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質能方程部分,E=mc2。 這個方程其實就告訴我們一個事:質能等價。也就是說,質量和能量其實是同一個東西的兩個物理量。所以一定的質量對應一定的能量,通過E=mc2可以進行換算。而物質99%的質量,來自於束縛夸克的強力所釋放出的能量對應的質量。
  • 原來科學家根本沒測量過
    據國外媒體報導 科學家如何測量光的速度?日前牛津大學物理系學生傑克·弗雷澤(Jack Fraser)在在線問答網站Quora上作出回答:科學家們壓根就沒測量過光的速度,但他們非常清楚光速是多少:不多不少正好是299792458米/秒。為什麼科學家們沒有測量過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光的速度呢?
  • 測量一個微觀粒子的狀態,有沒有「100%準確」的測量方法?
    上一篇文章我們通過講解如何測量一個小球的初始位置和狀態,引入了量子力學的開篇文章,其中重點討論了「測量」這個行為本身會對「小球」造成幹擾,從而使我們無法精確的得出小球的初始狀態信息,今天我們就正式進入量子力學篇章,讓你看看微觀世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 解密:為什麼人類能夠測量光的速度?
    早在1607年,伽利略為了測定光速,設計了一個實驗,找來兩個人和兩盞燈籠,讓他們分別站在兩座相距一英裡的山頂上,第一個人舉起燈籠時便開始計時,第二個人看到第一個人的燈籠便也立即舉起自己的燈籠,當第一個人看到第二個人的燈籠時便停止計時,這樣一來二去就可以得到光行進兩英裡所需要的時間,從而求出光的速度。
  • 有人認為不用光,用其他方法去測量粒子就能測得準,是真的嗎?
    有不少網友對海森堡測不準定理嗤之以鼻,認為這是由於他在用光測量的前提下得來的理論。這些而認為只要不用光去測量,用「其他」方法去測,就能夠測準。我很理解這種人的想法。它們認為光是有能量的,用其他沒有能量的方法,就不會對粒子造成擾動,所以就準確了。
  • 光的速度能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到底來自於哪裡?
    ,它的飛行速度能夠達到光速,那麼在宇宙當中到底有沒有依靠光速飛行的物質呢?其實這種物質是肯定存在的,這種物質就是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的光,無論是太陽光還是夜空當中星星發出來的光,這種光它們的運行速度就是光速,那麼光的速度為什麼能夠達到光速呢?要知道物體的速度永遠沒有辦法到達光速,就是因為物體有靜止質量,但是光的速度能夠達到永恆不變的速度,而且光是一種質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計的物質。發現光的質量幾乎非常小甚至是沒有質量的時候。
  • 宇宙大小真的是人類可以測量的嗎?事實很殘酷!
    這是因為那些恆星、行星和星系離我們很遠,即使是最近的恆星發出的光也需要數萬年才能到達地球。我們所居住的太陽系不過是銀河系的滄海一粟,而銀河系也只是宇宙眾多星系中的渺小塵埃,這一切都印證了宇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地方,但它到底有多大呢?當我們了解了一件事物的時候,總是喜歡探索它的極限,宇宙的大小自然也成為了科學界津津樂道的話題。
  • 如果我們以光的速度去追光,能抓住一把光嗎?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曾經幻想過,以光的速度去追光,會不會看到光是靜止的?如果光是靜止的,那是不是伸手就可以抓住一把光呢?光的速度是不變的,不管你用什麼速度去追光,它還是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與你絕塵而去!這個就是光速守恆定律。也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基礎假設之一,另外一個基礎假設是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為什麼我們測量光在不同介質中相同的距離的速度不一樣?如光在水中速度是 22.5萬公裡每秒,在玻璃中的速度是20萬公裡每秒 等等。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那麼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它的呢?
    你想知道自己怎樣測量光速嗎?很簡單,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人們從古至今是怎樣測量光速的!我們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1849年,阿曼德·斐索測得了光速大約為298000km/s,離現今的299792458m/s已經算是相差很少了。光速那麼快,在1849年,科學家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 光是沒有溫度的,但我們卻能利用光來測量溫度
    酒精或者水銀溫度計就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在不同的溫度下,酒精或者水銀的膨脹高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就有了定量測定溫度的工具了。不過,早期測量溫度都是利用熱傳遞的方式,溫度計必須與被測物體相接觸。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利用熱輻射來測定溫度了。比如,額溫槍就是收集人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測量體溫。
  •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在人類的認知中,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當屬光速。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宇宙中不會出現比光速還快的速度了。那有一個問題來了,已經完全超越我們日常所能反映的時間,並且它的移動速度相當快,科學家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測得它的速度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想要測量光速,一定需要非常先進的科技,有很多科學家都已經不斷的嘗試過了。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 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我們是如何發現並測量的呢?
    而在宏觀世界中反映出的物質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是電磁力和引力,其中電磁力的本質是光子的交換,是我們觀察周圍世界最常用的媒介,而引力則是普遍產生在有質量的物體之間,是使之具有相互結合趨勢的吸引力。在四種基本作用力之中,引力是最弱的,那麼科學家們是怎麼測量出它的速度的呢?
  • 說真的,宇宙怎麼測量?
    ,人類也只能使用地球上發現的規律,去套用到宇宙。這些星系的速度太快了,根本不可能吸住裡面的天體。但是為什麼還能穩定的運行呢? 那個時候,懷疑宇宙學原理不可通用。可是天文學界認為宇宙學原理是天文學第一性原理,如果數據不對,那一定是還有什麼沒有被發現。
  • 光的速度為什麼是每秒30萬千米,而不是更快一點或慢一點?
    之後,人們對於光速問題頗有爭議,直到1728年英國天文學家詹姆斯·布萊德雷發現了另一種測量光速的方式。以後的很多實驗證實,羅默對光速的原始觀測數據慢了25 %。今天,我們已經確定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每秒299792.458千米。但光速為什麼偏偏是這個數據,而不是其他呢?換句話說,光速是如何產生的呢?
  • 電流傳播速度的首次測量
    就像光源與光線的傳播速度沒有任何關係一樣,電流的傳播波速憑什麼必須要和它自己所發射的電磁波的傳播速度一致呢? 我非常奇怪的是,既然這麼多人都相信電流的傳播速度等於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為什麼就沒有人親自動手測量一下電流的傳播速度呢?答案也許是:這個實驗真的很難。今天,本文作者不僅指出了電流傳播與電磁波的不同之處,而且設計出了一種電流測速的方法——時間延遲法。
  • 有一種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戴機械手錶的人,經常會有這種煩惱,機械手錶有時候會遇到走時不準的情況,但是有分不清到底是什麼導致的,更不知道走時不準怎麼辦。機械手錶走時不準是為什麼呢?有下面這幾種情況:一、手錶自帶bug大家都知道的,機械手錶是允許有一定的走時誤差的,這是無論多貴的手錶都會有這種現象的,所以怎麼辦呢?沒辦法啊,手錶自帶bug,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但是想想大家的手錶都是這樣的,心裡也就平衡了。
  • 光速那麼快,是怎麼測量出來的?
    這麼大的速度怎麼去測量哪,測量速度最本質的辦法就是測距離和時間得速度,接下來我看前輩大拿們怎麼測量光速?  伽利略測光速  那個時代甚至不知道光既是電磁波,只是認為光是有速度的,那就去測一下。一個夜黑風高的傍晚,伽利略一行四人,攜帶著被改造過的煤油燈(前邊有蓋板,上下抽拉可以放光和擋光)、計時錶分別登上兩座相離很遠但是可以看到山頂,一山上的人放光,另一座山上的人看到光亮後馬上放光,這樣往復循環,在分別有一人計時間和次數,最終通過距離除時間得到速度,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不盡如意,他失敗了,一是光速太大,而是實驗誤差,如果伽利略知道光速一秒鐘可以繞地球將近七圈,他一定不會去測量光速。
  • 原來光也有節日!那麼電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原來光也有節日!那麼電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在這個「國際光日」,我們必須來說說電的傳播速度有多快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電流是怎樣形成的。金屬導線中一般都有大量的自由電子,在電路未接通以前,導線內並無電場,自由電子只做無規則的熱運動而沒有定向運動,當然導線中也沒有電流。
  • 真的有外星文明嗎,地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用什麼辦法?
    我們可觀測宇宙的半徑約為465億光年,單單銀河系當中恆星的數量就有2500億顆左右,按照目前的觀測計算,可觀測宇宙當中的恆星數量應該在10^22到10^23次方顆左右,這麼多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從概率上來講,應該是存在外星生命的,可是如果它們存在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我們為什麼沒有發現呢?或者練存在的證據也沒有找到呢?這裡所說的證據不是UFO之類的,都是經不起科學檢驗的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