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我們是如何發現並測量的呢?

2020-12-04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宇宙空間中的四種基本作用力是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和引力,其中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是反映在微觀粒子層面,分別是原子的結合力和核子產生衰變的作用力。而在宏觀世界中反映出的物質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是電磁力和引力,其中電磁力的本質是光子的交換,是我們觀察周圍世界最常用的媒介,而引力則是普遍產生在有質量的物體之間,是使之具有相互結合趨勢的吸引力。在四種基本作用力之中,引力是最弱的,那麼科學家們是怎麼測量出它的速度的呢?

引力的本質

1687年,牛頓正式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從而將物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運動問題,以數學表達式的形式加以確定,而宇宙星體之間的運行也在此基礎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根據萬有引力定律,人們描述兩個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很多科學家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成功預言或者推測出了諸如哈雷彗星、海王星等天體的存在,為人類社會深入認識宇宙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牛頓並未就引力的本質,即引力產生的原因作出說明。

到19世紀時,世界經典物理理論體系已經基本建成,其重要標誌就是以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場理論、經典統計力學為3大支柱,在這種背景之下,物理學中麥可遜實驗結果和以太漂移說互相矛盾的結果,向人們詮釋了宇宙並未全部因「引力」而統一,勢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有待人們去探索和破解。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其中有兩條基本原理,其一是狹義相對論性原理,即物理規律在所有慣性參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表現形式,從而否定了以太假說;其二是光速不變原理,即在所有慣性參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穩定保持一個數值,不會因慣性參照系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將物體的運動、時間、空間統一了起來,並且將質量和能量進行了統一,據此推導出狹義相對論之下的質速方程、尺縮方程、鍾慢方程、質能方程。

1915年,愛因斯坦又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在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條基本原理,即慣性質量等同於引力質量,指出在沒有物質的情況,時空是平直的,而空間中一旦存在物質,那麼質量就會使時空發生彎曲,認為引力產生的根源是時空的彎曲造成的。在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愛因斯坦推導出了引力波的存在。

從以上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我們可以看出,引力的本質其實並非直接由質量產生,而是間接通過質量,引發時空曲率的產生,使大質量物體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然後周圍物體沿著彎曲的時空運行。

引力波的發現

剛才提到了,早在上世紀初,愛因斯坦就推導出了引力波的存在。其實,引力波的推導,是在廣義相對論下應用洛侖茲不變性的結果。但是,由於引力是四種基本作用力中最弱的,根本不可能直接由儀器進行測量空間中每時每刻都存在的這種力。同時,宇宙中運動的物體,基本上是在各種引力作用下呈現平衡狀態的運動模式,根本看不出在這種引力場環境中引力的波動。

那麼,既然廣義相對論中確認了引力波的存在,作為一種波,它也應該會有像波的特性,即引力源的質量發生大規模變動時,由其質量變化產生的時空彎曲改變,會直接影響引力波的變化,從而以波動的形式進行蔓延,就像水波一樣,從中心到外圍的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引力波也應該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種突變的情況,就會有可能偵測到引力波的存在,並且還會測算出它的傳播速度。

2015年,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首先發現了兩個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其原理是通過兩個觀測隧道內引力波對其的拉伸和壓縮,使隧道發生非常細微的變形,然後利用雷射來精準進行監測變形程度。

在9月份的時候,先是觀測到目標區域發生了兩個黑洞的合併現象,隨後偵測到引力波到達隧道內,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儀器觀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另外,在2017年,科學家通過觀測兩個中子星合併,也成功探測到了引力波。

引力波的速度

從理論上看,狹義相對論確定了宇宙中最快的信息傳遞載體為光子,最高速為光速;按照廣義相對論以及引力場方程,可以得出引力波的傳遞速度也是最快,其值與光速相同。因為我們可以試著理解一下,既然引力是因時空彎曲而產生,那麼這個空間的彎曲區域可以近似地看為引力場,那麼引力的擴散與傳播也就是彎曲時空所帶來的直接行為,則引力的擴散速度也應該等於光速。

在人類已經觀測到的無論是雙黑洞合併、還是雙中子星合併等引發的引力波事件中,在距離地球幾億光年之外,人們偵測到的電磁波和引力波幾乎同時到達地球,因此也從實驗層面證實了引力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不過這個實驗的方法是應用類比的方法,即拿引力波與光的接收時間進行比較,不是直接進行的速度測量。

不過也沒關係,我們再等個10年左右,歐洲航天局預計屆時將啟動LISA(歐洲空間引力波計劃)項目,那個時候就可以實現直接測量引力波的速度了。

相關焦點

  • 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光速是恆定的,並且是不可超越的,但在宇宙間能夠達到光速的不僅僅只有光,還有引力、磁場和電場,同樣它們也能以光速進行傳播。按照牛頓的經典力學來說,引力是瞬間作用的,不過愛因斯坦卻認為引力波與光速一致,而後來終於有科學家們證實了引力波的速度,與光速達到了一致。
  • 引力速度為什麼必須等於光速?
    引力速度等於光速首先是來自廣義相對論的推論,然後經過了大量的觀測證實,而確立起來的一個宇宙基本規律。引力傳播的速度不像是光速那樣,可以通過隨處可見的可見光去測量,由於引力看不見也摸不著,並且十分微弱,所測量起來十分困難。
  • 為什麼引力速度必須等於光速?
    引力速度等於光速首先是來自廣義相對論的推論,然後經過了大量的觀測證實,而確立起來的一個宇宙基本規律。引力傳播的速度不像是光速那樣,可以通過隨處可見的可見光去測量,由於引力看不見也摸不著,並且十分微弱,所測量起來十分困難。
  • 引力波與引力傳播速度
    光的速度有多快,光的速度是光速,是大約30萬公裡每秒。儘管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光的傳播需要的時間問題,但是我們都知道光是有速度的,並不是無窮快的。那麼,引力的傳播是有速度的嗎?早在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就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指出,引力的傳播速度是有限的,等同於光速。然後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我們知道引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力,它是質量彎曲時空之後產生的幾何效應,它在空間中的傳播速度就是光速。
  • 光速不變,為何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會變慢?引力又為何與光速相等?
    舉例而言,如果我們坐在一列行駛的火車上打開手電筒,光的運動速度對於我們而言是每秒299792458米,而對於火車下一個旁觀者而言,光的運動速度依然是每秒299792458米,而並非光速加上列車的行駛速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火車上的時間變慢了。我們說光速不變,可光在不同傳播介質之中的傳播速度卻又是不一樣的,通常所說的每秒299792458米只不過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罷了。
  • 引力速度與光速均為c,帶你揭秘二者速度大小真的差不多嗎?
    引力波在空間中的傳播速度為c,而光速在空間中傳播的速度也為c。引力在空間中的傳播速度至少是光速的10^18倍。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引力理論都用瞬間來描述引力的傳播速度。在萬有引力的理論中,若引力像光速一樣慢,而這樣的誤差或延遲,將會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 引力速度等於光速!
    什麼是引力,什麼是光速,我們看到的太陽是8分20秒前的太陽,我們感受到的太陽引力也是8分鐘前太陽所處位置的引力。太陽消失以後,我們不會立刻失去光明,地球也不會立刻不受控制的從自己運行軌道的切線方向飛出去,而是會持續的感受到8.2分鐘的太陽引力。因為現在地球感受到的引力是8分鐘前的,所以說此時此刻太陽的引力8.2分鐘後才能達到地球。這就是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知識。
  • 引力為什麼要以光速傳播?那它為何能逃離黑洞?
    我們知道引力以光速運動;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黑洞的影響如何能延伸到事件視界之外呢?也就是說,引力是怎樣逃離黑洞的?如果說引力以不同於光的方式『移動』,那它為什麼會以同樣的速度傳播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只是有些概念搞混了。
  • 為什麼引力波會以光速傳播?
    另一方面,廣義相對論,它解釋了物質/能量和空間/時間之間的關係,並描述了我們所經歷的引力。在廣義相對論的背景下,出現了一種新的輻射類型:引力波。然而,儘管這些引力波與光無關,但它們必須以光速傳播。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知道電磁輻射的速度可以由真空中的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來。什麼方程(可能與麥克斯韋方程類似?)提供了重力波必須以光速傳播的數學證明?
  •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在人類的認知中,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當屬光速。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宇宙中不會出現比光速還快的速度了。那有一個問題來了,已經完全超越我們日常所能反映的時間,並且它的移動速度相當快,科學家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測得它的速度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想要測量光速,一定需要非常先進的科技,有很多科學家都已經不斷的嘗試過了。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 引力波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會比光速更快嗎?
    在牛頓的引力理論中,引力作用是瞬間產生的,無論多遠的物體都有引力作用,所以引力就成了一種超距作用。但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看來,引力是物體壓彎空間產生的幾何效應,並且引力也不是超距作用,引力在空間中的傳播速度為光速。
  • 電流傳播速度的首次測量
    由於電流是電磁波的宿主載體,很多人自然很關心電流在導線中的傳播速度,遺憾的是這方面既沒有理論方面的預測,也沒有實際測量結果的報導。如果從網上搜索光速的測量歷史,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津津樂道地講一大堆,但是如果問及電流的傳播速度,多數人都會不加思索地回答說它接近於光速,或者說電流的傳播速度就等於電磁波的傳播速度,事實果真是這樣的嗎?
  • 「引力波」連「測量工具」都能拉伸,為啥我們還能測量引力波?
    通過廣義相對論的時空彎曲,我們知道地球是延時感覺引力消失,因為引力壓根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彎曲的幾何效果,所以引力的傳遞就是「時空彎曲」的傳遞,這是需要時間,傳遞速度就是光速c,而傳輸的過程就恰恰可以理解為:引力波傳遞。
  • 引力波速度是為什麼是光速?引力速度是最快速度嗎?
    先確定一下你說的速度是指什麼速度,你不說我當你是運動速度了()按照狹義相對論,宇宙中最快的運動速度是光速。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公設,目前所有理論所有實驗都沒有違背這條公設。至於光速為什麼不變,在這裡就不多作探討。簡單說就是四維時空的結構決定的。然後我們來看看廣義相對論裡的引力速度。
  • 引力波的傳播速度有多快_引力波傳播是瞬時的嗎_引力波的傳播方向
    引力波的傳播速度有多快   引力波如何傳播的   以地球如何感受太陽引力為例。   目前測量引力傳播速度的實驗,通常是觀測太陽、地球、月亮系統的重力變化,實際上只是觀測牛頓引力勢的作用時間。當然,因為牛頓引力勢總是坐在在引力波這輛跑車上,所以也算是間接測量了引力真正的傳播速度。
  • 我們究竟該如何測量光速?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提問:科學家們是如何測量光速的?回答:那麼,科學家究竟是如何測量光速的呢?科學家們並沒有。嚴格意義上來說,並沒有真正去測量光速,(通常指真空中光的速度)我們卻準確地知道光速是多少。其速度為:c=299792458ms1。這個數據百分百準確,並且沒有任何測量錯誤。但是,Jack說的到底是怎樣得出的一個數據?
  • 力的傳播速度遠超光速?
    我們一直在討論一個老生常談的科學問題,光速能否超越,理論證實在我們宇宙中光速是極限速度無法超越。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那麼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它的呢?
    很簡單,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人們從古至今是怎樣測量光速的!我們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1849年,阿曼德·斐索測得了光速大約為298000km/s,離現今的299792458m/s已經算是相差很少了。光速那麼快,在1849年,科學家是怎麼得出來的呢?再追溯到1607年那個器材簡陋的時代,伽利略是怎麼求出來的呢?
  • 在知乎回答:開著手電筒跑步能否使光傳播速度超過真空光速?
    先回答問題:首先要明確一下這裡的光傳播速度是指什麼?是指光相對於什麼的速度呢?一般來說,一種波的傳播速度,是指這種波相對於均勻介質的速度。例如說聲波的傳播速度,在地面空氣中是多少,在水中是多少,在酒精中是多少等,都是這樣理解的。
  • 早期物理學是如何測量光速的
    早期關於光傳播的觀點測量光速的嘗試對狹義相對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光速是狹義相對論的核心。關於光速的最早記錄是在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中,他引用了恩培多克勒斯的話,太陽的光到達地球需要一段時間,但亞里斯多德顯然不同意,甚至笛卡爾也認為光是瞬間傳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