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子果子今日話題:宇宙測量
(視頻放在文章後面)
我們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探討如何測量宇宙?
第二部分探討宇宙有多大?宇宙的邊界在哪裡?
宇宙學原理
要測量宇宙,人類也只能使用地球上發現的規律,去套用到宇宙。這被稱為宇宙學原理。
天文學是一個研究遠方的科學。舉個例子。原先月亮是天文學家研究的對象,後來人類登錄了月亮之後,研究月亮的主力就不再是天文學家,而是地質學家。
我們國家的登月項目中,首席科學家就是地質學家。
人類通過測量發現,138億年前宇宙發生了一次大爆炸,然後才誕生了宇宙。
這被稱為宇宙大爆炸學說,這是主流公認了50多年的觀點。最近這個觀點開始被其它觀點動搖。所以在這裡聲明,這一套視頻仍然延用宇宙大爆炸觀點作為框架基礎進行探討。
人類並不特殊
暗物質的發現
有人說,宇宙這麼大無奇不有,什麼都套用宇宙學原理,早晚會翻車。
1937年,天文學家,裡茨茲威基,觀察到一個星系團,於是他就套用宇宙學原理,將地球的引力理論套用到那個星系團裡進行計算,結果發現不對勁。這些星系的速度太快了,根本不可能吸住裡面的天體。但是為什麼還能穩定的運行呢?
那個時候,懷疑宇宙學原理不可通用。可是天文學界認為宇宙學原理是天文學第一性原理,如果數據不對,那一定是還有什麼沒有被發現。
於是暗能量概念就產生了。暗能量看不見摸不著,卻提供5倍的引力。這樣的話,宇宙學原理就沒有錯了。
但是,暗能量給天文學界帶來了大麻煩。因為在原來的物理體系裡,物質是由電子、夸克等六十多個基本粒子組成,這些粒子裡卻不能夠表達暗能量。所以造成了底層理論要修改,更麻煩的是還不知道怎麼個改法。直到今天有人提出了弦理論,仍然無法進行暗能量的描述。
暗物質模擬
柯伊伯行星帶的發現
還有柯伊伯行星帶也是這樣被發現的。因為宇宙學原理不適用冥王星的數據計算,但是天文學家也只能參考宇宙學原理,最後還是那句話,既然宇宙學原理沒有錯,又無法套用,那說明還有什麼沒有被發現。
果然,後來真的發現了冥王星的衛星。
可是最終只解決一小部分數據問題,宇宙學原理還是不能完全套用到冥王星上。就這樣一直發現了更多冥王星的衛星,還是不能完全在冥王星上套用宇宙學原理。
一直到後來,發現了柯伊伯行星帶,宇宙學原理才能完全套用到冥王星身上。而冥王星的衛星也被糾正了,它們都不是冥王星的衛星,都是柯伊伯行星帶的同等級主人。
再次證明宇宙學原理是非常有用的原理。也證明了,地球在宇宙中並不是特殊的存在,地球上的認知是可以套用到宇宙中去的。
不過因為發現了柯伊伯行星帶,導致了天文學上著名的事件,冥王星被開除,不再是第九大行星。
何伊伯行星帶
光譜的原理
宇宙學原理只能作為一個基礎理論,要觀測宇宙,還要靠光譜儀。
光譜儀可以分析出宇宙天體所含的元素是什麼。哪怕看到的天體只是一個亮點,都能進行光譜分析。
最早是牛頓發現了,三條稜的鏡子可以將光折射成彩色的光。這彩色的光就是光譜。從紅色到紫色,超出紅色部分,但是肉眼看不見的叫紅外線,超出紫色部分,但是肉眼看不見的叫紫外線。
這些顏色就是光的頻率,所以光本身是一種不同頻率的波。
科學家發現這些光譜中總是有一些暗線,這些暗線並不相同,後來驗證了這些不同的暗線代表著不同元素。所以光譜又被稱為元素的指紋。
通過分析太陽光譜,看到了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元素指紋,也就是現在的氦元素。
後來還發現,不發光的物體也能分析元素指紋,因為物體能發出什麼樣的光譜,就會吸收什麼樣的光譜。看物體吸收了什麼光譜,就能知道它是什么元素構成的。
光譜分析真的是很好用,這樣就能分析天上遙遠的星星是什么元素構成的。通過光譜分析,各種天體的元素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一樣的。再次證明宇宙學原理通用性。
就像上次視頻有人問我,小行星裝著白金掠過地球,是怎麼被知道的?就是用光譜儀分析知道的。
光譜實驗室
紅移事件
可是有一次光譜儀發生了問題,一些天體被分析出從來沒有見過的光譜。天文科學家趕緊驗證設備,發現並沒有故障。所以剛開始以為這是新元素發現。
這樣的話,一直適用於宇宙的,宇宙學原理將會再次被挑戰。
不過最後還是被糾正了,不是新元素發現,而光譜被拉長了,導致光譜往紅色那端偏移了。只要去掉偏移部分,光譜顯示的就是正常元素。這是個著名的事件,被稱為紅移事件。
這個被拉伸過的光譜曝露了宇宙的驚天大秘密,就是第二部分要探討的宇宙邊界在哪裡?宇宙有多大?這個秘密就是宇宙正膨脹,並且超過光速,才導致了光譜被拉伸了。
因為這個事件,天文科學家推導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並且一直延用到現在。時間大約是138億年前。因為太久遠,導致紅移的部分太誇張,已經膨脹成了微波,所以最早的宇宙發出的光譜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到了這裡,已經足夠證明地球上的基本認知是可以套用到整個宇宙的,宇宙學原理是非常堅實的理論的。
這也是為什麼愛因斯坦能夠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推導出黑洞的存在,並畫出黑洞的樣子。前些日子,天文學界,公布的黑洞照片,與愛因斯坦畫的黑洞是一致的。
紅移示意圖
測量天體的三種方法
那麼到底是怎麼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首先是恆星視差法。
在地球公轉的不同位置,看太陽角度會發生變化,然後用三角函數就能算出距離。
方法雖然傳統而簡單,可是這種方法不能測量比較遠的天體。
後來有了新的測量方法,叫標準燭光法。大概意思是通過光譜分析,或者通過閃爍頻率識別遠方天體的光度,有了光度就能像工廠裡生產燈泡一樣,靠識別對應光度的型號,就能測出距離。
還有一種方法能夠測量更遠的天體,就是紅移測距法。
離我們越遠的天體,紅移的越嚴重。138億前年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的微波,是由當時的光,拉伸膨脹到了1000倍才成為了微波,所以是可以計算出實際距離的。
那麼宇宙的邊界可不可以用紅移測距法測量出來呢?我們在測量宇宙的第二部分再探討。
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點讚評論一鍵三連,關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