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測量哈勃常數,探索廣闊宇宙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今宇宙學中最令人激動的事可能是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測量宇宙的膨脹。

宇宙一直在膨脹。我們根據可探測到的最遠的電磁輻射測量預測了一個膨脹率值,但這個值與從距離更近的物體處收集到的測量值不同。若這兩個數值真的不相容,可能標誌著目前用來描述宇宙演化的宏大理論被打破了。如今有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不太依賴於人類假設的宇宙運作規律。

星系團SDSS J0915+3826中的引力透鏡

照片來自: 歐洲宇航局/哈勃

「我們的方法對宇宙模型的選擇不敏感,」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來自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因·傑(Inh Jee)說,「這是我們真正想強調的。」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埃德溫·哈勃就讓天文學家們相信,本就遙遠的天體正在遠離我們,但從那時起它們的後退速度,也就是哈勃常數,就一直是一個爭論的話題。

新型的望遠鏡帶來了新的觀測結果,比如那些由普朗克衛星拍攝的數據已經確定哈勃常數為67.4公裡/秒每百萬秒差距,意味著每隔326萬光年(稱為百萬距離),物體就會以每小時67.4公裡的速度彼此遠離。但是實際基於其附近光源的特性的觀察推測總是得到更大的膨脹率值。

物理學家們正在爭論這些數值是否真的更大,如果是的話,值的差異是由於計算物體距離的方式產生的,還是說它真的是一個未被發現的物理學信號。《量子》雜誌發表了一篇優秀文章,總結了這個故事和它的戲劇性。

這個問題主要受限於測量物體距離的難度。科學家通常依賴於已知亮度的物體,即所謂的標準燭光,觀測越亮,證明物體越近,反之越暗就越遠。作為標準燭光的天體包括某些超新星以及閃爍速率取決於亮度的恆星。科學家還可以依賴所謂的標準尺——大小已知、距離可以根據其在天空中顯示的大小來計算的物體——來測量星體距離。

傑解釋說,名為HoLiCOW的測量哈勃常數的團隊,曾使用一種標尺方法來確定距離,現在這個方法已經改進,不再那麼依賴於人類的假設。這種方法通過計算一個遙遠物體的半徑(稱為引力透鏡),將其作為標尺;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這個標尺可以提供到作為標準燭光的超新星的精確絕對距離。

在觀察像星系這樣的大質量物體時,會看到其後有很多明亮物體的圖像,因為它巨大的引力會像透鏡一樣扭曲光(因此得名「引力透鏡」)。有時背景中的物體甚至會扭曲成一個圓環。如果一個背景物體在閃爍,那麼圖像上它可能會在不同的時間閃爍,這取決於彎曲光的傳播距離。科學家還可以測量在這些遙遠星系中運行的恆星的速度,從而得到該星系的引力勢和質量。結合這些信息可以計算出到透鏡星系的距離和星系大小。

然後,研究人員可以使用透鏡星系作為標準尺和校準器來計算到某些超新星的絕對距離(這些超新星通常用來確定哈勃常數)。這種計算常數的方法能夠更少地依賴人類對事物的假設,比如宇宙中存在多少暗物質和暗能量這類問題。

根據他們的新方法,研究人員僅基於兩個物體就計算出了宇宙膨脹值。他們得出了一個非常高的值,82.4千米每秒每百萬秒差距,但是統計誤差太大了,還不可信,這個研究只是一個試點。

亞當·瑞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文學家,也是哈勃常數測量小組SHoES的領導,在電子郵件中告訴Gizmodo網站,這個結果並不是決定性的,但「很高興看到人們在尋找替代方法,就像這個項目」。

昆士蘭大學的澳大利亞天體物理學家塔瑪拉·戴維斯在《科學》雜誌的附帶評論中寫道,消除對人類假設的依賴「在試圖弄清楚不同技術之間產生差異的根源時很重要」。

測定哈勃常數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標準燭光和標準尺,甚至是使用碰撞的中子星(實際上還需要檢測更多碰撞的中子星,才能使這種方法起作用)。

傑告訴Gizmodo網站, HoLiCOW團隊計劃儘快減少他們的實驗誤差,並通過測量更多的透鏡和透鏡星系內的恆星運動來確定到恆星的距離。

對物理學家來說,對哈勃常數的討論一直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代表了目前最成功的宇宙理論中不完善的地方——也是一個需要新想法和新實驗來揭示宇宙運行規律的地方。

作者:Ryan F. Mandelbaum

FY:Kyli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新方法!測量哈勃常數,探索廣闊宇宙
    如今宇宙學中最令人激動的事可能是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測量宇宙的膨脹。宇宙一直在膨脹。我們根據可探測到的最遠的電磁輻射測量預測了一個膨脹率值,但這個值與從距離更近的物體處收集到的測量值不同。若這兩個數值真的不相容,可能標誌著目前用來描述宇宙演化的宏大理論被打破了。如今有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法,這種方法不太依賴於人類假設的宇宙運作規律。
  • 新的測量方法,得出不同的哈勃常數,引發宇宙基本屬性的新解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天文學家們用一種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恆星,對宇宙膨脹的速度進行一次測量。這一次的測量結果來自於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測量結果成了天體物理學中一個激烈爭論的問題中心,而且這個問題可能會引發對宇宙基本屬性的新解釋。
  • 物理學家們發明超精密的新測量方法來重新測量哈勃常數
    如果他們測量的值稱為哈勃常量這些都是正確的,這意味著目前的模型缺少了關鍵的新物理,比如不明原因的基本粒子,或者被稱為暗能量的神秘物質正在發生的奇怪現象。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發表在1月22日國外的一場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科學家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測量了哈勃常數,證實了宇宙的膨脹速度確實比早期更快。
  • 哈勃常數是錯的?宇宙「標準模型」受到新測量的質疑!
    自從哈勃發現了宇宙膨脹以來,這一現象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對象,而哈勃常數則是描述這一現象的一個常數,這個數字描述了宇宙從空間某一特定點以不同距離膨脹的速度。然而,近日一則研究表明宇宙學的「標準模型」受到新測量的質疑,這項研究所使用的新測量方法測量除了不同的哈勃常數,改變我們對不斷膨脹的宇宙的看法。這意味著人類以前的推論可能是錯的,那麼科學家需要重新研究宇宙的基本模型嗎?
  • 新哈勃常數測量,讓宇宙膨脹率又多一層迷霧!到底哪個是準確的?
    這一修正後的測量結果來自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成為天體物理學中一個備受爭議問題的核心。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對宇宙基本性質的新解釋。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宇宙正在膨脹,這意味著宇宙中星系之間的距離每秒鐘都在變得越來越大。但是,空間究竟在以多快的速度擴張,這一被稱為哈勃常數的數值,仍然難以捉摸。
  • 新方法完善了哈勃望遠鏡的常數和宇宙年齡
    測年的關鍵是哈勃常數,該常數以愛德溫·哈勃(Edwin Hubble)的名字命名,他於1929年首次計算了宇宙的膨脹率。另一項最新技術是利用觀測到的大爆炸留下的輻射。它繪製了時空中的顛簸和擺動(宇宙微波背景或CMB),並反映了哈勃常數所設定的早期宇宙中的情況。
  • 探索宇宙膨脹速度 三種方法測出三個哈勃常數
    此外,它也與暗物質、暗能量的屬性有關,而後兩者,是我們目前仍未揭示的宇宙幾大謎團中的兩個。100多年來,科學家分別藉助對Ia型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CMB)的觀測,測出了兩個哈勃常數的值,但這兩個值並不一樣,這讓科學家們很迷惑。現在,通過對紅巨星的研究,科學家又得出了一個新的哈勃常數值,新值介於上述兩者之間,令整個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 最新研究:新方法完善了哈勃常數和宇宙年齡
    研究中的一個關鍵計算是哈勃常數,另一項最新技術使用了對大爆炸剩餘輻射的觀測,它繪製了時空中的顛簸和擺動(宇宙微波背景或CMB),並反映了哈勃常數所設定的早期宇宙中的情況。在發表於最近的《天文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和其研究團隊揭示了一種新方法,該方法可以獨立於哈勃常數而重新校準一種新的關係的測距工具。肖伯特說:「眾所周知,距離尺度問題非常困難,因為星系的距離很大,而且距離的路標微弱並且難以校準。」
  • 宇宙的年齡——哈勃常數測量法
    而事實上我們在計算宇宙年齡時就無視兩者的差別的。目前計算宇宙年齡是通過哈勃常數(哈勃常數的倒數就是宇宙年齡),即宇宙的膨脹速率。而哈勃常數通過好幾種方法獲得,目前經常提到的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根據宇宙距離階梯紅移。
  •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宇宙「年輕」了二十多億歲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宇宙「年輕」了二十多億歲 宇宙「芳齡」幾何?這個亙古難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 新假說解釋了宇宙膨脹的奧秘,統一了哈勃常數
    這是日內瓦大學(UNIGE)的理論物理學家提出的假設,用以解決一個使科學界分裂十年的難題:宇宙以什麼速度膨脹?到目前為止,至少有兩種獨立的計算方法得出的兩個值相差約10%,其偏差在統計上是不可調和的。這種新方法在《物理學快報》B中有闡述,消除了這種分歧,而沒有利用任何「新物理學」。
  • 最新「哈勃常數」測量表明:宇宙「標準模型」本身可能出了問題!
    用國際射電望遠鏡進行的一組新精確距離測量,極大地增加了理論家需要修改描述宇宙基本性質「標準模型」的可能性。新的距離測量使天文學家能夠改進對哈勃常數(宇宙膨脹率)的計算,這個值對於測試描述宇宙組成和演化理論模型很重要。問題是,當應用於普朗克衛星對宇宙微波背景的測量時,新的測量加劇了之前測量哈勃常數與模型預測值之間的差異。
  •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讓宇宙年輕二十多億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宇宙「芳齡」幾何?這個亙古難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利用引力透鏡效應計算出了新的哈勃常數,得到的宇宙年齡為114億歲,比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的137億歲年輕20多億歲。科學家利用恆星的運動來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宇宙膨脹率),以此來估算宇宙的年齡。宇宙膨脹率也被稱為哈勃常數,是宇宙學中最重要的數字之一。
  • 哈勃常數迄今最精確的測量:宇宙膨脹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
    宇宙正在膨脹,這在科學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宇宙膨脹的速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近日,來自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最新數據顯示,宇宙膨脹速率—哈勃常數的值比公認的要大9%。這次結果還近一步確認了差異的來源:屬於測量誤差的概率是30萬分之一。
  • 新哈勃常數估值加劇宇宙膨脹速度困惑
    紅巨星是測量目前宇宙膨脹速度的一種新方法的焦點。
  •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
    哈勃常數又出新值 讓宇宙年輕二十多億歲 2019-09-17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利用引力透鏡效應計算出了新的哈勃常數,得到的宇宙年齡為114億歲,比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的137億歲年輕20多億歲。  科學家利用恆星的運動來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宇宙膨脹率),以此來估算宇宙的年齡。宇宙膨脹率也被稱為哈勃常數,是宇宙學中最重要的數字之一。哈勃常數越大,宇宙膨脹得越快,意味著它更快達到現在的大小,因此越年輕。
  • 最新測量證實「哈勃常數」的實用性
  • 哈勃常數的精確測量研究獲進展
    不同測量方法所給出的最新的哈勃常數測量結果。   自1929年埃德溫·哈勃提出星系的視向速度與到觀測者的距離之間呈現線性關係(即後來經典的哈勃定律)以來,對哈勃常數的測量始終是天文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哈勃常數,即哈勃關係中的斜率,從它的大小可以直接估算出宇宙的年齡。此外,哈勃常數的獨立精確測量,有助於更好地限定宇宙學常數。
  • 新發現!引力波可以解決關於哈勃常數爭論的問題
    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進行的模擬顯示,新的引力波測量可以最終解決使用不同測量技術得到的哈勃常數的差異。科學家發現,從50顆中子星的合併中積累引力波信號,將得到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哈勃常數值。這不僅會解決爭議,還會證實目前標準宇宙學模型是否存在問題。
  • 宇宙又多一個謎!宇宙膨脹速率的新測量方法帶來新謎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預測和觀測之間存在差異,科學家們正在考慮是否需要為宇宙基礎物理提出一個新的模型以解釋這種現象。弗裡德曼說:「哈勃常數是決定宇宙絕對規模、大小和年齡的宇宙參數;它是我們量化宇宙演化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我們之前看到的差異並沒有消失,但這一新的證據是不是表明我們當前的宇宙模型中存在根本性的缺陷?目前這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