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為299792458米/秒,假如將其拼湊到300000000米/秒有意義嗎?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光速每秒三十萬公裡嗎?其實這只是一個近似值而已,我們在計算距離的時候用三十萬公裡其實也沒差多少,但在科學計算的時候卻是1C和1.0007C的區別,前者是光的速度,但後者卻不是一個現實意義中存在的速度!

一、距離的標準單位「米」是怎麼制定的?

在這個話題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需要確認,在我們觀念中猶如日月星辰一樣存在的米,其實是一個由人類自己制定的遊戲規則!那麼多長是一米呢?

1、最早的米是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四分之一的千萬分之一!

2、上圖國際千克原器和國際米原器,早期的米制是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確定的,以「米原器」在0℃時兩端的兩條刻度之間長度為一米,它的精度達到了0.1微米!但隨著科學計算的要求,這個米原器的精度越來越不能滿足要求!

3、1960年的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上將氪86同位素燈的橙黃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長的650763.73倍為一米的標準長度,精度達到了0.001微米!

4、雷射技術進步以後,將雷射穩定的波長作為米的基準,精度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即使測量地月之間的距離,誤差最多也就幾米而已!因此1983年10月,聯合國度量組織重新將米定義為光在1/299792458秒內走過的距離!

二、將光速拼湊到30萬千米有意思嗎?

假如我們將一米的長度重新定義為現代的米長度×299792458/300000000,那麼光速就會被完美的定義為30萬千米每秒!但光速並沒有改變,這只是我們自欺欺人的一個小把戲而已!光速是一個常數,它不會隨著參考系的改變而改變,在我們三維空間中,它的速度是恆定的!

三、光速為什麼是299792458米/秒

這可能是一個沒法回答的問題,因為光在我們這個宇宙中誕生的時候,它的速度就是這麼高,光子的靜止質量是0,它沒有加速過程,也不會減速,除非它進入另一隻介質,但卻不是速度變慢了,而是光子重新激發的一個過程,這其實與光速並沒有多大關係了!

但無論我們如何去定義,這些本質都不會改變,比如時間和其他度量衡的意義,或者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語言,只要雙方都了解各自都以什麼為標準就可以換算出對方的度量衡與我們約定標準之間的差異!而真正所用的標準比如光速,還有時間(比如1秒的定義為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之間躍遷時所輻射的電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而原子內部的世界,想必超級文明的原子也是這樣的吧,會有認為不一樣的朋友嗎?留個言哈!

我們並不清楚光速在其他維度的速度,畢竟我們也不知道有沒有其它的維度,但很明顯光速不是一個設計的速度,也許和我們空間結構有關,但在知道空間的秘密之前,我們並不能準確的回答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光速為299792458米/秒,假如將其拼湊到300000000米/秒有意義嗎?
    光速每秒三十萬公裡嗎?其實這只是一個近似值而已,我們在計算距離的時候用三十萬公裡其實也沒差多少,但在科學計算的時候卻是1C和1.0007C的區別,前者是光的速度,但後者卻不是一個現實意義中存在的速度!因此1983年10月,聯合國度量組織重新將米定義為光在1/299792458秒內走過的距離!二、將光速拼湊到30萬千米有意思嗎?假如我們將一米的長度重新定義為現代的米長度×299792458/300000000,那麼光速就會被完美的定義為30萬千米每秒!
  • 光速為什麼是299782458米/秒?而不是300000000米/秒?答案很奇妙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網友提問:光速為何被定在299782458米/秒,而不是一個其他的數值,比如300000000米/秒?答:這其中既有歷史原因,也可以說是巧合。隨後針對極點-赤道距離的研究卻表明原來的測量值並不精確,然而為時已晚,這個不精確的「米」已經成為了廣泛使用的單位,要根據最新測量的地球尺寸修正「米」的標準定義遠沒有更新windows那麼簡單。所以我們依舊以「檔案米」原器作為一米的最終定義,能做到的改進僅僅是在19世紀末將米原器的材料更新成了鉑銥合金,目的是使其更為穩定。
  • 光速是299792458米每秒,數字為何這麼奇怪?就不能是整數嗎
    是的,光速是每秒鐘30萬公裡,但這只是為了方便簡化的一個大約數值。實際上光速的準確數值是299792458米/秒。光速這個數值很讓人困惑,為什麼是這樣毫無規律的數字呢?為甚光速的準去數值不是300000000米/秒這樣的整數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惑呢?
  • 光速的準確值為299792458米每秒,為何不取整3億米每秒呢?
    長度單位「米」和時間單位「秒」都是人為定義的,真空光速是宇宙中的一個常數,經過人類定義後剛好為299792458米/秒而已。平常我們說光速為30萬公裡每秒,實際上真空光速的準確值為299792458米/秒,而且這是絕對準確的值,沒有任何四捨五入的小數部分;真空中的光速是不變的,但是真空光速的數值,會隨著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換算成英尺大約是983571058英尺/秒。
  • 為什麼光速是299792458米/秒,難道就不能取個整數嗎?
    很多人可能會很奇怪為什麼光速是299792458米/秒,就不能是一個整數嗎?這不是要逼死強迫症患者的節奏?其實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討論!一、首先多久是一秒?上圖是國際米原器示意圖,是根據從赤道到北極點距離的千萬分之一制定的,但這個距離的精度是比較差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米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聯合國度量衡組織將米重新定義為「1/299792458秒」為米的長度!抱歉,這米的長度還沒解決,又跑出來一個秒的概念哈!二、多久是1秒?
  • 這就是宇宙極限速度為299792458米/秒的原因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我們都知道宇宙的極限速度為299792458米/秒,這個速度是宇宙中任何形式的能量所能達到的絕對最高速度。引力波以這種速度運動,光在真空中以這種速度運動,理論上膠子也以這種速度運動!
  • 為什麼光速是299792458米每秒?
    為什麼光速是299792458米每秒而不取整3億米每秒?現在我們知道,光速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常量,它的數值為299792458米每秒(不過平時都近似取3億米每秒)。但是在17世紀前,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都認為光速是無限大的,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光都是瞬時到達地球的。
  • 為什麼宇宙最快速度是299792458米/秒?
    人們很早就知道光速非常快,甚至猜測光速是無限的。正因為光速極快,早期的物理學家很難精確測出光速。直到雷射出現之後,物理學家才較為精確地測出光速。到了1983年,光速直接被定義為299792458米/秒。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個速度就是宇宙的極限速度。
  • 為何宇宙的速度被限制在299792458米/秒?一種神秘的物質在阻攔
    自從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之後,我們就知道了宇宙中所有有靜止質量的物質都不可能達到和超過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299792458米/秒。只有那些沒有質量的粒子才能夠達到光速,比如說光子,還有引力的傳播速度。
  • 為什麼光速是30萬千米/秒,如何定義光速?
    一般來講,光速是30萬公裡/秒,按照定義值,光速是299792458m/s,光速的計算值為(299792500±100)米/秒。30萬公裡/秒這個數值並非測量值,而是定義值。要懂得兩者的區別!自從137億年前的那一聲巨響,宇宙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爆炸而成。自宇宙形成以來,光速就在那裡,不快不慢。
  • 每秒299792458米 為何光速是這個取值?
    北京時間7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都知道光速是每秒299792458米,但光速為何偏偏是這個值、而不是其它數字呢?我們為何又對這種電磁波的速度如此關注?為何光速會成為物理學的重要基石?這都是因為,光速其實頗為古怪。
  • 假如光速變為每秒1米,人類的生活將會大變樣
    現代科學把光速認定是宇宙中的最大速,但不是極限速度,受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其它大部分的物理理論都是以光速為前提的。如果光速改變了,大幅增長或大大幅下降都會對現代科學體系及人們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那麼假如把光速變為每秒1米後,我們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的生活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 為什麼光速不取整為每秒3億米?
    根據現有的理論,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局域速度,其數值為299792458米/秒。真空光速的數值是人為定義的,其小數位後面都是0。既然光速是定義的,那麼,為什麼不取整為3億米/秒呢?這個問題涉及到了人類對光速的認識和測量過程。
  • 為什麼我們宇宙的光速是299,792,458米/秒,而不是別的什麼數?
    許多物理學家給光速賦值為1。嚴格來講,這在物理學論文中很常見。物理學家們可以這樣做,雖然不能再用英尺、米或弗隆作長度單位。這樣做的主要好處是,它可以使方程在論文中更容易閱讀。在現代慣例中,我們用光速和秒來定義米,而不是反過來。你提到的數字是為了確保米的新定義與舊定義完全兼容,而舊定義取決於標準條的長度。
  • 有趣的問題:假如光速變為1米每秒,世界大變樣
    我們知道,到目前為止,光速被認為是宇宙中信息和能量傳遞的最大速度,但不是宇宙的極限速度。只要有質量的物體運動不超過光速,其他超光速行為是可以存在的,比如量子糾纏。我們常說的光速指的是光在真空中一秒前進的距離,光速在真空是299792458 m/s,這是根據真空導磁率和真空電容率算出來的。由於真空光速的恆定,米的定義隨即也改成了光在1/299792458秒內行進的距離。那麼題主假設光速下降為1m/s,那麼首當其衝的就是人類對米的定義要改變了。1米的定義就變成了光在真空中一秒前進的距離。
  • 為什麼1秒是這麼久,1米是這麼長?
    秒和米都是生活中十分常用的基本單位,前者用於度量時間,後者用於度量距離。那麼,為什麼1秒是這麼久的時間?1米是這麼長的距離?1秒的時長古人觀察到,太陽的東升西落非常有規律,太陽連續兩次出現在天頂的時間間隔是一致的,這個間隔就被定義為一天(太陽日)。一天被分為24小時,每小時又分為60分鐘,每分鐘又細分為60秒。所以1秒的長度是一天的1/86400。
  • 你們知道長度單位「米」是怎麼測定的?與光速有何關係?
    先說答案,現在的長度單位「米」不是測定的,而是人為定義的一個常數,它與光速有關——光在真空中傳播1/299792458秒的距離。在19世紀80年代,人們用鉑銥合金製作了定義「1米」長度的米原器。但正如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所說的,如果用米原器的長度來定義「1米」,不但會存在測量誤差,而且米原器本身的長度也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輕微的變化。到了20世紀60年代,人們用氪-86原子的能級躍遷來定義米的長度。雖然這種定義方法的精度提高了,但氪-86不容易獲得。而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之後,人們才認識到了光速的特殊性質——它的大小與參照系的選擇無關。
  • 宇宙極限速度是299792458米/秒嗎?為何?
    物質、信息、能量實際上,宇宙的極限速度並不是299,792,458米/秒(光速),這個速度其實是有針對的對象的,也就是物質、信息、能量。關於這個問題,那為什麼光速是極限速度只針對物質,信息,能量呢?還是需要從牛頓牛爵爺說起。牛頓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開篇就對質量做了一個全面的定義。
  • 為何光速會是299792458m/s?
    是的我們確信光速就是299792458m/s你可能會問,這是怎麼算出來的?為什麼我們如此囂張地說我們是百分之百準確的?好吧讓我們來解釋一下但這是難道不是不可能的嗎?所以如果有人問你:「嗨老兄,1等是多少啊」你就可以高興地說就是你身高的十分之一同理,人們決定以「光速」作為標準,而不是將你的身高作為標準。因此,我們定義光在一秒鐘內傳播的距離為每秒299792458米。
  • 光速為什麼是299792458m/s,而不是30萬公裡每秒?有什麼奧秘嗎?
    真空中的光速是測量值,只要是測量值就會存在誤差,永遠不會有準確的值出現。但是人類又想通過光速去定義其他尺寸單位,因此就把光速定義為物理常數:299792458m/s。這個光速定義值和光速的計算測量值之間誤差很小,而人類直接就把光速定義成常數,光速的實際計算測量值為299792500±10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