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趙竹青 操春燕)在今天舉行的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北鬥二號衛星工程榮獲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作為北鬥二號衛星工程核心載荷星載原子鐘的研製單位,研製的高精度原子鐘已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打破國外壟斷,成為本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獎單位之一。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研製氫、銣、銫三種原子鐘的單位,二院203所已經為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交付了13個批次26臺星載銣鍾,並且創造了所有批次零故障運行記錄。隨著一次次原子鐘搭載發射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星載原子鐘的研製技術,完全擺脫了國外導航技術的束縛,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完全自主建立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
原子鐘是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心臟,其為衛星系統提供高穩定的時間頻率基準信號,決定了導航系統的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的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技術之一。
我國在北鬥系統推進之前,原子鐘技術基礎非常薄弱,原子鐘產品全靠進口。進口鐘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關鍵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裡,將使北鬥系統存在巨大的潛在隱患。
從北鬥導航系統工程研製開始,二院203所作為傳統的原子鐘研製單位就瞄準國際一流的高性能高可靠的星載銣原子鐘。原子鐘的工作原理涉及量子力學、電學、材料學和熱學多個學科,各項指標要求相當苛刻。作為二代導航系統中研製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原子鐘向來受到型號老總們的「特殊關照」,被北鬥導航衛星總師稱之為「可歌可泣」的產品。
為了達到技術指標,二院203所銣鍾研製團隊可謂是卯足了勁,從立項之初,項目團隊成員一起挑燈夜戰,方案論證、技術攻關、試驗驗證,一路上困難重重,總體方案和電路方案一再調整和優化。他們展開頭腦風暴,開拓創新,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改進優化,實現了整機高信噪比信號的輸出,實現了微波信號的低噪聲、高穩定性,達到了銣鍾輕量化、小型化指標要求,並使得產品的壽命大大提高,滿足十幾年的使用壽命要求……
一項項關鍵技術攻關,一個個技術創新,終於研發出了我國第一臺符合要求的星載銣原子鐘,擁有自主可控技術的星載銣鍾在2007年上天服役,中國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原子鐘。
為了提高北鬥導航定位精度,2015年,二院203所研製的國內首臺星載被動氫原子鐘順利交付衛星總體並隨衛星成功上天且在軌運行正常,是我國星載原子鐘領域和導航領域的又一個裡程碑。目前,二院203所正在開展星載銫原子鐘的研製工作,期待將來為北鬥導航系統作出更大貢獻。
推薦閱讀: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趙忠賢屠呦呦獲最高獎
屠呦呦:一生傾情青蒿素
潛心超導50年「北京的趙」成為「世界的趙」
86歲諾獎得主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推動國家科技獎勵回歸「推薦制」
國家科技獎增強評審透明度 最高獎候選人首次納入公示範圍
27位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家都說過啥
(責編:郝孟佳、熊旭)
我國首顆碳衛星發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的「中國擔當」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極端天氣、霧霾……大氣中溫室氣體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12月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詳細】
「長徵五號」為什麼重要?有你不知道的神秘意義!「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長徵五號並不僅僅是一個型號。」「長徵五號代表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中國航天在今後半個世紀內都要靠『長五』奠基。」「長五敲開航天強國俱樂部之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