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原子鐘: 用北京時間為世界定位

2020-11-26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趙竹青 操春燕)在今天舉行的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北鬥二號衛星工程榮獲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作為北鬥二號衛星工程核心載荷星載原子鐘的研製單位,研製的高精度原子鐘已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打破國外壟斷,成為本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獎單位之一。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研製氫、銣、銫三種原子鐘的單位,二院203所已經為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交付了13個批次26臺星載銣鍾,並且創造了所有批次零故障運行記錄。隨著一次次原子鐘搭載發射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星載原子鐘的研製技術,完全擺脫了國外導航技術的束縛,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完全自主建立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

原子鐘是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心臟,其為衛星系統提供高穩定的時間頻率基準信號,決定了導航系統的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的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技術之一。

我國在北鬥系統推進之前,原子鐘技術基礎非常薄弱,原子鐘產品全靠進口。進口鐘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關鍵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裡,將使北鬥系統存在巨大的潛在隱患。

從北鬥導航系統工程研製開始,二院203所作為傳統的原子鐘研製單位就瞄準國際一流的高性能高可靠的星載銣原子鐘。原子鐘的工作原理涉及量子力學、電學、材料學和熱學多個學科,各項指標要求相當苛刻。作為二代導航系統中研製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原子鐘向來受到型號老總們的「特殊關照」,被北鬥導航衛星總師稱之為「可歌可泣」的產品。

為了達到技術指標,二院203所銣鍾研製團隊可謂是卯足了勁,從立項之初,項目團隊成員一起挑燈夜戰,方案論證、技術攻關、試驗驗證,一路上困難重重,總體方案和電路方案一再調整和優化。他們展開頭腦風暴,開拓創新,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改進優化,實現了整機高信噪比信號的輸出,實現了微波信號的低噪聲、高穩定性,達到了銣鍾輕量化、小型化指標要求,並使得產品的壽命大大提高,滿足十幾年的使用壽命要求……

一項項關鍵技術攻關,一個個技術創新,終於研發出了我國第一臺符合要求的星載銣原子鐘,擁有自主可控技術的星載銣鍾在2007年上天服役,中國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原子鐘。

為了提高北鬥導航定位精度,2015年,二院203所研製的國內首臺星載被動氫原子鐘順利交付衛星總體並隨衛星成功上天且在軌運行正常,是我國星載原子鐘領域和導航領域的又一個裡程碑。目前,二院203所正在開展星載銫原子鐘的研製工作,期待將來為北鬥導航系統作出更大貢獻。

推薦閱讀: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趙忠賢屠呦呦獲最高獎

屠呦呦:一生傾情青蒿素

潛心超導50年「北京的趙」成為「世界的趙」

86歲諾獎得主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推動國家科技獎勵回歸「推薦制」

國家科技獎增強評審透明度 最高獎候選人首次納入公示範圍

27位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家都說過啥

 

(責編:郝孟佳、熊旭)

推薦閱讀

我國首顆碳衛星發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的「中國擔當」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極端天氣、霧霾……大氣中溫室氣體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12月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詳細】

「長徵五號」為什麼重要?有你不知道的神秘意義!「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長徵五號並不僅僅是一個型號。」「長徵五號代表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中國航天在今後半個世紀內都要靠『長五』奠基。」「長五敲開航天強國俱樂部之門」……【詳細】

相關焦點

  • 航天科工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助力北鬥三號精準定位
    近日,北鬥衛星發射進入倒計時,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作為衛星核心設備供應單位,此次為北鬥三號衛星提供了一臺氫鍾和一臺銣鍾,助力北鬥三號定位精度進一步提升。
  • GPS、北鬥授時模塊普及:UTC時間,GMT,GPS時,北鬥時,北京時間及其關係
    SKYLAB定位模塊輸出的時間為UTC時間。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即協調世界時,又稱統一世界時,是國際上最通用的時間標準,是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制定和推薦的,UTC相當於本初子午線(即經度0度)上的平均太陽時。協調世界時是以國際原子時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於世界時的一種時間計量系統。
  • 我國高精度銣原子鐘在北鬥三號應用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李正穹 通訊員 麼曉坤) 日前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
  • 「北京時間」發播不在北京 北鬥系統保障精準授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北京時間」這個詞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時間」的發播,並不在北京那它來自哪裡呢?走進國家授時中心,為您一一揭曉↓↓↓總臺央視記者 常青:我們每天所說的「北京時間」,其實並不來自於北京,這個時間的真正來源就是我現在所在的地方,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原標題: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 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北鬥三號用上國產星載銣原子鐘:計時精度百億分之三秒 分米級定位
    據媒體報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梅剛華率隊歷經20餘年攻關,研製出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載銣原子鐘,授時精度達到百億分之三秒,已經用於北鬥三號,可提供分米級定位。衛星定位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授時精度,目前精度最高的就是原子鐘,主要有氫原子鐘、銫原子鐘和銣原子鐘。
  •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原子鐘如同衛星的心臟,離開原子鐘,衛星的定位功能將毫無實義。為什麼這麼說?當我們在地面拿著一部手機,之所以可以通過GPS、北鬥等導航系統獲得自己準確的位置,主要就是依賴手機內置的導航模塊。即衛星發出信號的時間t1與地面手機接收到衛星信號的時間t2,兩者有個時間差。然後,因為無線電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都為C(C約等於30萬公裡/秒)。手機到衛星的距離就是C*(t2-t1)在理想情況下,這樣計算就可以了。
  •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原子鐘如同衛星的心臟,離開原子鐘,衛星的定位功能將毫無實義。為什麼這麼說?即衛星發出信號的時間t1與地面手機接收到衛星信號的時間t2,兩者有個時間差。然後,因為無線電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都為C(C約等於30萬公裡/秒)。手機到衛星的距離就是C*(t2-t1)在理想情況下,這樣計算就可以了。不過,因為我們個人使用的手機,時間不太可能很準確。
  • 【北鬥背後的故事】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
    (新中國70年)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 中新社武漢8月18日電 題: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作者 馬芙蓉 楊婷婷星載原子鐘是衛星導航系統「心臟」,對系統定位和授時精度具有決定性作用。
  • 北鬥的「世界領先」是如何煉成的?
    現在世界上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定位系統(GLONASS)、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Galileo)和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給「瘦身」的衛星搞批發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中國北鬥在建設完成之後,還一口氣拿下了3個「世界第一」,即衛星數量世界第一、專利申請數量世界第一以及衛星組網速度世界第一。目前,北鬥三號共發射35顆衛星(含5顆試驗星),美國GPS系統為31顆,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為24顆,歐洲伽利略系統為22顆。
  • 中國航天科工北鬥原子鐘攻關歷程記
    衛星裝載有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氫原子鐘,該原子鐘的優良性能進一步增強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和自主運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上指出:「26年來,參與北鬥系統研製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鬥,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鬥精神。」
  • 北鬥導航核心原子鐘自主化 精度秒GPS
    9月30日7點1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1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而這已經是第4顆被送上天的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了。之前的資料顯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產率提高到98%,不光有國產處理器,還有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
  • 北鬥系統高精度定位服務的秘訣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衛星導航中心一探究竟。天地一體的團結協作記者:大家知道,北鬥系統有很多分系統和設備,它是如何向用戶提供定位服務的呢?劉勇:北鬥定位服務需要北鬥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用戶接收機相互協作實現。首先,北鬥衛星發射信號告訴用戶衛星當前的位置和時間,用戶接收到4顆以上衛星信號後,可同步獲得從用戶到衛星的距離信息。
  • 世界5G大會:支持北鬥定位服務的手機達80%,vivo領銜
    北京時間11月26日,2020全球5G大會在廣州正式開幕。作為全球5G領域的國際性盛會,本屆2020全球5G盛會,將聚集全球信息通信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世界知名5G服務提供商以及5G行業應用商等,圍繞5G領域的前沿技術、產業趨勢、創新應用等領域,展開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 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北鬥導航銣原子鐘,如何做到每300萬年只差1秒?
    衛星定位對時間的要求極高,即使是微秒級別的誤差,都很有可能最終導致定位誤差好幾百米。如果是差了一秒鐘的話,偏差是不可想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衛星以7.9km/s的速度,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繞地心做勻速圓周運動。真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如果衛星定位不準確,那還要來幹嘛呢?那問題就來了,衛星是如何做到時間的絕對精確的呢?
  • 吳小莉專訪「北鬥」衛星總師:星載原子鐘,「我不會買你的了」
    北鬥衛星成功組網,時間精度是衛星導航的命門。天地間時間越同步、誤差越小,定位的精度就越高。有「導航衛星心臟」之稱的星載原子鐘就發揮著提供時間基準的作用。那麼,原子鐘是什麼?為何重要?中國又在原子鐘的研發上取得了哪些成績?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原子鐘,或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7月29日消息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