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鬥「心臟」星載銣原子鐘:計時精度達百億分之三秒
【解說】星載原子鐘是衛星導航系統「心臟」,對系統定位和授時精度具有決定性作用。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梅剛華率隊歷經20餘年攻關,研製出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載銣原子鐘,整體性能實現國際領先。 【解說】8月18日,梅剛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最新一代星載銣原子鐘的計時精度達到百億分之三秒,可以滿足分米級導航定位需求。
-
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
(新中國70年)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 中新社武漢8月18日電 題:北鬥「心臟」之星載銣原子鐘研製:從空白到領跑作者 馬芙蓉 楊婷婷星載原子鐘是衛星導航系統「心臟」,對系統定位和授時精度具有決定性作用。
-
航天科工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助力北鬥三號精準定位
近日,北鬥衛星發射進入倒計時,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作為衛星核心設備供應單位,此次為北鬥三號衛星提供了一臺氫鍾和一臺銣鍾,助力北鬥三號定位精度進一步提升。
-
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原標題: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 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我國高精度銣原子鐘在北鬥三號應用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李正穹 通訊員 麼曉坤) 日前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
-
北鬥導航核心原子鐘自主化 精度秒GPS
9月30日7點1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1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而這已經是第4顆被送上天的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了。之前的資料顯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產率提高到98%,不光有國產處理器,還有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
-
吳小莉專訪「北鬥」衛星總師:星載原子鐘,「我不會買你的了」
北鬥衛星成功組網,時間精度是衛星導航的命門。天地間時間越同步、誤差越小,定位的精度就越高。有「導航衛星心臟」之稱的星載原子鐘就發揮著提供時間基準的作用。那麼,原子鐘是什麼?為何重要?中國又在原子鐘的研發上取得了哪些成績?
-
揭秘「北鬥心」:新一代星載原子鐘究竟是啥?
IT之家2月14日消息 2月12日,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五、六顆組網衛星,而在北鬥三號上安裝的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研製的高精度銣原子鐘,其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那麼全新一代的星載原子鐘究竟是什麼?
-
【北鬥背後的故事】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作為北鬥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鬥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
-
北鬥原子鐘: 用北京時間為世界定位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研製氫、銣、銫三種原子鐘的單位,二院203所已經為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交付了13個批次26臺星載銣鍾,並且創造了所有批次零故障運行記錄。隨著一次次原子鐘搭載發射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星載原子鐘的研製技術,完全擺脫了國外導航技術的束縛,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完全自主建立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
-
銣原子鐘研製團隊:讓北鬥衛星的「心臟」300萬年差一秒
央視網消息: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宣布建成開通。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鬥終成世界的北鬥。 北鬥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的節目將為您講述。
-
我國新一代氫原子鐘、銣原子鐘 同在北鬥三號應用
日前,我國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第三、第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一臺高精度銣鍾和一臺星載氫鍾,它們的技術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躍遷頻率穩定的特性來獲取精準時間頻率信號的設備,其研發涉及量子物理學、電學、結構力學等眾多學科,目前國際上僅中、美、俄等少數國家具有獨立研製能力。
-
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太空「集結」完畢 陝西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 有效載荷部件級國產化水平100% 全球導航定位精度2~4米 北鬥三號「收官星」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了該衛星全部有效載荷的研製任務。
-
中科院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時空基準相關技術提供基礎性支撐
通過上述應用,上海天文臺為北鬥三號高精度測量研製了國內首套可移動式全天時衛星雷射測距系統,突破了可移動平臺條件下高軌衛星白天雷射指向與瞄準、信號實時識別與探測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北鬥導航衛星釐米級精度的星地距離測量,獨立於無線電微波測量系統,應用於北鬥導航衛星軌道誤差、空間信號、導航定位等指標精度的標定。
-
北鬥為我們導航,誰為北鬥「導航」?丨中國科學院撐起北鬥導航系統的時空基準
_星載銣原子鐘為了滿足北鬥系統工程建設需求,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梅剛華研究員團隊開展了長達20餘年的科技攻關,突破了星載銣原子鐘精度、小型化、壽命、可靠性和衛星環境適應性等關鍵技術,研製出三代星載
-
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國產星載原子鐘首亮航展 數萬年誤差不到1秒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銣鍾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原子鐘,具有可靠性較高、壽命長、功耗低,且具有良好的頻率穩定度和頻率精確度,數萬年誤差不超過1秒。星載銣鍾是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關鍵設備,其性能決定了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心臟」,直接決定了導航定位的精度。若衛星存在十億分之一秒(1納秒)的時間誤差,則會產生0.3米的測距誤差。作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三項關鍵技術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1000萬年才誤差1秒。這一技術日前獲評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作為北鬥導航衛星「心臟」,這台鐘數百萬年甚至1千萬年才有1秒誤差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心臟」,直接決定了導航定位精度。導航系統的本質是一個時間測量系統,若衛星存在十億分之一秒(1納秒)的時間誤差,則會產生0.3米的測距誤差。只有通過在衛星上配置高精度原子鐘,才能實現衛星直接播發出高精度導航定位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