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2020-08-01 圖說科技

原子鐘如同衛星的心臟,離開原子鐘,衛星的定位功能將毫無實義。


為什麼這麼說?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當我們在地面拿著一部手機,之所以可以通過GPS、北鬥等導航系統獲得自己準確的位置,主要就是依賴手機內置的導航模塊。


運行在地球上空軌道的導航衛星,時刻不停地會向地面發送自己的位置坐標。

手機導航模塊接收到衛星的信號後,通過換算,可以獲得手機所在點的準確坐標。


具體是怎麼算出來的?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眾所周知,在立體空間中,已知一顆衛星1的位置,如果測算出手機到衛星1的距離r1,就可以得到一個以衛星1為球心,r1為半徑的球面1。


顯然,在只有一顆衛星的情況下,無法確定手機的坐標。因為手機有可能出現在球面1任何一點上。


如果再增加一顆衛星2,通過衛星2的位置,以及手機到衛星2的距離r2,又可以得到一個球面2。

這時候,兩個球面相交的部分,是手機可能的位置。


實際上,兩球相交會得到一個圓,此時手機的位置可能在圓弧1上的任何一個點上。

兩顆衛星仍然無法確定手機的坐標,但相比一顆衛星,兩顆衛星可以把手機坐標可能的範圍縮小很多了。


再增加一顆衛星3,通過衛星3的位置,以及手機到衛星3的距離r3,又可以得到一個球面3。

此時,手機準確位置就在上面得到的圓弧1與球面3的交點。


一般會有兩個交點,但位於高空與衛星接近的坐標是不合理的,去除不合理數據後,留下的交點坐標就是手機的準確坐標。


所以,要定位手機的坐標至少需要3顆衛星。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從這個計算原理中也可以看到,手機到衛星的距離,是關鍵數據,如果不準確,將大大影響手機定位的準確性。


如何測定手機到衛星的距離?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目前的方法是通過時間差來計算。

即衛星發出信號的時間t1與地面手機接收到衛星信號的時間t2,兩者有個時間差。

然後,因為無線電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都為C(C約等於30萬公裡/秒)。

手機到衛星的距離就是C*(t2-t1)


在理想情況下,這樣計算就可以了。

不過,因為我們個人使用的手機,時間不太可能很準確。誤差是常有的事,以我們手機端的時間來計算距離,誤差就會千奇百怪。


這就需要再引入一顆衛星,作為時間校正。

計算原理就是假定手機與真實的時間有個時間差t0。

再多引入一顆衛星後,把t0作為未知變量,引出數學方程,就可以計算出t0。


具體計算過程我們就不用管了。

從以上衛星定位的大致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衛星的時間準確性非常關鍵

任何一顆衛星時鐘沒有與其他衛星同步,偏差哪怕只有1秒,按照光速來計算距離,那也將是非常驚人的誤差,對地面導航系統產生巨大影響。


換句話說,現在的衛星定位是利用信號傳播時間來換算距離,最終得到地面終端的準確坐標。導航定位準不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看原子鐘的準確性。


舉個例子: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北鬥二代系統中,我們的原子鐘誤差率,每1萬秒誤差10 -14秒

電磁波每傳播1萬秒時間,其誤差與30萬公裡/秒的光速相乘後,仍然會有10 -5級別的距離誤差。

當然,這還只是單距離估算,如果是多顆衛星數值綜合運算後,誤差會更大。

經過綜合估算,北鬥二代系統的精度大致是10米級,與原子鐘的精度有很大關係。

而在北鬥三代中,使用了新型原子鐘,每1萬秒誤差降為10 -15秒,差不多是老原子鐘的10倍。


相應的北鬥系統定位精度也從10米級跨向米級,大致原理如上所說。


當然,實際測量中還需要考慮電磁波在空氣中、電離層中的延遲,地面還會增加基準站,可以提高北鬥系統定位的精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北鬥三號衛星採用新一代原子鐘後,定位精度能提升10倍?
    原子鐘如同衛星的心臟,離開原子鐘,衛星的定位功能將毫無實義。為什麼這麼說?當我們在地面拿著一部手機,之所以可以通過GPS、北鬥等導航系統獲得自己準確的位置,主要就是依賴手機內置的導航模塊。換句話說,現在的衛星定位是利用信號傳播時間來換算距離,最終得到地面終端的準確坐標。導航定位準不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看原子鐘的準確性。舉個例子:北鬥二代系統中,我們的原子鐘誤差率,每1萬秒誤差10^(-14)秒。
  • 北鬥三號用上國產星載銣原子鐘:計時精度百億分之三秒 分米級定位
    據媒體報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梅剛華率隊歷經20餘年攻關,研製出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載銣原子鐘,授時精度達到百億分之三秒,已經用於北鬥三號,可提供分米級定位。衛星定位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授時精度,目前精度最高的就是原子鐘,主要有氫原子鐘、銫原子鐘和銣原子鐘。
  • 北鬥導航核心原子鐘自主化 精度秒GPS
    9月30日7點1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1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而這已經是第4顆被送上天的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了。之前的資料顯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產率提高到98%,不光有國產處理器,還有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
  • 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原標題:亮相北鬥三號首發雙星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 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航天科工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助力北鬥三號精準定位
    近日,北鬥衛星發射進入倒計時,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作為衛星核心設備供應單位,此次為北鬥三號衛星提供了一臺氫鍾和一臺銣鍾,助力北鬥三號定位精度進一步提升。
  • 解碼北鬥三號:和前兩代衛星相比,它有何不同?
    其服務範圍為亞太地區;定位精度為10米;測速精度為0.2米/秒;授時精度為50納秒;簡訊字數每次為120個字。  2017年至2020年為第三階段,我國將先後發射35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5顆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27顆中圓軌道衛星),建成採用無源與有源導航方式相結合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三個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來源標題:三個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北鬥系統是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如何「導航」人們生活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MEO)、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共同構成了北鬥三號星座大家族。
  • 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太空「集結」完畢 陝西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
    在衛星上,西安分院聯合國內優勢單位為北鬥三號衛星裝上了每天計時精度十億分之一至百億分之一秒的銣鍾和氫鍾產品、精確傳遞時頻信號的基準頻率合成器和導航任務處理機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和系統,使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達2~4米,重點區域達1~2米,授時精度達20納秒,並建立了能夠實現衛星在軌自主運行的星間鏈路,面向全球提供穩定、精準的服務。
  • 我國高精度銣原子鐘在北鬥三號應用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李正穹 通訊員 麼曉坤) 日前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的建設已在全面啟動,衛星進入密集發射組網階段,系統將在2020年左右向全球提供服務。
  • 北鬥三號衛星成功發射背後:原子鐘關鍵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新華社 圖繼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後,其背後的高精尖技術也在一步步揭開面紗。11月5日19時4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據新華社報導,這是北鬥三號衛星的首次發射,標誌著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 緊追北鬥!SpaceX發射第三顆GPSIII衛星,同是三代到底誰更領先?
    定位精度之比北鬥三號的定位精度:全球範圍服務的精度是10米,亞太地區可達5米。亞太地區精度的提高得益於我們獨創的三種軌道混合應用,將全球服務和地域增強有機的結合。GPS三代的定位精度由二代的5-10米提高到1米,和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持平。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北鬥系統原子鐘的天穩定度已從10的負 13次方提升至10的負15次方,這直接體現了國家重大工程對基礎研究的巨大牽引帶動作用。 北鬥二號自2012年投入運行後,地面監測評估發現國產原子鐘的穩定性和漂移率均處於國際一流水平。 在北鬥三號衛星上,還搭載了國產星載氫鍾。氫鍾性能指標超越銣鍾,將對提升北鬥系統精度和服務質量提供有益助力。
  • 精度提高到1.2米,北鬥系統如何實現高精度定位服務?
    這些年來,我國通過不斷增加守時鐘組規模、改進守時算法和授時技術,以提升時間統一能力。除了系統運行服務,北鬥系統建設更需要上萬人的團結協作。在北鬥三號系統建設過程中,我們除了支撐3年30顆衛星的聯調聯試之外,還緊鑼密鼓地推進地面設施建設。通過合理籌劃、共同努力,地面站點建設提前半年高質量完成,順利投入使用,保證了北鬥三號系統的正常開通。
  • 我國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次搭載氫原子鐘
    這是自2000年我國發射北鬥導航衛星以來,首次搭載氫原子鐘。此次衛星入軌後,將開展星載氫原子鐘、星間鏈路、新型導航信號體制等試驗驗證工作,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原子鐘是北鬥導航衛星的最關鍵載荷之一,是時頻分系統的心臟,決定導航系統導航定位、測速及授時精度,是一個國家能否具備獨立發展導航系統能力的核心標誌之一。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原標題:聽不到卻恆久不變的「嘀嗒」聲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傳來喜訊,該集團二院203所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它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有人可能會犯迷糊:原子鐘是什麼鍾,跟導航有什麼關係?
  • 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亮相
    據新華社西昌11月6日電(李國利、王同心)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首發雙星5日晚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衛星的重要載荷之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新一代高精度銣原子鐘也精彩亮相。
  • 精度提高到1.2米,北鬥系統如何實現高精度定位服務?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劉勇:北鬥定位服務需要北鬥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用戶接收機相互協作實現。首先,北鬥衛星發射信號告訴用戶衛星當前的位置和時間,用戶接收到4顆以上衛星信號後,可同步獲得從用戶到衛星的距離信息。基於距離信息、衛星的位置和時間信息,就能計算出用戶自身的位置。這就是北鬥基本的定位過程,用戶一般可實現米級的定位精度。
  •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 西安科技助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迎賽點
    西安分院舉行北鬥三號第二顆GEO衛星進站動員會。 賈荷儀 攝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西安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迎來賽點中新網西安3月10日電 (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張昊)9日19時55分,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北鬥三號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北鬥系統的時間基準擔當
    西安分院為該衛星提供了導航分系統、天線分系統、轉發器分系統、星間鏈路等全部有效載荷產品。  據介紹,該衛星是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距地面3.6萬公裡,也是北鬥三號系統中功能最強、信號最多、承載最大、壽命最長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