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2020-12-0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三個方面實現技術突破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北鬥系統是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鬥系統,全面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

據了解,北鬥三號系統在研製過程中共攻克數百項關鍵技術,並在星間鏈路、信號設計等三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

原子鐘是導航衛星的「心臟」,如今北鬥系統採用新型氫原子鐘、甚高精度星載銣鍾以及原子鐘的無縫切換技術,這項突破讓導航系統的時頻精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通過不斷研究試驗,北鬥三號衛星的使用期限由原來的8年,提升至10到12年,衛星壽命延長可以減少備份衛星的數量,保證長期穩定為用戶提供服務。

北鬥系統是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鬥系統,全面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

據了解,北鬥三號系統在研製過程中共攻克數百項關鍵技術,並在星間鏈路、信號設計等三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

原子鐘是導航衛星的「心臟」,如今北鬥系統採用新型氫原子鐘、甚高精度星載銣鍾以及原子鐘的無縫切換技術,這項突破讓導航系統的時頻精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通過不斷研究試驗,北鬥三號衛星的使用期限由原來的8年,提升至10到12年,衛星壽命延長可以減少備份衛星的數量,保證長期穩定為用戶提供服務。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網友點讚
    今天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 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太空「集結」完畢 陝西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
    不久,它將與其他已經在軌的29顆北鬥三號衛星完成組網,後續將全面建成北鬥全球導航系統。由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軌道空間環境惡劣,在研製過程中,突破了系統重構、高可靠安全指令輸出、智能化多通道數據採集、多功能集成設計、抗空間輻照設計以及星上實時時鐘自主管理等多項關鍵技術,使星載計算機壽命可達10年以上。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之際,本報記者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專訪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請他為我們作權威解答。6月16日,隨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順利入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系統正式完成「3GEO+3IGSO+24MEO」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工程建設。 通過導航信號體制改進,提高星載原子鐘性能和測量精度,建立星間鏈路等技術,北鬥三號實現全球服務、性能提高、業務穩定和與其他系統兼容互操作等目標,成功開展一系列技術創新。
  • 中國北鬥全球夢圓——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際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自信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回望來路,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 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給北鬥產業帶來什麼
    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衛星上天,重在落地應用。近年來我國北鬥產業的規模有多大?在哪些領域有應用?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給北鬥產業帶來什麼?31日,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
  • 為「北鬥三號衛星全球組網、核心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感到驕傲
    放的節目就是春節聯歡晚會,放了幾個歌舞節目,然後就放到了一個特別節目特別節目《向祖國報告》 由主持人任魯豫講述,邀請的嘉賓都是航天科技行業的領軍人物分別是:楊孟飛、張柏楠、謝軍、孫澤洲,他們一個個的介紹了在過去的2020年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的成就。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自此,代表中國科研實力的衛星導航系統開始為全球提供服務,中國也正式成為全球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進而把時空信息安全完全自主化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成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的一員之後,接下來更重要的就是在各行各業中的技術落地。
  • 關於北鬥三號衛星的這些數字,令人無比舒爽!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
  • 北鬥總設計師:北鬥三號核心器部件100%國產化,將加速與5G深度融合
    「核心技術握在手裡,才能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感受更加深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大會主論壇上,楊長風以「北鬥+5G:萬物互聯」為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今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我國為世界提供通用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做出的重大貢獻。楊長風介紹:26年來,北鬥工程追求卓越,敢於超越自我,建設世界一流的導航系統。
  • 北鬥問蒼穹: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重啟
    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也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完成後,意味著北鬥三號的30顆組網衛星全部到位,北鬥三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鬥將進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
  • 為北鬥三號衛星的「中國芯」點讚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更值一提的是。在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的集智攻關下,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實現了國產化率100%,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驕傲自豪。
  • 北鬥三號系統2020年全面建成導航精度有望達到釐米級
    截至今年4月,在軌服役的北鬥導航衛星數量達到41顆。   冉承其表示,除了今年將發射6至8顆北鬥三號衛星外,明年計劃將發射2至4顆北鬥三號衛星,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屆時將實現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能力,持續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據悉,目前我國正在推動區域短報文服務平臺,促進短報文與移動通信的融合,進一步發揮北鬥系統的優勢。
  • 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北鬥「鑄星」璀璨背後是平凡
    陳忠貴說,北鬥整個團隊,從設計、研製到發射,都力爭做到三個零:「零缺陷、零故障,零失誤」,「另外,為了防止衛星在軌遇到新問題,我們實現了在軌重構功能,讓軟體系統可升級,軟體經過地面充分測試驗證後上注到衛星上,相當於給衛星裝載了一個新的App。」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全球137個國家!如何誕生的→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鬥已經悄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鬥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最新的應用呢?
  • 專訪北鬥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我們如何保障衛星的持續先進性?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已經正式向全球開通全系統服務。按照我國導航戰略需求,2035年還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系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北鬥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林寶軍8月3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下一代北鬥衛星不僅要滿足用戶的簡單需求,還要創造需求和引領需求。未來北鬥將不僅能為地球提供導航,還能面向深空,支持天文導航。」
  • 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不僅要把北鬥導航的新功能用在飛機上,組網成功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還有很多新功能待開發。在中國林科院資源信息研究所的大屏上,實時展示了廣西、新疆、湖北三個示範區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使用情況。據統計,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有137個國家與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籤下了合作協議。隨著全球組網的成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未來的國際應用空間將會不斷擴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向全球提供的重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它之所以能夠不斷迭代升級,應用多樣化,源於中國的研製人員把核心元器件和關鍵技術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裡。那麼國產化100%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究竟是怎麼出爐的呢?
  • 十項工博會獲獎產品出爐,北鬥三號衛星獲特別大獎|工博會③
    其中,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下稱北鬥三號衛星)獲工博會特別大獎。另九項獲工博會大獎的產品,分別為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海鬥一號」、節卡共融系列協作機器人、新型顯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PT853)、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管、上汽5G智能重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製品短流程高效製造技術,以及超高清超高解析度大尺寸LED顯示器。北鬥三號衛星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核心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產品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製。
  • 北鬥三號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100% 這項「卡脖子」技術來之不易
    今年8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宣布北鬥三號系統工程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作為一個龐大的衛星星座,每一顆衛星都是由幾萬個元器件組成的,其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了100%。其中,行波管放大器作為衛星上用來放大信號的關鍵部件,是多年來的「卡脖子」技術。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從理論到上天運行,北鬥一號系統建設有多難?參加過攻關的工程師們有個形象的比喻:「簡直比登天還難。」然而,這比登天還難的工程,在中國科研人員的手中如期實現。在國家規劃的框架下,每位科研人員把自己變成了「天梯」的一根根橫木,託舉起第一代北鬥系統。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2000年10月3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近300噸重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託舉我國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飛向太空。僅僅50天之後,我國第二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順利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從這一天起,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