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鬥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我們如何保障衛星的持續先進性?

2020-08-04 第一財經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已經正式向全球開通全系統服務。按照我國導航戰略需求,2035年還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系統。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北鬥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林寶軍8月3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下一代北鬥衛星不僅要滿足用戶的簡單需求,還要創造需求和引領需求。未來北鬥將不僅能為地球提供導航,還能面向深空,支持天文導航。」

林寶軍稱,北鬥工程設計之初打破了新技術不超過30%的慣例,新技術佔比超過70%,從而保障長壽命衛星的持續先進性。

專訪北鬥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我們如何保障衛星的持續先進性?

「長板理論」保障衛星的持續先進性

林寶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導航系統全產業鏈是一個2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市場,去年北鬥市場的產值已經達到3000多億元人民幣。隨著北鬥用戶規模進一步上升,未來成本降低是必然趨勢。

他還稱,我國的北鬥產業鏈已經從材料、晶片到終端單機,都實現了技術的自主可控。「我們用的龍芯CPU以及北鬥的作業系統,都是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林寶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北鬥的核心器部件已經實現了完全的國產化。」

位於上海張江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是北鬥衛星團隊中的主力軍。35顆包括試驗衛星在內的北鬥三號衛星中,有12顆是上海研製和發射,實現了眾多關鍵技術的突破與創新。林寶軍介紹稱,北鬥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指標在國際四大導航系統中處於領先,北鬥系統時頻精度更優、信號質量更好、用戶體驗更佳。

林寶軍還介紹,「星間鏈路」使得衛星觀測的PDOP值提高了10倍至30倍,測控覆蓋從30%提高到100%,導航能力再上臺階,北鬥三號實現了相當於美國GPS2到GPS3的跨越。

林寶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技術攻關常常需要十年磨一劍,而衛星的壽命一般在10年至12年,這意味著到了衛星的「壽命末期」很難保持技術上的先進性。為了突破這一天花板,中科院北鬥導航衛星研製團隊採用不尋常的「長板理論」——硬體指標按最長的板來設計衛星,對導航衛星的配置進行前瞻性規劃,研製中做好保底準備,守住工程建設底線,並不斷用技術創新和軟體升級來補齊短板。

「如何保障衛星的持續先進性,是工程初期困擾我們很長時間的一個命題。」林寶軍說道,「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研發人員打破了以往新技術不超過30%的慣例,在配置上儘量進行前瞻性的規劃,新技術佔比甚至超過70%。」

以地面覆蓋為例,研發人員提出了「相控陣」這種國際上從未使用過的星間鏈路方案,實現了「一星通、星星通」。

「如今新技術不斷湧現、系統更新周期很快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更有利於提高系統的性能。」林寶軍說道,「在產品的研製過程中,我們採用符合客觀規律的創新技術,再加上成熟的工藝、充分的地面試驗,實現產品的快速定型。」

「衛星進入太空之後雖然無法變動硬體,但是我們把軟體做到天上後,也能通過天地間的通道,對軟體進行重構和在軌賦能,來持續改進產品性能,就像手機App軟體能升級更新一樣。」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不過他表示,衛星發射到天上後,一般不需要經常更新軟體。「理論上軟體雖然都會有錯誤,但是這種錯誤發生的頻率不會很高,可能幾年出現一次。」林寶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另外衛星導航信號可能隨著技術的發展變得更好,定位的精度更高,這些都能通過天上在軌的計算機加以修改和重構信號體制,讓衛星在天上『有錯能改』、『自我修復』、『刷新功能』。」

融合時空謀共贏

所謂「天上建好,地上用好」,時空的融合才能謀求共贏。林寶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關注「天上怎麼建」,未來更重要的任務是要搞清楚「地上怎麼用」。「天上建好了,相當於有了工具,就好像是定位的尺子有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要學會怎麼去用這把刻度很精確的尺子,用得好它的精度可以達到釐米級。」林寶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林寶軍表示,目前北鬥晶片供應已經達到了億級規模,80%的智慧型手機都用上了北鬥導航。在全國各地的防汛減災工作中,北鬥綜合減災示範項目,發揮北鬥終端移動4G+短報文多網絡融合的通信保障優勢,開展災區災害信息報送。

此外,近日已經有時空智能服務企業啟動了業內首個高精度定位大規模路測,將在全國的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高速路開展算法驗證,標誌著北鬥高精度定位量產技術在智能駕駛領域大規模落地,為智能駕駛提供時空智能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

北鬥系統在融合應用方面也在不斷拓展新領域,在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自動駕駛、自動泊車、自動物流等創新應用層出不窮,規模進一步擴大。目前數百萬輛計程車、公交車和卡車也都能夠接受北鬥信號,如交通運輸部建設運行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入網車輛已超過650萬輛。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正式開通服務。當天,林寶軍為北鬥導航寫了一首藏頭詩:「自主鑄就北鬥星,創新擘畫玉汝成;開放彰顯乾宇志,融合時空謀共贏。」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無到有,從區域到全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實現了真正的跨越式發展。這是我國第一個複雜網絡、高性能、又離老百姓最近的航天系統工程,我們一定要管好用好已經在軌的北鬥衛星,並為下一代導航衛星繼續奮戰。不僅要讓廣大用戶對北鬥用得放心,而且相信並喜歡北鬥。」

他表示,下一代北鬥衛星的發展將是由需求引領的,將會越來越關注創新應用,不僅是在室外指引方向,而且能結合5G等先進通訊技術實現室內精確導航,不僅能在海面提供導航定位和搜救服務,而且能深入到水下,不僅能為地球表面導航,而且會向地月系統延伸,最終成為能為深空探路引航的天文導航系統。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北鬥「鑄星」璀璨背後是平凡
    important}9月1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開學典禮上,航天五院通信導航總體部、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穿著雨衣,與學弟學妹分享新時代「北鬥精神「養成」比養孩子更操心自1989年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陳忠貴到航天五院工作已有30個年頭,作為北鬥三號衛星的總設計師,陳忠貴從1997年開始就參與北鬥工程的建設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之際,本報記者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專訪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請他為我們作權威解答。 來自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消息顯示,在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已完成29顆已入網工作的北鬥三號衛星星間鏈路測試工作,確保全球組網如期完成。通過測試,北鬥三號星間鏈路系統的穩定性得到進一步驗證,各項指標符合全球組網需求。
  • 專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
    近日,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入網工作。系統全面建成開通後,將提供全球定位導航授時,以及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國際搜救等多樣化服務,這標誌著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了這場「收官之戰」,北鬥人堅持自主創新,核心部組件全部國產化,僅衛星系統就實現了百餘項技術突破。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
    作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論壇中提到,「都說55顆北鬥衛星是從四川發射升空的,實際上是59顆星,這其中還包括了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他說,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離不開我們四川省的大力支持。攝影 王晉朝四川是北鬥追星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是我國五大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聚集區之一。
  • 國務院新聞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8月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謝軍,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北鬥三號工程運控系統總師陳金平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北鬥系統衛星新技術佔比甚至超過70%
    8月3日,國新辦舉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新聞發布會。針對在軌運行衛星先進性的問題時,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設計師林寶軍透露北鬥工程設計之初,我國科學家打破新技術不超過30%的慣例,在配置上儘量進行前瞻性規劃,採用一系列創新技術,「我們的新技術甚至超過了70%。」林寶軍表示這種做法有利於提高系統的性能。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如何「導航」人們生活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MEO)、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共同構成了北鬥三號星座大家族。
  • 全文|國新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情況舉行發布會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請來了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先生,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謝軍先生,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先生,北鬥三號工程運控系統總師陳金平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首先,有請冉承其主任作介紹。
  • 北鬥如何改變生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來寧解答
    現代快報訊 歷時26年的奮鬥,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8月14日,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在南京開幕,在當天下午的高峰論壇上,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與融合應用。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將於今天上午舉行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將於今天(7月31日)上午舉行。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於近日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正式入網。它是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向全世界提供連續穩定的服務2018年年底,北鬥導航系統已經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
  • 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北鬥衛星「兩總」這樣說
    可快速關注我們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
  • 北鬥衛星建設,對比認識這一大衛星系統
    不知道大家對於北鬥衛星是否有過了解,而對於北鬥衛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又處在什麼樣的認知階段呢,而它又會帶給我們什麼呢?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獨立自主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7月31日上午,北鬥衛星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標誌著中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鬥衛星從此走向了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時代舞臺,未來北鬥衛星產業如何創新和發展應用,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北京市中位協北鬥衛星時空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冬航進行了詳解
  • 星間鏈路:讓太空中的北鬥三號衛星「手拉手」
    中新網西安8月2日電 (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張昊)記者2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了解到,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採取了星間傳輸、地基傳輸功能一體化設計,實現了高軌、中軌衛星及地面站的鏈路互通。在衛星之間搭建的通信測量鏈路被稱為星間鏈路,星間鏈路是北鬥三號實現全球導航服務功能的重要手段。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
    根據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的理解,「北鬥應用只受人類想像力限制」。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只要與定位、時間信息、通信能力相關的場景,都有可能對北鬥系統有應用需求,那將是龐大的市場想像空間。26年自主化迭代躋身全球主流從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到2020年7月正式啟用能夠為全球提供服務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26年來通過「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具備全面自主化能力的產物,得以為全人類提供服務。
  • 獨家專訪|「北鬥狂人」林寶軍:要做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的世界第一
    次年,中國啟動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北鬥。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舉行,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鬥三號將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iphone 12會兼容北鬥嗎?北鬥的「國產心臟」龍芯有何來頭?近日,《中國經濟周刊》就相關問題獨家專訪了北鬥三號系統衛星總設計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林寶軍。
  • 北鬥三號定位系統開建 2020年35顆衛星全球組網
    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啟動建設  記者從正在深圳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暨首屆衛星應用國際博覽會上了解到,我國北鬥三號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啟動建設,計劃今年底將發射四顆全球組網衛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 冉承其:我們正在建設的北鬥三號系統,它除了全球覆蓋以外,在性能上在我們系統的可靠性上,還會有大的提高。從定位精度來講,會在現有系統性能提高一到兩倍。  按照規劃,中國北鬥正在按從國內覆蓋、到亞太區域覆蓋、再到全球覆蓋「三步走」的規劃穩步推進。
  • 中國北鬥全球夢圓——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際
    「將錢學森總體設計部思想貫穿研製建設全過程,建立起科學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這是北鬥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我們常說,北鬥是『五千萬』工程,調動了千軍萬馬,經歷了千難萬險,付出了千辛萬苦,要走進千家萬戶,將造福千秋萬代。」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
  • 北鬥問蒼穹: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重啟
    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也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完成後,意味著北鬥三號的30顆組網衛星全部到位,北鬥三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鬥將進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北鬥人又迎來新起點
    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20-07-31/1596165413312.mp4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李由陳杰)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北鬥人又迎來新起點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李由 陳杰)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北鬥一號到北鬥三號,26年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並肩,從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北鬥將如何「導航」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北鬥人下一步有怎樣的目標?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連線採訪,講述他眼中的「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