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歷時26年的奮鬥,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8月14日,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在南京開幕,在當天下午的高峰論壇上,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與融合應用。現代快報記者獲悉,今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產值有望超4000億元。
北鬥2020年產值有望超4000億元
衛星是怎麼來導航的呢?楊長風先給大家科普了知識。他說,目前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天上有55顆星,連成了天上的網, 地面站遍布全國。再加上全國成千上萬的用戶,「天羅地網」構成了整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導航原理就是以衛星為參照物,基於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4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他說,北鬥系統有兩個目標:一要實現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目標,第二,先在2020年實現產值4000億元。
楊長風感慨地說,從1983年陳芳允院士提出符合國情的北鬥一代雙星定位理論,到1994年北鬥一號衛星導航系統立項研製建設,再到如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歷經30多年探索和建設徵程。現在的北鬥三號系統增加了精密單點定位、星基增強、大容量RDSS、中軌搜救、全球位置報告等新功能,播發更優的導航信號,整體性能大幅提升。「尤其在短報文通信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原來在北鬥二號包括北鬥一號,只能夠發送120個漢字,現在北鬥三號的可以達到1200個漢字。」楊長風說,北鬥三號系統還有的亮點就是,採用Ka頻段相控陣鏈路將30顆衛星和國內幾十個地面站有機聯繫起來,極大提升運管能力,首次實現全球星座組網;極大提升安全性,地面站損毀條件下實現星座自主導航;顯著提高定位精度,大幅改善觀測條件、提升定軌精度。
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如何改變大家的生活?楊長風說,北鬥基礎產品已經實現了自主可控。他介紹,在各個行業領域應用也很廣泛,比如在交通運輸行業應用上,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管控700萬營運車輛、4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在海洋漁業這塊,已經利用北鬥短報文對海上漁船進行跟蹤監控管理、進出港智能管理、應急指揮調度,對船舶險情進行快速、有效救助。目前全國7萬多艘漁船和執法船已經安裝北鬥。此外在智慧交通、智慧旅遊、自動駕駛等領域都有應用。同時,北鬥與5G移動通信的融合建設,為5G基礎設施提供高精度授時保障。
「北鬥正逐步進入手機、平板電腦、共享單車、老人關愛等消費類電子產品。隨著晶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射頻基帶一體化等技術的發展,以及衛星導航IP核與移動通信等領域的廣泛集成,北鬥將全面走向大眾應用、服務大眾生活。」他表示,未來還會繼續推動北鬥國際化的應用,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在2035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趙丹丹 徐蘇寧 熊平平/文 趙傑/攝
(編輯 黃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