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

2020-08-01 光明網

近日,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入網工作。系統全面建成開通後,將提供全球定位導航授時,以及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國際搜救等多樣化服務,這標誌著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為了這場「收官之戰」,北鬥人堅持自主創新,核心部組件全部國產化,僅衛星系統就實現了百餘項技術突破。日前,本報記者對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進行了專訪。

記者:北鬥「出道」的背後,有一支以80後、90後為主力的團隊,您如何評價新一代北鬥人?

冉承其:我在工作中接觸很多年輕人,給我特別深的感觸就是,他們非常富有朝氣。北鬥是一個特別需要創新的工程,要做到世界一流,需要在技術上、在方案上、在產品製造上做很多創新。創新來源於活力,而活力,就來源於這些充滿熱血的年輕人。

做航天、做北鬥的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是名牌大學的碩士生、博士生。無論是從物質、精神層面,他們完全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但做航天需要年輕人做出奉獻。航天有句話叫996、白加黑,經常要加班,還需要服從安排去外地做實驗。

在這樣一個高強度、高負荷運轉,物質待遇又不是那麼優厚的情況下,想要堅持下來,不僅需要他們練就的過硬本領、值得肯定的技術,還依靠他們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

記者:北鬥發射任務為什麼會這麼難?

冉承其:造導航的衛星其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北鬥系統是幾代北鬥人、歷經三十年接續奮鬥探索實踐建成的,可以說是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巨型航天系統。

北鬥系統的時間基準都是以納秒來計算。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件叫做原子鐘,它是提供時間的基準信號,精度能夠到十的負十五次方,甚至負十六次方。這樣一個高精尖的時間精度,需要我們核心設備的保障。按當時國家的條件,沒有特別好的原子鐘能裝在衛星上用,在尋求合作過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難,最後我們下定決心,堅定不移地靠自己把這個難關攻克了。

從建設之初到現在,北鬥系統從衛星到火箭、到地面系統,所有的核心器件,完全是由中國自己的企業、自己的科學家設計製造出來的。可以說,我們實現了100%的自主可控。

記者:您覺得北鬥團隊的紀律體現在哪些方面?

冉承其:一個系統在兩年半的時間裡,完成了30顆衛星的18次發射,這在全世界航天史上是一個奇蹟,從來沒有過。這需要工程隊伍精細的工作作風。

我講個小故事,孫家棟老先生是「兩彈一星」的元勳,也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的總設計師。有一次在發射場,衛星發射過程中出現了點小問題,火箭和衛星已經豎在發射塔前,進入到發射的相關程序了,這位80多歲的老先生,不放心我們對出現問題的處理,一定要眼見為實。他親自坐電梯到塔尖上,鑽到整流罩下面去看衛星的實際狀況。作為工程總師,衛星最後發射的時候具不具備條件,需要他拍板。從他身上能看到老一代航天人的精神和傳統:不留任何隱患上天,不留任何觸發故障的條件,一定要讓發射的質量達到最好狀態。

從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部件做起,這就是航天的高要求,它已經成為每個航天人、每個北鬥人融到血液裡的一種規矩和意識。我覺得有一個詞特別能形容北鬥精神,叫追求極致。

記者:在您看來,北鬥系統代表著什麼樣的中國形象?

冉承其:北鬥系統的星座設計經過縝密論證精心設計,每一顆衛星都有存在的意義和重要的功用,缺了任何一顆衛星都不是北鬥系統。同時,北鬥是一個大系統工程,一定要多顆衛星組網、按照設定的程序工作才能提供服務,沒有哪種衛星更重要,缺一不可。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會越來越開放,也越來越自主,開放自主是北鬥系統要堅持的原則和方針。北鬥建設到今天,衛星導航正在呈現更加融合、更加尋求合作的一個國際態勢。在聯合國的組織架構內,專門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來推動全世界衛星導航的合作。我國作為核心成員國,也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核心提供商之一,特別願意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把自己優質的技術產品推介到全世界。

記者:下一代北鬥系統將會在哪些方面更進一步?

冉承其:首先會解決衛星導航本身的弱項。衛星導航是無線電系統,無線電信號會有信號比較弱、容易受到幹擾的情況,比如無線電信號在水下會碰到一定的困難,下一步就要解決這些困難。這需要我們把其他的導航技術融合進來,如新興的量子導航,也叫全員導航,就是把地球空間能夠找到的、可以用於衛星導航應用的資源都用上,綜合使用、融合建設,提供一個安全可靠、性能更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時空基礎設施。我們計劃在2035年前完成下一個系統的建設。(本報記者 葉源昊)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短報文獨一無二,高精度應用目前僅國內有
    IT之家6月29日消息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這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
    王晉朝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王國平11月22日,四川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論壇暨座談會在成都舉行。作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論壇中提到,「都說55顆北鬥衛星是從四川發射升空的,實際上是59顆星,這其中還包括了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他說,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離不開我們四川省的大力支持。攝影 王晉朝四川是北鬥追星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是我國五大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聚集區之一。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北鬥人又迎來新起點
    從北鬥一號到北鬥三號,26年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並肩,從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北鬥將如何「導航」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北鬥人下一步有怎樣的目標?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連線採訪,講述他眼中的「北鬥」。  全球組網 北鬥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刻  「終於完成了全球的組網,心情是很激動的。」楊元喜說。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北鬥人又迎來新起點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李由 陳杰)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北鬥一號到北鬥三號,26年間,從無到有,從追趕到並肩,從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北鬥將如何「導航」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北鬥人下一步有怎樣的目標?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接受新華網記者獨家連線採訪,講述他眼中的「北鬥」。
  • 國務院新聞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8月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謝軍,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北鬥三號工程運控系統總師陳金平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北鬥如何改變生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來寧解答
    現代快報訊 歷時26年的奮鬥,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8月14日,第四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在南京開幕,在當天下午的高峰論壇上,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發展與融合應用。
  • 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副總設計師張立新:北鬥仍面臨兩大挑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林子)9月6日上午,在本屆服貿會2020智能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副總設計師張立新表示,目前,北鬥和GPS Ⅲ是GNSS發展的新階段,但仍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
  • 北鬥導航在防汛救災方面有哪些實際應用?冉承其詳解
    中新網8月3日電 近期我國南方多地發生洪澇地震災害,防汛形勢比較嚴峻,北鬥導航在近期防汛救災方面有哪些實際應用?對此,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鬥系統的短報文服務可以傳圖像、發語音,高精度應用可以實時形變監測,包括鐵路、邊坡有泥石流的地方,可以提前預警、轉移人員,為搶救贏得時間。
  • 北鬥三號定位系統開建 2020年35顆衛星全球組網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 冉承其:我們正在建設的北鬥三號系統,它除了全球覆蓋以外,在性能上在我們系統的可靠性上,還會有大的提高。從定位精度來講,會在現有系統性能提高一到兩倍。  按照規劃,中國北鬥正在按從國內覆蓋、到亞太區域覆蓋、再到全球覆蓋「三步走」的規劃穩步推進。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之際,本報記者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專訪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請他為我們作權威解答。 回答這兩個再普通不過的問題,首先要有統一的天基時空基準,用戶至少接收 4顆以上的導航衛星的位置信息,才能計算出準確的位置。這4顆衛星的時間必須準確而同步,而被稱為北鬥導航衛星「心臟」的原子鐘的精度,直接決定了導航定位精度。 星載原子鐘精度要求高,技術難度大,曾長期為少數西方發達國家所壟斷。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時任北鬥導航衛星總體設計師、現任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這樣說:「時代選擇了我,責任選擇了我,所以我決不能怠慢,必須玩命幹。」這不單單是謝軍一個人的心聲,更是參與北鬥系統研發任務所有科研人員的拼搏狀態。迎頭追趕,北鬥二號見證創新密集能量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2000年10月3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近300噸重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託舉我國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飛向太空。僅僅50天之後,我國第二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順利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從這一天起,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天府大講堂,聽冉承其主任為你分享「北鬥之路」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為大家作了題為《北鬥之路——不斷突破邊界想像力》的主題演講。從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人類就一直不斷地研究衛星導航。為了發展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一方面積極自主研發,另一方面也在開展國際合作。
  • 國新辦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試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北鬥衛星的相繼成功發射和北鬥導航系統的建設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今天我們很高興舉行發布會,今天請來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先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先生,他們今天會向大家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試運行服務和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冉承其先生做介紹。
  • 北鬥衛星總設計師楊長風衛星導航產值將達4000億元
    26日,2020世界5G大會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出現在現場,立即成為眾人爭相追捧的對象,衛星導航產值將達4000億元。楊長風告訴記者,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工程正在推進立項,依靠北鬥與5G的融合創新,在不遠的未來,能夠通信的地方就能夠導航,能夠導航的地方就能夠通信,中國正在大踏步邁向智能資訊時代。今年7月,北鬥三號衛星正式開通。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等新質能力
    今天(8月3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冉承其介紹,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 冉承其:5G和北鬥具有天然的融合性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5G是未來生活的新標杆,隨著5G到來,會對時間和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可認知的未來,只有衛星導航能夠滿足這些信息要求,所以5G和北鬥衛星導航具有天然的融合性。> 31848194,.冉承其
  • 吳小莉專訪「北鬥」衛星總師:星載原子鐘,「我不會買你的了」
    北鬥衛星成功組網,時間精度是衛星導航的命門。天地間時間越同步、誤差越小,定位的精度就越高。有「導航衛星心臟」之稱的星載原子鐘就發揮著提供時間基準的作用。那麼,原子鐘是什麼?為何重要?中國又在原子鐘的研發上取得了哪些成績?
  • 全文|國新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情況舉行發布會
    建成之後,有望在2025年之前就建成高精度這張網,全世界都會享受到北鬥的釐米級的定位服務。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20年8月3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冉承其:國內只有蘋果手機沒有與北鬥系統合作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導「北鬥系統和手機廠商合作非常多,目前國內只有蘋果手機沒有合作。」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鬥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