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衛星導航系統原子鐘,交貨期卻等不了,不要了自己搞

2020-11-25 網易新聞

2020-11-17 10:38:48 來源: 書生講娛樂

舉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今年6月23日成功發射了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也就是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最終北鬥導航系統順利完成了先國內、再亞太、最後全球覆蓋三步走的戰略,全面完成系統建設。

  7月31日我國正式宣布北鬥導航開始提供全球商業服務,9月28日上午,媒體報導交通運輸部已經將南海瓊州海峽的航標遠程監控設備替換工作結束,至此,瓊州海峽航標系統由原來使用的美國GPS數據全部換為了國產北鬥數據信號。

  

  北鬥商業運營領域的拓展將不斷深入,關係到我國安全的定位數據原來一直普遍使用的GPS定位系統,如國土資源、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公共安全等方面,都將逐步統一替換成北鬥系統。

  至於依託北鬥系統,創新運用於更多的新型大眾服務領域,各個行業都在發力,不斷有極具創意的產品推出。

  但就是這麼一個如今引以為傲的國之重器,建設之初卻是一波三折。

  當初歐洲在2003年準備規劃建設「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時,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邀請我國參加。然而,當中國的錢投進去後,卻在技術開發研製過程中處處受限,關鍵領域更是無從接觸。

  

  既然無法參與到「伽利略」工程的核心項目建設,最後在無奈的情況下,2006年我們艱難作了退出決定,下決心再難自己也要搞出來。

  聽到這個消息,美國人忽然「熱心」起來,還主動上門聯繫我方。他們慷慨大方地說,要免費為我們設計建造地面精確授時裝置。至於理由,既非常漂亮又冠冕堂皇,是「增進雙方外太空領域的科學合作。」

  對於美國的「好意」,我們最初經過慎重考慮後婉言謝絕了,不過針對系統技術短板,向他們提出了購買「原子鐘」的請求,以彌補這方面的技術不足。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吸收或釋放能量時發出的電磁波來計時,由於這種電磁波非常穩定,再加上利用一系列精密的儀器進行控制,原子鐘的計時非常準確。它的精度可以達到每千萬年的誤差才只有1秒,可以為天文、航海、特別是空間技術提供強有力且不可替代的保障。

  好不容易經過談判,美國人「答應」了,不過供貨時間要等到十八個月以後,而且還有許多技術參數「需要」等待後續確認。

  可是時間不等人,當時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已經先於我方開發。根據國際電聯的規定,用於衛星導航的資源,採取先到先得的原則,如果不能如期發射,之前申請的衛星頻率資源就將作廢。

  既然外購的路子走不通,就只剩下自研一條路了,但留給我們科研人員的時間卻僅有八個月。經過密密麻麻的任務節點設計,科研人員採取不分白天黑夜連軸幹,吃、住在實驗室,卯足了勁與時間賽跑。

  

  2007年4月14日原子鐘伴隨著首顆北鬥導航衛星順利升空,而這一天距離我國申請國際衛星頻率的有效期只剩最後三天時間。

  相比之下,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如今被遠遠地落在了後面。而就在去年,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還出現了一次「詭異」事件。

  據2019年7月16日的香港《文匯報》報導,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除了測試中的兩顆衛星,其餘22顆衛星全被列為「無法使用」,整個系統完全陷入癱瘓。

  一周後系統才恢復正常,經過檢查發現,原因是位於義大利的精確計授裝置出現了「記時」錯誤,導致整個系統衛星無法工作。

  

  但這個地面精確計時系統恰巧是美國人全權「幫助」建設的,歐洲導航系統經過「搶修」,故障雖然暫時消除了,但事件中的疑團至今美國人都沒有給出解釋。

  這個疑團恐怕再也無法解開,可以想像,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的牛鼻子,已經被美國人牢牢地攥在了手上。

  當初退出「伽利略」系統時,歐洲人放言我們單幹搞不成。面對我們後來居上攻克的一個個難題,將他們甩在了身後開始提供商業服務,不知他們有作何想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原標題:聽不到卻恆久不變的「嘀嗒」聲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傳來喜訊,該集團二院203所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它有望應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有人可能會犯迷糊:原子鐘是什麼鍾,跟導航有什麼關係?
  • 歐洲伽利略導航衛星原子鐘現大面積故障
    西媒稱,歐洲航天局18日指出,搭載在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18顆衛星上的9個原子鐘出現了故障。但歐洲航天局表示,該衛星導航系統的運行並未受到影響。據西班牙埃菲社1月18日報導,歐洲航天局局長揚·韋爾納在記者會上指出,6個被動型氫微波激射器原子鐘和另外3個銣原子鐘出現了故障,故障原因正在調查。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上的每顆衛星都配備兩個被動型氫微波激射器原子鐘,其中一個用作產生導航信號的主要參照,另一個當作備用。此外,還配有兩個銣原子鐘。在所有氫原子鐘發生故障時,銣原子鐘作為支援。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新聞—科學網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傳來喜訊,該集團二院203
  • 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搭載的原子鐘等都是「西安造」
    2020年3月9日19時55分,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在舉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又一個來自中國航天的振奮人心的消息。位於西安航天產業基地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該衛星提供了導航分系統、天線分系統、轉發器分系統等有效載荷產品。
  • 日本是一個發達的國家,為何不建立自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據報導,日本正在建設區域導航系統,不太可能是全球定位系統。如果沒有大量資金支持,想想整個歐洲合力才搞了個伽利略,由於財政問題,俄羅斯的導航系統格林納斯進展緩慢。日本的區域導航應該與美軍GPS協同工作,才能精度定位全球最準,體現美日同盟共享資源。
  • 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原子鐘,或用於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7月29日消息   據新華社今日報導,記者28日從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啟動汞離子微波鍾研製,這種新一代原子鐘,在未來深空探測和衛星導航領域有明顯優勢,有望應用於我國下一代北鬥導航衛星。
  • 我國研發世界最小「晶片原子鐘」 有望運用於全球導航系統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航空、航海、通信、人員跟蹤、消費娛樂、測繪、授時、車輛監控管理和汽車導航與信息服務等方面廣泛使用,而且總的發展趨勢是為實時應用提供高精度服務。
  • 北鬥導航核心原子鐘自主化 精度秒GPS
    9月30日7點13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1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而這已經是第4顆被送上天的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了。之前的資料顯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最大的特點是將國產率提高到98%,不光有國產處理器,還有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星載氫原子鐘。
  • 歐洲伽利略導航故障頻發,曾將中國擠出局,逼北鬥搞出尖端原子鐘
    作為歐洲的面子工程,這並不是伽利略導航第一次出現故障,2019年7月伽利略導航就全線癱瘓停擺,衛星定位服務中斷長達一周。近四年來伽利略導航系統就趴窩三次,系統故障、時間異常和服務降級,這些問題從2016年歐盟宣布伽利略開始提供導航定位服務以來,就一直常伴左右,而這些又和一個叫原子鐘的設備息息相關,這也是歐空局將中國航天踢出伽利略導航後,自食惡果的直接體現。
  • 新民晚報數字報-銫原子鐘首次國產化 衛星導航「全國一張網」
    斬獲今年工博會創新金獎的「雷射小型銫原子鐘TA1000」,是我國第一臺銫原子鐘產品,也是國際上第一臺雷射小型銫原子鐘產品。  銫原子鐘是產生國家標準時間的一級原子鐘,廣泛應用於航天測控、數字通信、金融與證券等國家戰略部門,地位舉足輕重。而我國銫原子鐘的研發卻始終受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技術等限制,無法工程化生產,長期依賴進口而受制於人。
  • 吳小莉專訪「北鬥」衛星總師:星載原子鐘,「我不會買你的了」
    北鬥衛星成功組網,時間精度是衛星導航的命門。天地間時間越同步、誤差越小,定位的精度就越高。有「導航衛星心臟」之稱的星載原子鐘就發揮著提供時間基準的作用。那麼,原子鐘是什麼?為何重要?中國又在原子鐘的研發上取得了哪些成績?
  • 科學匯|衛星的排兵布陣、星載原子鐘、電磁波頻率……北鬥能夠導航...
    6月23日,北鬥家族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對於北鬥全球導航定位系統,已經有了很多解讀。但為什麼北鬥三代需要35顆星?導航定位的原理究竟又是怎樣的?核心部件之一的星載原子鐘到底是起到什麼作用?為什麼電磁波頻率如此珍貴?
  • 可攜式原子鐘:或將減少人類對衛星導航的依賴!
    導讀近日,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新興光子學實驗室採用尖端的雷射束技術,在原子鐘的關鍵零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這種原子鐘將減少未來我們對於衛星測圖技術的依賴。但是,這種衛星導航技術不僅可能會受到國際政治起伏不定的影響,而且也會受制於衛星信號的可用性。
  •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這兩件事是直接原因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都建立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1994年,中國在財政十分拮据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其直接原因,可以用兩件事說明:第一,海灣戰爭引發新軍事革命。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與突破
    在近代,人類利用的儀器由簡單的儀器發展到精密的儀器,如無線電雷達、慣性導航、電羅經、石英鐘和原子鐘。但是,衛星導航系統也有自身的缺點,如無線電波不能穿透水體,所以水下、室內和深空將是衛星導航系統的新的發展方向。
  • 中科院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時空基準相關技術提供基礎性支撐
    國際上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美國GPS、俄羅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和中國北鬥系統,其定位都是基於「三球交匯」的幾何測量原理並依靠現代微波通信技術、宇航技術等在地球空間大尺度實現的。不論是古時觀「星」的自然星,還是今日觀「星」的人造星,精準的定位定時是一切觀測的根本基礎。
  • 星耀天穹 福及人類——中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紀略
    中國北鬥在最後時刻「壓哨破門」,拿到了進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俱樂部的「入場券」。  翻越「臘子口」  無「鍾」之困、缺「芯」之憂、布「站」之難……自主創新的過程註定是艱苦的,但只有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無「鍾」之困、缺「芯」之憂、布「站」之難……在北鬥系統一路走來的過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一個又一個難題和難關。
  • 衛星導航原理,北鬥導航到底如何?
    無源定位系統則是用戶終端不向衛星發送請求信號,而是直接同時接受4課衛星的信號,在用戶終端完成定位計算工作。②2004年,中國啟動了具有初步全球導航能力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北鬥二號)。2007年,中國首顆無源定位衛星在西昌發射場發射成功,標誌著國產衛星定位系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如何「導航」人們生活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MEO)、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共同構成了北鬥三號星座大家族。
  • 你到底有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裡?一文看懂北鬥導航衛星系統
    它的成功發射意味著:這套由我們中國人掌握核心技術的衛星導航系統,終於打贏了全球星座部署的收官戰,將以完全體的形態,為全世界提供又穩又準又好用的導航服務。可是這年頭,出門沒個導航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走了。不管你平常用的是高德地圖還是百度地圖,使用的都是GPS導航。GPS所用的衛星信號,主要來自於美國空軍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投入建設的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它一直佔領著全球定位的民用市場,為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導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