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13日)是世界無線電愛好者的節日——世界無線電日。這個節日為啥會定在2月13日?無線電啥時候傳入中國的?微波爐加熱食物也是採用無線電?無線電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應用?請看小編為您整理的這些知識點。
節日來歷
2013年1月14日,聯合國大會正式批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無線電日的決議。第6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6屆大會宣布的將2月13日(聯合國電臺於1946年這一天成立)作為世界無線電日的決定。設立世界無線電日旨在宣傳無線電作為通信載體,在促進教育發展、信息傳播以及自然災害中重大信息發布等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無線電是世界上受眾最廣泛的大眾媒介,全球95%的人口都可以接收無線電信號。因其成本低、覆蓋範圍廣,在應急通信和災難救助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引起人們對無線電所具有的獨特價值的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這一活動,呼籲所有國家主管部門、廣播協會、非政府組織、媒體機構及大眾一起慶祝這一節日,促使各國主管部門進一步利用無線電手段提供信息接入與傳播服務。
何謂「無線電」
無線電是指在所有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是其中的一個有限頻帶,上限頻率在3THz(太赫茲),下限頻率較不統一, 在各種射頻規範書, 常見的有3KHz~3THz(ITU-國際電信聯盟規定),9KHz~3THz,10KHz~3THz。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雖然到底是誰發明了無線電存在著很大爭議,而且官司連連爭議了幾十年。但第一個真正使用無線電廣播的人是沒有爭議的。
1906年聖誕前夜,雷吉納德·菲森登(Reginald Fessenden)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菲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傳入中國
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一日(1897年5月2日)《時務報》第25冊刊出譯文《無線電報》,這是無線電報一詞在中國的最早出現。自此,拉開了無線電報經由期刊傳播的序幕。早期的無線電報技術傳播主要以綜合類期刊為主,多為介紹新鮮事物的文章,隨後才出現了介紹原理的科技類論文,其中不乏最新的技術及發明的篇目。隨著無線電報技術的發展,在期刊中傳播的內容也有所變化,出現了諸多法令性的文章。從晚清後期期刊中傳播的文章來看,已自成體系,為其今後專業期刊的出現以及學科建制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最早應用於航海
無線電的最早應用於航海中,使用摩爾斯電報在船與陸地間傳遞信息。無線電有著多種應用形式,包括無線數據網,各種移動通信以及無線電廣播等。
以下是一些無線電技術的主要應用:
通信
無線通信在現代通信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幾乎任何領域都使用無線通信,包括有商業、氣象、金融、軍事、工業、民用等。我們可從通信系統、調製方式、多址方式等幾方面可看到無線通信系統種類的繁多。 類 別 種 類 通信系統 衛星通信系統、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無線尋呼系統、短波通信系統、微波通信系統等調製方式 AM、FM、LSB、USB、ISB、FSK、PSK、MSK、GMSK、QAM等 多址方式 時分多址(TDMA)、頻分多址( FDMA)和碼分多址(CDMA)等。
導航
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都使用裝備了精確時鐘的衛星。導航衛星播發其位置和定時信息。接收機同時接受多顆導航衛星的信號。接收機通過測量電波的傳播時間得出它到各個衛星的距離,然後計算得出其精確位置。
無線電定向是無線電導航的最早形式。無線電定向使用可移動的環形天線來尋找電臺的方向。
雷達
雷達通過測量反射無線電波的延遲來推算目標的距離。並通過反射波的極化和頻率感應目標的表面類型。
加熱
微波爐利用高功率的微波對食物加熱。(註:一種通常的誤解認為微波爐使用的頻率為水分子的共振頻率,而實際上使用的頻率大概是水分子共振頻率的十分之一。)
電力傳輸
日本科學家提出了在太空中建立大型的太陽能電站,將電能轉化為微波送回地球。
2007年06月08日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8日消息,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完成了一項實驗,他們使用兩個相距2米的銅線圈,成功地通過無線電力傳輸點亮了一個功率為60瓦的電燈泡。
動力
無線電波可以產生微弱的靜電力和磁力。在微重力條件下,這可以被用來固定物體的位置。
宇航動力: 有方案提出可以使用高強度微波輻射產生的壓力作為星際探測器的動力。
天文學
是通過射電天文望遠鏡接收到的宇宙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信號可以研究天體的物理、化學性質。這門學科叫射電天文學。
在中國,國際電聯定義的42種無線電業務廣泛應用於廣電、通信、鐵路、交通、航空、航天、氣象、漁業、科學研究、搶險救災、新聞媒體以及公安、武警、軍隊等各部門、各行業。在人類社會向信息化不斷推進過程中,無線電波成為實現社會各信息自由傳播和無所不在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載體。無線電技術所依賴的有限的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資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國防建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翟恆水 綜合整理,參考資料:全球迎來第五個世界無線電日.《 中國無線電 》 2016;「閃電的主人」與「無線電之父」科技縱覽[2014-02-22],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