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與十二星座的關係
十二星座的由來
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巴比倫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 中世紀以後,歐洲資本主義興起,需要向外擴張,航海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隨時需要導航,星星就是最好的指路燈。而在星星中,星座的形狀比較特殊,最容易觀測,因此,星座受到了普遍關注。
16實際麥哲倫環球航行時,不僅利用星座導航定向,而且還對星座進行了研究。
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決定將天空劃分為88個星座,其名稱基本依照歷史上的名稱。
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公布了88個星座的名稱。這88個星座分成3個天區,北半球29個,南半球47個,黃道附近12個。
而我們平時所講的星座也就是黃道上的12星座。黃道帶的12星座,以春分點為0°,自春分點(即黃道零度)算起,每隔30° 為一宮,並以當時各宮內所包含的主要星座來命名,依次為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等宮,稱之為黃道十二宮 。總計為十二個星群。在地球運轉到每個等份(星群)時所出生的嬰兒,長大後總有若干相似的特徵,包括行為特質等。將這些聯想(豐富的想像和創造力)串聯起來,便使這些星群人性的具象化了;又加入神話的色彩,成為文化(主要指希臘和羅馬神話)的重要部分。這套命理演進、流傳至今至少五千年的歷史,它們以這十二個星座為代表。它們各有關於自己的一些神話傳說。
十二生肖的由來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代學者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裡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
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講「 十二肖象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 。」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以上觀點見仁見智,作者不敢主觀判斷是非,但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的確是起源於中國,是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裡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係已經確立並流傳。
十二星座與十二生肖的淵源
首先幾大原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第一相同原理:屬性原理相同。
星座學說有四個星象分別是:火、土、風、水星象。火相星座:白羊座、獅子座、射手座;土象星座:金牛座、處女座、摩羯座;風象星座: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水象星座:巨蟹座、天蠍座、雙魚座。
生肖屬相稱之為三合(也可以理解為同一星象):虎、馬、狗三合;蛇、雞、牛三合;龍、猴、鼠三合;羊、豬、兔三合。
以上三合與星象區位比例一致,通過數據與屬性研究第一原理結論:白羊座、獅子座、射手座對應的生肖:虎、馬、狗一致也屬於火相星座特質,生肖性格與相對應的星座也一致,以此類推:金牛座、處女座、摩羯座相對應:蛇、雞、牛同為土象星座屬性,性格特徵也一致。龍、猴、鼠分別對應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性格特徵也一致。
因此,第一原理分別從不同緯度相似的表現形式卻表達一致結論。而星座是從以按照十二個月份為單位計量,生肖則是以年度為單位計量,但相同的都是以十二為一個循環周期,雖然時間維度相差一年跨度,但星座相當於微縮版生肖,當然,生肖屬於擴大版(十二個月)星座,但所表達性格特徵是相同的。由此可見,第二相同原理:星座對應的生肖屬相性格特徵也基本一致。例如:白羊座性格特徵:熱情開朗,個性衝動、好面子、自尊心強,情緒易怒,喜歡冒險,精力旺盛,有正義感……屬相虎性格特徵:果敢剛毅,自尊心強,敢於冒險,易怒,獨斷專行,自信心強… 這些詞彙基本上相近的意思……按照對應關係不再一一舉例。
以上所有觀點見仁見智,作者不敢主觀判斷是非,全憑各位喜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