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路一家珠寶店的工作人員在給不同大小的鋯石分類。
▲記者發現很多專門銷售鋯石的商家不會言明這些是人工合成鋯石。有商家還說要把紅色的鋯石稱為紅寶石銷路才好。
記者在某大型珠寶店發現那裡售賣的鋯石戒指很明確標明了「立方氧化鋯」字樣。
(上接C01版)
因人工鋯石本身價值低,對於不少專營首飾的品牌大店而言,它並非主流產品,但也不是沒有。不少消費者也擔心在珠寶店買的鑽石有可能是低價的鋯石。消費者要如何鑑別這種「仿鑽」?業界人士則提醒,一般正規的珠寶商店都會配有一種叫「熱導儀」的儀器,消費者可主動提出檢測要求,保障自身權益。另外,鋯石飾品佩戴的時間久了,會磨損或者色澤會變暗淡,所以在購買飾品的時候需要了解清楚。
成本低廉傍金傍銀提身價
記者走訪了周六福、周大福等珠寶銷售中心發現,不少的店家都說,現在的珠寶店銷售的鑲鋯石飾品並不多。周大福珠寶的朱小姐介紹說,「其實鋯石只是一種仿鑽,沒有太大的價值,一般只是作裝飾用。」不過,記者在麗影廣場附近的周六福珠寶店內,還是見到了有人工鋯石戒指,售價從幾百元到一兩千元之間,銷售人員介紹說,這些戒指的指環多是鈀金製成,每克鈀金也要300多元,至於鑲嵌的鋯石單價幾何,銷售人員則表示並不了解。
廣州的荔灣廣場,是鋯石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在這裡,一條編花的手鍊賣價是30元,上面有5到7顆6mm的鋯石,在批發市場一顆是0.5元,鋯石的價格加起來不過4到5元錢,加上一些珠子和手工,成本最多也就十幾元。而串有20顆10mm左右的手鍊,賣價是50到60元,10mm的鋯石一顆是1.4元,成本也不過是30元左右,利潤率高達100%。
廣利珠寶店員介紹說,如果要打造一條鑲鋯石的手鍊,現在一般都需要用到金或者銀,一條手鍊需要6克左右的白金,加上人工費用等,大概需要兩千多,所以價格自然就貴一些。記者在上社一家名為「香港百年六福」的珠寶店發現,一條鑲有數顆1mm鋯石的18K白金項鍊標價3052元,一個鑲有鋯石的戒指也賣到了500元到1000元不等。但記者在崗頂的六福珠寶看到,一條同樣克數但是沒鑲鋯石的白金項鍊價格是2359元。如此看來,雖然人造鋯石成本低廉,但相比沒有鑲嵌鋯石的首飾,鑲嵌了鋯石之後,還是會令首飾售價有所升高。
火眼金睛認清鑽石鋯石
1. 鋯石比重較大,同等體積的鋯石比鑽石重;
2. 鋯石各面光澤相似,「火彩」不如鑽石漂亮;
3. 用放大鏡觀察鋯石,底部的面和稜線有明顯的雙影,鑽石則沒有。
購買鑽石怕遇鋯石 正規珠寶店有鑑別儀器
孟志強介紹說,鋯石又名「蘇聯鑽」,原石的光透性和鑽石非常接近,生產者本來就是希望把鋯石以鑽石的替代品引進市場的。但因為鋯石與鑽石在外觀上比較相似,不懂行的消費者容易將兩者混淆。在鋯石剛進入市場的時候,曾經有珠寶商店以鋯石冒充鑽石出售的情況。「但隨著現在鑑別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消費者的提防意識比較高,不法商家用鋯石仿冒鑽石的情況比較少見。」中華全國工商聯珠寶業商會珠寶檢測研究中心廣州辦事處王利群主任介紹說,「鑑別鋯石的辦法有很多樣,消費者可以藉助特定的儀器,也有專家能夠用肉眼區別,但購買貴价鑽戒的時候一定要留心。」
境外購鑽石不懂外文勿匆忙下手
王主任所在的研究中心就曾遇到一些案例值得消費者借鑑:有遊客曾到境外購買鑽石時,由於不懂外文或者對寶石行業的術語不了解,以為得到了珠寶商出具的外文鑑定證書便沒有問題,便誤購了鋯石。遊客在回國之後發現出錯,但因為證書上註明的是鋯石,所以無法退貨。王利群提醒,在珠寶商店出售的正規的鑽石飾品都具有國家認可實驗室出具的鑑定檢測證書,但如果證書只用有外文書寫則需要留心,消費者不宜匆忙購買。
王主任還表示,區別鋯石和鑽石的辦法有很多種,較為正規、常用的辦法是使用「熱導儀」進行鑑別。「鋯石的導熱性遠低於鑽石,因此行業利用此特性發明了『熱導儀』來區分兩者。用『熱導儀』接觸鑽石時儀器會發出聲響,而接觸鋯石時則沒有。」王利群提醒消費者,現在一般正規的珠寶商店都會配有「熱導儀」,顧客可以主動提出要求檢測,保障自己的權益。
鋯石光澤比鑽石「呆板」
王主任還介紹說,由於鑽石的比重為3.52,而鋯石的比重則達4.2以上,同等體積的鋯石比鑽石要重,因此,可以用這個辦法來進行簡單的判別。而部分有經驗的珠寶鑑別專家可以用肉眼看寶石的「火彩」程度來判斷出寶石的種類。「鋯石各個面的光澤都相似,顯得比較呆板,『火彩』不如鑽石漂亮。但由於該辦法有一定的經驗要求,一般的消費者不一定能夠使用此法判斷出來。」 此外,由於鋯石具有很強的「雙折射」,當用放大鏡觀察時,可以看出底部的面和稜線有明顯的雙影,而鑽石因為是「均質體」,絕無雙影現象。
就記者在市場上發現大量銷售人工鋯石、CZ鋯石的商家,價格也相對低廉,孟志強對此表示,「由於合成鋯石的價值不高,比較水晶而言鋯石主要用作服裝配飾配件,製作成為首飾的並不多。但還有部分較為高級的、品質好的合成鋯石可以作為寶石戒指出售,價格在數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總的來說和鑽戒有一定的距離。」
鋯石飾品陷低價競爭
缺高端設計制約發展
孟志強還介紹,鋯石的生產、加工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比較成熟,並很早進入了普通消費市場,在各地都能看到鋯石產品的蹤影。鋯石也藉助日本「風信子石」的賣點在市場上火了一把。但隨著消費者轉向理性,鋯石的價格下降,成為很平常的寶石消費品。除了粗放型的批發,現在很多商家會用獨特的設計和加工來提高鋯石產品的附加值,同時宣傳鋯石作為「生辰石」等的故事和理念,以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但從近些年的發展看,雖然廣西梧州的人造鋯石銷售量驚人,每年加工總量達60億粒,佔全國的80%,佔世界的40%以上,而我們廣州也是人造鋯石的重要集散地,但多年來在人造鋯石的製作工藝和產品設計能力並沒有太多的突破。其實,只要能夠在工藝和設計上有所提高,創建出自己品牌,即便是用人工鋯石製成的飾品依然可以賣出好價錢。比如國外的施華洛世奇人造水晶,就是以清澈的純淨度、精細的切割以及優異設計立足於世,成為世界著名品牌。而國內的鋯石飾品的品牌化,雖然也在近些年有所發展,但至今也還沒有湧現出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大品牌,因此價格上也一直處於低位,只停留在粗放型的批發上。
記者手記
記者在連日的採訪過程中發現,雖然人造鋯石以及飾品的銷售量巨大,早已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但卻一直停留在量販式批發和手工作坊的水平上。在保持了如此的「成熟狀態」很多年後,絕大多數從業者還是在進行低價競爭,不論從工藝技術水平還是產品設計能力等方面看,整個行業都一直停滯不前。這一方面是因為從業人員的「短視」和能力上的「短板」。另一方面也是與國人在飾品消費上還一直停留在「增值保值」的階段有關。不少人對於人工鋯石這種「仿鑽」,不管其設計多麼精細,也總是「嗤之以鼻」,認為其是廉價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用指鹿為馬,輕易可以用「仿鑽」冒充真鑽來欺騙消費者的時代了,而創意設計的重要性和經濟價值也正在逐漸受到國人關注,只能兩方面都同時前進,才有可能讓這個喧鬧混雜的市場變得更具活力。信息時報記者 張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