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業內媒體與華為消費者業務AR/VR產品線總裁李騰躍進行了深入交流,對於華為VR、AR產品的未來規劃,以及華為AR&VR平臺核心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探討。
對於業內非常關注的VR一體機和AR眼鏡問題,李騰躍確認華為AR眼鏡已經推出到了N+2代產品,但應用生態基礎打牢是前提。由於體驗、安全性和電池容量等問題,華為的VR產品仍然要集中發揮自身手機業務的優勢,但後續也會解決沒有華為手機用戶的使用問題。
在他看來,VR/AR時代很快就要到來,萬物會數位化,用戶可以與數字世界交互,這裡面的想像空間非常大。
一、今年沒有AR眼鏡,VR暫圍繞手機發展
VR和AR都是華為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只是VR產品更容易被注意到,但其實AR已經在華為手機中應用了很久,比如在相機拍照中就有不少AR功能,華為就是希望藉此推動AR的用戶教育。
基於華為AR引擎開發的應用已經超過一千個。華為一定會在合適的時機推出AR眼鏡。現在N代,N+1、N+2代產品都已經有了,但是對於消費端,一定要有應用生態基礎,產品才能推出,今年依然不會推出。
VR方面,2019年華為VR Glass發布,在產品形態、設計和體驗上有一定創新。今年的新產品增加了很多提升用戶體驗的功能,比如近視調節,已經達到0-700°範圍,基本上95%的近視用戶都可以覆蓋。
目前華為VR眼鏡解析度已經做到「在2.1英寸鏡片裡,分布1000多個像素點」。對於大家關注的VR一體機問題,李騰躍說,華為還是要關注體驗問題、安全問題,還有電池容量問題,所以要繼續發揮華為手機的優勢,後續也會解決沒有華為手機用戶的使用問題。
二、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做大蛋糕
華為的XR戰略,希望通過「端+管+雲」協同打造開放生態,對此李騰躍說,VR、AR眼鏡就是「1+8+N」中8的產品,是華為自有產品,都是要重點去做的。
未來教育、娛樂、醫療、辦公、運動、視頻、文旅等方面都是主要發力應用場景。AR/VR+5G+AI是華為XR業務將要圍繞的三個主要方向。
李騰躍特別提到,醫療行業裡VR應用前景很大,比如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弱視、老人摔倒等場景都可以有所應用。辦公方面,華為在探索遠程協作,未來VR/AR可能會成為生產力的工具。
華為希望提供一個XR內容開發工具,就算不懂AR/VR的人,只需要通過「拖拉拽」,就可以實現自己XR內容的開發。
另外在做內容上,李騰躍提到,華為也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比如手機用戶。華為可以將手機的應用生態與AR結合。
「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是華為XR發展的宗旨。他認為現在這個時代是做蛋糕的時代,不是分蛋糕的時代,只有做大,資源才能共享。
三、南北向發力,提供核心算法紅利
華為XR生態策略包括應用生態、平臺能力和硬體生態三方面,跟華為的北向、南向戰略相同。在平臺能力中,華為提供API和開發工具,AR/VR引擎和AR/VR硬體等服務和產品。
李騰躍說,現在VR/AR產品使用門檻高,未來希望對消費者做的更加簡單易用。對開發者,也提供更多便利,比如變現。
當然,華為也在與行業協同,嘗試建立統一接口、統一標準,讓開發者最終實現一次開發,任意使用,這與鴻蒙OS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是一脈相承的。
對於開發者和硬體廠商來說,核心算法、自有硬體和龐大的研發團隊,都是華為XR平臺的優勢所在。
四、幾行代碼就能做AR,測距精度「釐米級」
李騰躍也介紹了華為XR的幾個黑科技,比如AR/VR已經發迭代至3.0版。
華為AR Engine 3.0提升原子化算法能力,華為XR Kit提供場景化框架等。他說,現在只需要集成10KB的SDK,寫幾行代碼,就可以實現AR場景的開發。目前RSDZ 3D數據格式已經從成為了一種格式標準。
在環境跟蹤能力方面,對於光照的預測,環境圖紋理的映射、虛擬遮擋等方面均已經實現了應用案例。在SLAM能力方面,AR測量已經可以精確到「釐米級」,並且提升了弱紋理場景表現、平面識別和拓展速度也有一定提升。
李騰躍特別介紹了一個Face AR功能,可以直接通過人臉拍照測算用戶的心率。
在VR 3.0部分,VR Engine 3.0提供了6DoF的交互,並且支持三方設備接入。在VR視頻方面,3.0版本支持了VR音樂、直播等功能。通過Smart Render的升級,VR畫面的精細度也有一定提升。
在交流尾聲,李騰躍說,5G的到來,會給VR/AR帶來非常大的變化,比如高帶寬、低時延的特性,會顯著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並且未來XR的商業的想像空間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