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直有個不好的說法,古人講五月稱之為「毒五月」、「爛五月」。很多年輕人聽到這一說法,都覺得不可思議,無法理解。
五月是個特殊的季節,每逢五月,各種毒蟲會增多,比如說蚊子、蒼蠅之類的。加上氣候轉熱,機體抵抗能力又低,一些年紀大的人就無法撐過五月份。相比之下,五月份的死亡率就要比其他月份更高。
和現在不同,古代的技術有限,面對毒蟲叮咬並沒有好辦法,對生命是會構成威脅的。時至今日,人們拿一些毒蟲,依舊沒有辦法。在忽視的情況下,也會危及到生命,比如說蜱蟲。
很多人對蜱蟲並不熟悉,但它卻被稱為「奪命蟲」。為什麼蜱蟲如此厲害,竟然會奪命呢?今天就來了解下這種小蟲子。
蜱蟲在一些地方又被稱之為牛蝨,經常躲在草叢裡。也有些蜱蟲會寄宿在動物身上,其宿主包含了常見的鳥類、爬行動物等。在宿主體內靠吸取宿主的血液為生,這就意味著蜱蟲會影響到血液健康。
蜱蟲對身體的傷害,也是從血液開始,一旦接觸到蜱蟲,其會吸附在皮膚上,不斷吸食身上的血液。由於蜱蟲爬在皮膚上,就好像一顆黑痣,不會讓人注意,開始時也沒有其他表現,就會讓人忽視。
隨著時間推移,症狀會變得明顯,有發熱、四肢無力、肢體酸痛以及拉肚子等各種異常表現,好似受涼感冒一般。應該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對身體也無影響。關鍵這個蟲子會攜帶病毒。
其中有一種病毒被稱作布尼亞病毒,一旦由蜱蟲傳給人類,並隨著血液進入到身體後,會破壞身上的器官,使得一些器官提前衰竭,人的壽命就會受到影響,有著15%左右的致死率。
為何蜱蟲會在夏季叮人呢?
這和蜱蟲尋找宿主的特性是有關的,蜱蟲有個不尋常的能力,對動物身上散發出來的汗液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質非常敏感。在15釐米遠的地方,就可敏銳地感知到,不斷尋找時機,向宿主身上跑去。
夏季人類的出汗量明顯增多,身上散發出來的汗臭味以及二氧化碳等氣體也會增多。再加上衣服穿得少,完全暴露在空氣上,就為蜱蟲叮咬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夏季對這種蟲子,就需要小心提防。
第一不要穿著短袖在草叢行走,儘量避開鳥類等哺乳動物聚集的地方。如有必要在這些地方行走,要做好保護措施,儘量穿長袖,擦拭身上的汗液,避免汗液味道散發出來。
第二在有了身體不適時,要儘早發現並處理,比如當感到身上突然有了黑痣時,就要仔細觀察是否是小蟲子。在感到噁心嘔吐以及無緣無故拉肚子時,更要提防,此前如果在草叢中行走過,需要儘早就醫檢查。
總之,夏季蚊蟲增多,需要預防的不僅是蚊子,還有其他的一些小蟲子。像蜱蟲這樣的蟲子一旦被咬到,對身體的危害是很大的。儘量做好預防措施,避免在草叢和一些可能存在蟲子的地方活動。尤其是要避免帶著小孩子在這些地方活動,小孩子的抵抗力要比成年人低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