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注意!進入夏季蚊蟲叮咬高發季,小心這些毒蟲!

2020-12-03 騰訊網

夏季蚊蟲活躍,

人極易遭到叮咬感染多種疾病,

嚴重的可致死亡!

在戶外活動或者家裡的時候

哪些蟲子要格外小心呢?

新聞

報導

蜱 蟲

2歲女孩腳趾間多了顆「黑痣」

6月30日,浙江濱江的陳女士(化名)無意間看到家裡2歲的女兒腳趾間有一個黑點,遠看像顆黑痣。 湊近仔細一看,嚇得腿都軟了——女兒腳趾間的黑點,竟然是蜱蟲!沒想到,小朋友光著腳丫在家裡玩,可能埋伏著危險。

野外遊玩蜱蟲鑽進後腦勺

6月15日,家長帶著4歲的嘉嘉到野外遊玩。返回家中,家長發現嘉嘉的後腦勺上有個蟲子。此時,蟲子已經鑽進皮膚裡。試圖移開,它紋絲不動,可見「咬合」的緊密程度。

人體遭到蜱蟲叮咬後,如果沒有得到有效處理,一旦引發蜱蟲病,將會導致嚴重後果。蜱蟲病是被蜱蟲咬傷後,一種較為嚴重的併發症,死亡率高達20%到30%。蜱蟲病可「人傳人」,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被病毒感染。

正確應對方法

醫生提醒市民,一旦發現有蜱蟲已鑽入皮膚,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還容易將蜱蟲的頭部留在皮膚內,造成感染。應儘快找專業醫療機構取出,然後做局部消毒處理。

隱 翅 蟲

十幾個月大的孩子幾乎毀容

浙江海寧市人民醫院接診到了一個十幾個月大的孩子,臉上、手上都是紅斑,表皮上還長出密密麻麻的小膿皰,看了讓人觸目驚心!

圖片來源於大潮網

經醫生仔細檢查,又詢問了孩子的生活情況,發現這個孩子並沒有接觸化學物品,沒有用過含化學成分的護膚品,更沒有服用特殊的藥物。

但醫生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家人會經常抱著孩子去公園散步,公園裡經常有像螞蟻一樣的蟲子出現,根據這些情況,醫生判斷,孩子應該是患上了隱翅蟲皮炎

正確應對方法

如果碰到隱翅蟲,不要拍打,可以吹走或用東西趕走。如果真的不幸中招,在第一時間,用肥皂水對皮膚進行處理,然後用清水洗淨,也可以用爐甘石洗劑或者消炎藥膏,但是皮膚有破損的話,最好不要用。皮膚破損可以購買季德勝蛇藥片來進行處理。當然如果情況嚴重,一定要及時前往正規皮膚科門診就診

實用防蟲手冊

夏天如果到戶外尤其是公園或草坪上玩,最好穿長衣長褲,或者在皮膚裸露部分塗抹防蚊液,避免坐在潮溼處。回家後,仔細檢查衣物上是否有蜱蟲附著,以及孩子的身體是否有被叮咬痕跡。

此外,家裡應該做好防蟲驅蟲工作,裝好紗門紗窗,防止蚊蟲進入屋內,在家裡記得備一些風油精、清涼油等藥物。

這些蟲子也要小心!

↓↓↓

捉一隻獎8元!廣州全城「追捕」的錐蝽,到底是個什麼蟲?

7月5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發文,呼籲廣州居民齊齊「找蟲、找人」——找到錐蝽,找到潛在的美洲錐蟲病患者。

這則消息引發了大家對錐蝽和美洲錐蟲病的廣泛關注。記者採訪得知,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美洲錐蟲病會對人類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危及生命,目前在全球的擴散不容忽視。

那麼錐蟲病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它通過什麼途徑傳播?對人類健康帶來哪些威脅?記者日前對此進行了了解。

錐蝽是何方神聖

2016年,在臨近廣州的順德,發生一起錐蝽叮咬人事件,經調查,這是在順德首次發現並記錄紅帶錐蝽。

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mm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錐蝽在廣州俗稱「木蝨王」,經小範圍調查了解到,在多個區有市民曾見過類似錐蝽的昆蟲,有被叮咬的案例。

美洲錐蟲病主要流行於中、南美洲,由克魯斯錐蟲引起,主要傳播媒介為吸血獵蝽,於1908年由Chagas醫生發現,故稱Chagas病。該病隱匿性極強,隱匿期長達20-30年,難以被發現,重症患者預後不良。

錐蟲病傳染源一旦輸入,極有可能造成本地傳播。美洲錐蟲病以拉美地區最為嚴重,但隨著全球化進程,該病已經擴散到了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已出現病例。

它喜歡躲在哪裡

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通過此次調查,希望清晰了解錐蝽在中國的分布情況,配合相應的措施,爭取將危害降到最低。如果居民們看到錐蝽,請拍照後用礦泉水瓶或其他帶蓋容器裝好,記好採集時間和地點(如20180626,22:00,海珠區海幢街30號608房),聯繫所在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如若確定為錐蝽,疾控部門將提供每隻8元的獎勵金和健康諮詢服務。

哪些地方容易找到錐蝽呢?據廣州市疾控中心介紹,它們多藏身於牆壁或木質物件縫隙等地,在夜間外出活動。晚上,在有林地或田野的畜舍、雞窩等處,易於發現它們的蹤影。也有人說曾在舊木屋、自家花盆旁以及在農家樂的木堆旁發現它。

得了美洲錐蟲病會怎樣

得了美洲錐蟲病有哪些症狀?據介紹,急性期有發熱、顏面水腫、淋巴結炎、貧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結腸及肺、腦栓塞,猝死等發生。

那麼,什麼人可能得錐蟲病?廣州市疾控中心表示,在有錐蝽分布的地區,錐蟲病可經各種途徑傳播,出入過拉美地區的人員,均有可能被感染。

記者了解到,美洲錐蟲病確診率低,無疫苗可以預防,並且到病程晚期沒有特效的藥物,因此,有學者把它稱為「新型愛滋病」。

與愛滋病有何不同

有學者把美洲錐蟲病它稱為「新型愛滋病」,那麼它與愛滋病有什麼不同?

資料顯示,「新型愛滋病」的報導源自美國一教授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雜誌的一篇述評文章,文中稱美洲錐蟲病是被全球忽視的一種熱帶寄生蟲病,呼籲全球加強防控。為引起對該病的重視,作者將該病與愛滋病進行了對比,提出其與愛滋病有很多相似之處。實際上,美洲錐蟲病在病原、治療手段、傳播方式等方面均與愛滋病明顯不同。

其實美洲錐蟲病並不是愛滋病,這種疾病是一種依靠錐蟲叮咬傳播的疾病,並不會像愛滋病一樣廣泛地流行傳播,因為這種疾病最重要的傳染源是錐蟲,而且該病是不會通過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

來源:廣州日報 人民日報 科技日報

【關注】 目前泉州尚未發現過錐蝽,也未發現市民遭錐蝽叮咬的病例

7月5日,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

刊登了一篇題為《我們需要你幫忙,找蟲!找人!》的文章,

呼籲當地民眾捕捉一種名為錐蝽的蟲子。

屆時,

當地疾控部門將以每隻8元的懸賞金,

向捕蟲者提供獎勵。

▲截圖和圖片來源 廣州疾控i健康

小編也趕緊轉發提醒大家

近日,

有市民致電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反映,

其在自家陽臺抓到一隻疑似錐蝽的蟲子。

她十分擔心家人被咬,

並因此感染有「新型愛滋病」之稱的錐蟲病。

為此,

記者前往泉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實。

經證實,該蟲子並非錐蝽,且目前泉州尚未發現過錐蝽,也未發現市民遭錐蝽叮咬的病例。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還表示,錐蟲病不是愛滋病,市民不必過於恐慌。

01

市民在陽臺上活捉一隻疑似錐蝽蟲

近日,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發文,呼籲居民找錐蝽,且懸賞八元一隻。家住豐澤區冬梅社區的張女士關注到該新聞的同時,她更關心的是蟲子背後的信息。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後者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堪稱「新型愛滋病」。

市民抓到疑似錐蝽

「我家裡有兩個小孩,我的小兒子還特別喜歡抓螞蟻等昆蟲來玩。去年還被螞蟻咬到,眼睛都腫了。」張女士說,看到這個新聞後,就十分留心家裡的「飛禽走獸」,沒想到昨天就在自家陽臺的花盆邊上抓到了一隻與錐蝽十分相似的蟲子,為了「驗明正身」,張女士將其裝進玻璃瓶內。「這蟲子看來來很像錐蝽,而且會飛。白天的時候一動不動,到了黑暗一點的地方就活躍起來。」

市民抓到疑似錐蝽

憂心忡忡的張女士將其抓到的蟲子交至記者手上,希望可以驗證該蟲子是否就是錐蝽。「如果是錐蝽,那蟲子為什麼會出現在我家裡?小孩會不會被咬過?對身體是否會有危害?」

02

蟲子並非錐蟲 虛假一場

帶著張女士的一系列疑問,記者來到了泉州市疾控中心一探究竟。該中心地方病慢性病與寄生蟲病防制科工作人員反覆甄別該昆蟲的外形,並向福建省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請教核實,確認該蟲子並非錐蝽。

市民抓到疑似錐蝽

據介紹,錐蝽,因頭部狹長似錐而得名。成蟲體長25mm左右,橢圓形,尾部尖或平,色黑或暗褐,腹部側緣有紅或黃斑。該工作人員說:「市民抓到的昆蟲,體態雖與錐蝽十分相似,但體長還不到10mm,且翅膀顏色幾乎為黑色,腹部側緣也沒有紅或黃斑,可以排除錐蝽的可能性。」

據該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福建省疾控中心一直在研究錐蝽的相關課題,希望可以了解錐蝽在福建的分布及其帶蟲情況,為預防錐蟲病提供科學依據。

該工作人員還說:「如果居民看到疑似錐蝽的昆蟲,可以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將其抓獲,用礦泉水瓶或其他帶蓋容器裝好,帶至泉州市疾控中心鑑別。或者,可致電告知發現疑似錐蝽的相關位置,由疾控中心人員採取相應措施。」

03

科普一下:錐蟲病並不是愛滋病

錐蝽

據了解,美洲錐蟲病是巴西一位叫恰加斯的醫生在1909年首次發現的,因此也叫恰加斯病,是由一種叫做克氏錐蟲的寄生蟲引起的一種可能威脅生命的疾病。它的病媒是錐蝽。人被叮咬後,拍打時會把錐蟲的糞便或尿液抹到叮咬處、眼部、口腔或任何皮膚破損處時,錐蟲就這樣進入了人體。由於確診率低,無疫苗可以預防,並且到病程晚期沒有特效的藥物,因此,有學者把它稱為「新型愛滋病」。

「錐蟲病並不是愛滋病,市民不必恐慌。」該工作人員強調,美洲錐蟲病並不是愛滋病,這種疾病是一種依靠錐蟲叮咬傳播的疾病,愛滋病則是由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主要通過性傳播和血傳播。愛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而錐蟲病的病原體是克氏錐蟲,一種原生動物寄生蟲。且並不會像愛滋病一樣流行傳播,也不會通過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

錐蝽只是錐蟲病的傳播媒介,但並不代表所有錐蝽都攜帶錐蟲。該工作人員表示,若市民被疑似錐蝽叮咬,若發現異常定要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醫。

來源:泉州晚報

相關焦點

  • 東南亞登革熱高發 出遊謹防蚊蟲叮咬
    (原標題:東南亞登革熱高發 出遊謹防蚊蟲叮咬) 新華社深圳
  • 進入秋季蚊蟲叮咬高發 這種小蟲子叮咬切勿自行處理
    但秋天同樣是蚊蟲叮咬高發的季節,最近,西安多家醫院都接診了被蜱蟲叮咬的病例,醫生提醒,如果中了這種小蟲子的招,一定要及時就醫,由醫生進行處理。 蜱蟲又叫壁蝨、扁蝨,棲息在森林、草原等地,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被蜱蟲叮咬後如不科學處理,就有被傳播疾病的風險。
  • 夏天蚊蟲肆虐,千萬小心這幾種蚊蟲,嚴重的可威脅生命
    夏天除了炎熱的天氣讓你心情不爽外,蚊蟲的叮咬也讓人非常頭疼。一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咬紅腫,更嚴重的還可能會傳播一些疾病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夏天一定要做好蚊蟲的防護工作。儘量不讓蚊蟲有可乘之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夏天我們要特別注意的這幾類有害蚊蟲。
  • 重慶進入蚊蟲活躍期 除了蚊子這些害蟲也影響健康
    隱翅蟲 圖片來自網絡如何預防這些蚊蟲呢?季恆青介紹,保持家庭環境的乾燥、潔淨是有效預防蚊蟲的關鍵,家中的角落、衛生間、廚房不要有積水。要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不同蚊蟲叮咬 症狀不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多家醫院皮膚科了解到,每年夏天,因為蚊蟲叮咬到醫院就醫的市民絡繹不絕。不同的蚊蟲對人體的皮膚會造成不同的傷害。蚊子、跳蚤、臭蟲等小昆蟲叮咬後,局部皮膚可能出現紅腫反應,嚴重的會產生紅斑塊、水皰。
  • 夏季要小心提防,別被咬到
    五月是個特殊的季節,每逢五月,各種毒蟲會增多,比如說蚊子、蒼蠅之類的。加上氣候轉熱,機體抵抗能力又低,一些年紀大的人就無法撐過五月份。相比之下,五月份的死亡率就要比其他月份更高。和現在不同,古代的技術有限,面對毒蟲叮咬並沒有好辦法,對生命是會構成威脅的。時至今日,人們拿一些毒蟲,依舊沒有辦法。
  • 重慶已進入蚊蟲活躍期 請收好這份預防指南
    實際上,除了蜱蟲、蚊子,炎炎夏日,人們還有可能接觸到很多會給人帶來傷害的毒蟲,遇到它們要怎麼辦呢?不同的蟲類咬傷後 有不同的處理方法針對夏日時常出現的各種毒蟲,被咬以後應該怎樣處理呢?西南醫院藥劑科的專家介紹,被毒蟲咬傷後,傷口處可能會產生劇痛,引起過敏反應,還可能出現發炎或感染的情況。要及時對傷口的情況進行正確的處置,然後儘快就醫。
  • 夏季蚊蟲多 專家支招防叮咬-上饒日報-上饒數字報-上饒新聞網
    5月的饒城剛剛進入夏季,隨著溫度的升高,蚊蟲也活躍起來。許多市民被蚊蟲折騰得心煩氣躁,家住信州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被一種不知名的小蟲子咬了,更鬱悶的是,被這種蟲咬過後,疼得一夜沒睡好覺。專家告訴記者,叮咬張女士的可能是「飛螞蟻」,近期每天都有人因被各種蚊蟲叮咬而到醫院就診。專家提醒,對於不知名的蟲子,市民要提高警惕,不要貿然打死在皮膚上。
  • 踏青小心這些毒蟲毒花
    原來,一周前,李先生夫妻倆去雲南旅遊,不小心被蜱蟲引上了身。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傳染科主任詹寶豐指出,蜱蟲叮咬容易傳染森林腦炎,患者的常見症狀是發熱、高燒,甚至神智與意識不清楚。蜱蟲還常常攜帶一種名為「立克次體」的病原體,人體感染後的症狀與森林腦炎類似。一些被蜱蟲叮咬的患者可出現血小板減少、臟器衰竭等嚴重症狀,如不及時治療可致死。
  • 還有這些蟲子進入活躍期,千萬要小心
    還有這些蟲子進入活躍期,千萬要小心 2020-04-17 1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蚊蟲叮咬引發丘疹性蕁麻疹,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專家教您應對!
    有的寶媽喜歡夏季,因為在夏季,寶媽們可以為寶寶穿好看的短褲、漂亮的短裙了;但更多的寶媽討厭夏季,因為夏季氣溫高、蚊蟲活動頻繁,寶寶皮膚嬌嫩,很容易出現各種皮膚疾病。 今天,我們為寶爸寶媽們講解一種寶寶在夏季最常見的皮膚病 —— 丘疹性蕁麻疹。
  • 這3種病更容易被蚊蟲招來,需小心
    到了炎熱的夏季容易有蚊蟲滋生的情況,而這些蚊蟲叮咬皮膚之後就會產生局部明顯的瘙癢感,作為人類非常討厭的一種生物。在蚊子叮咬的過程中可能還會傳播某些疾病。因此,平時家裡應該搞好衛生,防止蚊蟲滋生。如果叮咬了愛滋病患者之後,去叮咬健康的人,是否就會導致健康人患病呢?其實,這種擔憂是多餘的。蚊子的叮咬並不會傳染愛滋病。因為蚊子在叮咬的過程中,只會將唾液注入皮膚。愛滋病病毒的傳播需要達到一定的量,單純通過蚊子叮咬吸收血液這種方式,無法攜帶愛滋病病毒導致健康人患病。因此,不需要擔心蚊蟲叮咬會感染該疾病。
  • 孩子溺水、觸電等事故年年發生,這些夏季安全隱患家長一定要留心 !
    家長應教孩子不要隨便按車上的按鈕,以免不小心將自己鎖在車內;同時要掌握一些自救技巧,讓他們學會開車門,或者可以教他們按車喇叭,引起周圍路人注意獲得救助。如果不小心把孩子鎖在車裡,如何處理?1. 教會孩子開鎖。
  • 夏日常見幾種毒蟲,看了這些就知道該如何應對
    夏季毒蟲多,經常有人被咬傷或者蜇傷。被毒蟲咬傷後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必須要引起重視,因為有些毒蟲咬傷人,除了其本身的毒性以外,還可能傳染其他一些細菌。如果能提前了解一些該方面的知識,則會受益匪淺。
  • 好山好水好多毒蟲!住在大溫 要小心這些蟲子 一不留神小命不保
    進入秋季後的大溫,高溫天氣仍在持續,居住在蘭裡的史小姐告訴加西周末記者,她的朋友在上周日的早晨,發現左腳側面被不知名蟲類叮咬,紅腫疼癢,至今未見好轉,可能需要就醫。秋後蚊蟲猛如虎,蟲豸對人們的威脅,依然不容小覷。
  • 蚊蟲叮咬 核酸檢測為陽性!就這樣被感染了?
    近日,有消息稱廣東惠州「惠陽區某小區業主因被蟲叮咬,去醫院檢查時核酸檢測為陽性」引發關注。4月23日,惠州市惠陽區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惠陽發布」通報稱,小區業主被不明動物(懷疑老鼠)咬傷,截至目前,根據其臨床表現及核酸檢測結果,已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該業主8名密切接觸相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3歲小孩腳背起水泡 竟是蚊蟲叮咬惹禍
    夏季是蚊蟲叮咬的多發季節,尤其要防範蟲咬後出現過敏反應。近日,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就接診了這樣一個3歲患兒,最初只是足背局部紅腫,沒想到兩三天後就發展成了大水泡,有的水泡甚至破潰、有液體滲出,家人見狀趕緊帶著孩子來就診,這才知道是蚊蟲叮咬後引起過敏反應患上了蟲咬性皮炎。
  • 市民頻被毒蟲咬傷 專家列常見毒蟲及應對方法
    「近日來,市民被毒蟲咬傷或蜇傷的事件頻頻發生。」7月4日,第八人民醫院皮膚科王主任告訴記者,夏季高溫籠罩,百蟲活躍,每天都會有10來名被咬傷患者前來就醫,而常見的蟲子有蚊子、蜱蟲、隱翅蟲、刺毛蟲等。
  • 夏日常見幾種毒蟲,看了這些就知道該如何應對|蔬菜|除蟲菊|蟎蟲|...
    夏季毒蟲多,經常有人被咬傷或者蜇傷。被毒蟲咬傷後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必須要引起重視,因為有些毒蟲咬傷人,除了其本身的毒性以外,還可能傳染其他一些細菌。如果能提前了解一些該方面的知識,則會受益匪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毒蟲有哪些呢,如果被咬傷要如何應對才能減輕傷害(排名不分先後)1、蚊子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毒蟲就是蚊子 ,幾乎每個人都遭受過蚊子的叮咬 ,被蚊子叮咬後留下的傷口紅腫、癢 、痛十分難受。「尤其是夏季,蚊子十分猖獗。蚊子在叮咬時會分泌一種酸,過敏性體質的人群甚至會有過敏的反應。」
  • 夏季小心這5種蚊蟲 千萬別輕易「拍死」
    夏日炎炎,我們不僅要受酷暑高溫的折磨,還要忍受蚊蟲叮咬之苦。知道嗎,被有些蚊蟲叮了,不僅是皮膚痒痒、紅腫,處理不好還可能危及生命。那麼,夏天,應重點防哪些蚊蟲?被不同蚊蟲咬後,如何針對性地處理?銀川市中醫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雷鳴為我們進行了講解。
  • 農村常見的三種毒蟲,遇到後能躲則躲,小心被咬傷或蜇傷!
    農村常見的三種毒蟲,遇到後能躲則躲,小心被咬傷或蜇傷! 每年夏季有關毒蟲咬傷或蜇傷的事件屢見不鮮,而受傷的一般多為下地幹活的農民。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三種常見的毒蟲,以及遇到後的正確處理方案,希望對廣大農民朋友能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