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溫度補償RTC晶片的基本原理及差異對比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帶溫度補償RTC晶片的基本原理及差異對比

電子產品世界 發表於 2020-02-27 09:30:40

帶溫度補償RTC晶片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其應用涉及電錶、工業、通信等帶有部分嵌入式付費系統的設備、全球衛星導航接收機及其他行業應用。準確計時取決於幾個重要參數,當然其他參數也會影響時間計時精度,但初始精度、長期穩定性、溫度係數這3個參數是最終用戶需要特別關注的指標。

長期以來電子計時一直缺少高精度的解決方案,主要原因是石英晶體的溫度特性較差。本文介紹幾款帶溫度補償的RTC晶片,可以提供獨一無二的高精度計時,價格則與普通的未經校準的實時時鐘(RTC)相當。這幾款器件的推出可以排除當前為提高計時精度而採用的低性價比方案,使得精確計時成為一種標準,而不再是奢望。

基本原理:

晶振是晶體振蕩器的簡稱。它用一種能把電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晶體在共振的狀態下工作,以提供穩定,精確的單頻振蕩。在通常工作條件下,普通的晶振頻率絕對精度可達百萬分之五十。高級的精度更高。有些晶振還可以由外加電壓在一定範圍內調整頻率,稱為壓控振蕩器(VCO)。

初始精度:

初始精度指器件在常規條件下,最初使用時的精度。初始精度主要受振蕩器質量的影響,通常精度越高價格也越貴,比較經濟的方法是根據具體的設計對振蕩器的初始頻率進行簡單補償。通常需要測量振蕩器的實際頻率,計算出校準值,用其補償振蕩器的頻率誤差。補償初始精度的主要困難在於獲得足夠高的振蕩頻率測量解析度。實時時鐘採用的音叉振蕩器在室溫下精度的典型值為±20×10-6,頻率測量的解析度直接影響了時鐘精度的提高,但要獲得頻率的高解析度測量需要大量的累計計數或以極高的精度測量脈衝周期。確定RTC的初始精度後,可以使用軟體補償時間誤差,但這種方法補償的僅僅是已知的時間間隔,不會改變振蕩器的頻率。如果振蕩器輸出用於需要高精度時鐘的場合,這種方法將不適合。

另外一種RTC經常使用的方法是測量基頻,對分頻鏈路進行加、減計數來調節計時頻率。這種方法無須額外的軟體開銷即可提高計時精度,但不能調節基頻。此外,這種方法也需要高精度測量振蕩頻率。以SDIC公司的RTC為例,它採用的方法是通過調節晶體的負載電容來調節晶體的振蕩頻率。這種方法可以補償基頻,有效提高計時精度和方波輸出時鐘的精度,二者工作在同一時鐘源。

長期穩定度:

長期穩定度用來預測器件在整個有效使用期限內的穩定度。提高精度的另一途徑是補償器件的長期穩定度,要求器件在其使用期限內重複測量並進行校準,這種條件在某些場合是可以接受的,但有些應用則無法採納或不便操作。對於不能進行讀寫操作、獨立工作的設備,如電錶,設計人員必須提高振蕩器精度或改變系統結構,以便對其進行讀/寫操作和調節,但是,無論哪種方案都會提高系統成本。

頻率的長期穩定性主要受石英晶體老化的影響,補償這種影響的唯一方法是測量頻率並根據測量結果進行頻率校準或調理。因為晶體老化的程度隨著時間而減弱,影響較大的時期一般在設備運行後的前兩年。晶體工作在高溫環境時會加速老化。晶體安裝在晶片封裝內時,回流焊過程中受高溫影響,會使老化發生一次躍變。但在安裝之後,系統的老化程度會大大減緩。將晶體封裝在RTC晶片內,相對於其他外置晶體的RTC具有更好的老化特性。

溫度影響:

溫度係數是估算由於溫度變化造成的精度誤差。溫度的不穩定和相應的溫度係數是許多應用所面臨的問題,特別是那些工作在寬溫範圍的應用,如室外電錶或水錶。標準的用作RTC時基的32.768kHz音叉晶體的頻率響應與溫度之間的關係為Δf/f=k(T-T0)2+f0。其中,Δf為頻率偏差,f為基頻,k為曲率,T為溫度,T0為折點溫度,f0為折點溫度處的頻偏。

當器件工作在溫度變化較大的環境中,頻率隨溫度的變化將成為影響計時精度的主要因素。標準的±20×10-6晶體每天產生的計時誤差是±1.7s(每年 ±10.3分鐘),如果工作在擴展級溫度範圍,誤差可能達到-150×10-6,每天計時誤差為±13s,每年±1.3h。圖1為晶體振蕩頻率誤差的TC特性。

消除溫度對精度影響的唯一途徑是提供實時的溫度補償。校準程序要準確測量晶體/振蕩器隨溫度的變化情況,並存儲結果。然後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測量晶體溫度,利用存儲的校準信息調節溫度效應。

溫度補償的RTC:

現在市面上常用的帶溫度補償RTC晶片有EPSON公司的RX8025T晶片,Maxim公司的DS3231晶片和SDIC公司的SD3025T晶片等。下表對比3種晶片的主要差異:

上面表格中的3款帶溫度補償RTC晶片都是內部集成了高穩定晶振,輸出的波形都是經過溫度補償校準的。可以顯著提高RTC的初始精度和溫度穩定性。由於內嵌在封裝內的晶體已經經過高溫老化處理所有比分立的晶體具有更好的長期穩定性。精度在-40℃~85℃範圍內都小於±5ppm。

結語:

在帶溫度補償RTC晶片出現之前,可供選擇的方案很難達到精確計時的要求。而且,這些方案都需要投入一定的開發精力,需要用戶校準和附加的開發成本。帶溫度補償RTC晶片的問世,使精確計時不再是一種奢求,而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案。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帶溫度補償RTC晶片的選型和應用
    帶溫度補償RTC晶片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其應用涉及電錶、工業、通信等帶有部分嵌入式付費系統的設備、全球衛星導航接收機及其他行業應用。
  • 一種基於MEMS姿態傳感器溫度補償方法
    的溫度補償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即硬體補償和軟體補償。硬體補償方法主要是改變電路來達到補償效果,但是這種方法會導致電路的複雜化,同時提高了成本。軟體補償方法主要有最小二乘法、BP 神經網絡法、回歸法等。
  • 乾貨|酸度計與電導率儀溫度補償器的原理與區別
    往期精華分享|淺談易制爆危險化學品備案經歷分享|實驗室空氣品質不好?分享|實驗室應該怎樣做平行樣?一篇文章幫你了解!乾貨|化學檢測中檢出限的測定與運用分享|如何才能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緒 論    酸度計和電導率儀是廣泛應用於科學實驗、環境監測和生產環節的一種常用科學分析儀器。酸度計和電導率儀的使用和檢定都離不開各自使用的溶液,而溶液的 pH 值和電導率都與溫度密切相關,當溫度發生變化時,pH 值和電導率會發生不同變化。
  • 基於單片機帶溫度補償的超聲波測距儀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8694.htm本設計以脈衝回波法的超聲波測距原理為依據,AT89S52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結合超聲波發送和接收模塊HY—SRF05,實時LCD顯示。系統採用DS18B20溫度傳感器,把溫度值的變化補償到超聲波的波速中,從而提高超聲波測距儀的精度,降低溫度對測距結果的影響。
  • 高精度溫度晶片Si7051在熱電偶補償中的應用
    王昌世(南昌溫度測控實驗室,南昌 330002)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12/408683.htm  摘 要:熱電偶(TC)測溫是溫控儀必備的功能。TC測溫需進行冷端溫度補償,補償的精度決定著TC的測溫精度。
  • 【輕鬆玩藍牙】序列之13:RTC和比較器
    燈的硬體部分     2.串口的硬體部分  如下圖所示: 青雲 QY-nRF51822 開發板上,通過高質量的晶片CP2102 實現 usb 轉串口,下面是 nrf51822的晶片串口管腳分配:  管腳 P0.08 連接 CTS  管腳 P0.09 連接 TXD  管腳 P0.10 連接 RTS  管腳 P0.11連接 RXD,
  • 帶隙基準源電路的基本原理及仿真分析
    基於該特性,帶隙基準源所採用的基極-發射極結可以被工作在弱反型區的電晶體代替產生低溫度係數的基準源。文獻中提到採用該設計原理的基準源,利用0.13μm工藝的低閾值電壓NMOS管和襯底調整的PMOS管實現其中的放大器。本文所採用的基準源電路利用傳統帶隙基準源的核心電路原理,通過飽和狀態MOS等效電阻對PTAT電流動態反饋補償,基本實現了基準源的穩定要求。
  • 具有高精度的溫度補償電壓發生電路及工作原理
    電路的直流漂移往往決定電子電路性能的好壞,若採取某些補償辦法,便可使電路性能提高。雖然電壓漂移的方向正、負不定,它取決於所用的IC,但只要變化是線性的,便宜可進行補償。電路工作原理基本工作原理「擴大示波器功能的4/8線掃描轉換器」一文相同,但基準電壓和溫度傳感器的接法不同。這裡首先產生穩定的2.5V基準電壓,給溫度檢測二極體輸入約200UA的恆定電流使其置偏,以獲得準確的溫度電壓輸出。
  • 大普通信內置晶體的高精度RTC晶片INS5902
    實時時鐘(RTC)產品主要是實現時鐘計時功能,由RTC晶片與32K晶體配合來共同完成。目前很多電子產品對時鐘計時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那麼如何實現RTC產品的高精度呢?RTC產品的計時精度由RTC晶片和32K晶體共同決定,其中32K晶體有內置和外置兩種形式。下表從影響精度的幾個變量維度,詳細分析了晶體電路外置與內置對各參數影響的處理方式。
  • 講解下一顆晶片的內部設計原理和結構
    今天以一顆 DC/DC 降壓電源晶片 LM2675 為例,儘量詳細講解下一顆晶片的內部設計原理和結構,IC 行業的同學隨便看看就好,歡迎指教! 基準電壓 類似於板級電路設計的基準電源,晶片內部基準電壓為晶片其他電路提供穩定的參考電壓。這個基準電壓要求高精度、穩定性好、溫漂小。晶片內部的參考電壓又被稱為帶隙基準電壓,因為這個電壓值和矽的帶隙電壓相近,因此被稱為帶隙基準。
  • 溫度補償電路功能及原理分析
    傳感器溫度係數比較小時,可用多種方式進行溫度補償,但是如果溫度係數過大,有瞬間漂移,則必須大幅度地補償傳感器的放大係數。本電路的目標是抵消+2%/°C的溫度係數。可在傳感附近安裝半導體溫度傳感器進行溫度補償。
  • 電導率溫度補償的原理
    溶液的電導率與溫度密切相關,因為溫度發生變化時,電解質的電離度、溶解度、離子遷移速度、溶液黏度等都會發生變化,電導率也會變化。
  • 大型航天結構件加工的溫度補償技術
    通過發射筒加工的條件分析和實踐應用溫度補償加工技術,解決了大型鋁合金結構件重要尺寸加工受溫度變化影響而熱脹冷縮的問題。由於工具機是光柵全閉環系統,自身帶溫度補償系統,廠家在工具機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軟體系統根據環境溫度進行工具機精度自動補償。經複查,工具機各方面精度都滿足,不存在問題;零件加工時,刀具和數控程序經過驗證完全適合加工,加工過程中測量值與加工情況相符,加工後測量值也符合工藝要求。 最後將問題定位在環境溫度變化的因素上,進行了如下分析。
  • 基於一階溫度補償技術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電路
    為滿足深亞微米級集成電路對低溫漂、低功耗電源電壓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種在0.25mN阱CMOS工藝下,採用一階溫度補償技術設計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電路。電路核心部分由雙極電晶體構成,實現了VBE和VT的線性疊加,獲得近似零溫度係數的輸出電壓。
  • 可產生±10MV/℃補償電壓的溫度補償發生電路及工作原理
    當直流放大器的失調漂移為線性時,如果把本電路的輸出加到電路中進行補償,就可把失調漂移抵消。本電路與單純的二極體補償電路不同,它可以隨意設定基準溫度和補償斜率,因此,可對整個電路進行調整。電路工作原理溫度傳感器如使用普通矽二極體,大約可獲得-2.2MV/℃的變化量。用OP放大器A1把基準溫度下的正向正降移至零,只把變化部分放大約5倍,獲得+10MV/℃的輸出。OP放大器A2是一個用可變電阻隨意改變增益和極性的電路,可以產生從正到負任何溫度係數的電壓。
  • 淺談傳感器的溫度補償技術
    性能的影響,包括零點漂移、靈敏度隨溫度的變化。介紹了溫度補償的方法,提出了利用單片機進行溫度補償,實驗結果表明,該溫度補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關鍵詞:傳感器2 溫度補償技術 在傳感器的應用中,為使傳感器的技術指標及性能不受溫度變化影響而採取一系列具體技術措施,稱為溫度補償技術。一般傳感器都在標準溫度(20+5)℃下標定,但其工作環境溫度也可能由零下幾十攝氏度升到零上幾十攝氏度。傳感器由多個環節組成。尤其是金屬材料和半導體材料製成的敏感元件,其靜特性與溫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 微流控晶片:流動現象、基本原理及研究進展
    目前,微流控正在向納米流控晶片發展,並且在納米醫學、器官晶片等新領域逐漸發揮重要的作用,一些新的流動現象已引起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極大關注。數字微流控技術基於電潤溼的基本原理對液滴進行各種方式的操控,並構建電極陣列以實現複雜的生物、化學分析,是目前生物微晶片研究中一個極具應用前景的新領域。
  • 微流控晶片:流動現象、基本原理及研究進展
    目前,微流控正在向納米流控晶片發展,並且在納米醫學、器官晶片等新領域逐漸發揮重要的作用,一些新的流動現象已引起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極大關注。數字微流控技術基於電潤溼的基本原理對液滴進行各種方式的操控,並構建電極陣列以實現複雜的生物、化學分析,是目前生物微晶片研究中一個極具應用前景的新領域。
  • 基於溫度補償的高溫度高精度穩定性恆流源
    1 工作原理恆流源是由電壓基準、比較放大、控制調整和採樣等部分組成的直流負反饋自動調節系統。恆流源的設計方法有多種,常用的串聯調整型恆流電源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根據運放的基本原理,有:上式表明:輸出電流由基準電壓Eg和採樣電阻Rs決定。
  • 解讀:大功率LED驅動的溫度補償技術(圖)
    溫度檢測部分採用了矽恩微電子公司生產的高精度數字溫度傳感器SN1086,SN1086可以同時檢測晶片 本身溫度,相當於間接檢測PCB溫度,又能檢測遠端三級管溫度,若將三極體與LED一同焊接在鋁基板上便可以檢測鋁基板溫度。SN1086將檢測到的兩種溫度通過晶片內部的高精度Delta-Sigma ADC進行模數轉換,將溫度的數字結果通過I2C總線的SDA數據線和SCL時鐘線與單片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