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沙群島的最初印象,源於小學課本中《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多麼美好的畫面啊,那時候就打心眼裡對這片神秘海域充滿了無限想像,希望有一天能奔向深邃的藍色裡,看看它真實的面貌。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方,距三亞榆林港約330多公裡,距離文昌縣清瀾港也是約330多公裡。島上沒有熟悉的四季分明,誇張點說,它只有一個季節,就是夏季。當地會按照雨季和旱季來劃分,每年的5月至11月為雨季,剩下的為旱季。畢竟處於海洋中央,實際上旱季也只是雨水稍微少些。避開雨季的颱風前後和旱季偶爾的大風浪,來西沙群島遊玩幾乎不挑時間。
我選擇從海南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碼頭乘船前往西沙群島,開啟跳島遊。風從海面吹來,輪船緩緩向蔚藍的大海深處駛去,一切都那麼新奇,等待著它的神秘面紗被慢慢掀開。目前,西沙群島暫時只對中國大陸公民開放,據說到過西沙群島的人不超過萬人,算是真正人少景美的「海上世外桃源」了吧。
經過一晚上的航行,終於抵達西沙群島的首站也是最重要一站永興島。它是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亦是三沙市政府駐地。儘管來西沙群島之前做了不少功課,當真正踏上此地時,還是被驚豔到了。
永興島的熱帶風情,遠比想像中迷人,湛藍的海水清澈透底,似乎用肉眼就能看清海底的一切景致。加上近處潔白的沙灘與海水交織,遠處鰹鳥展翅翱翔,成片的椰林在海風中搖曳生姿。這份別樣的海島風光絲毫不比馬爾地夫遜色,寧靜氛圍則更勝一籌。
在永興島上流傳有這麼一句話:「去西沙群島不上永興島,不算到西沙;到永興島不上石島,也不算到西沙。」石島也叫螞蚱島、老龍頭等,位於永興島的東北角,不僅是西沙群島中年齡最大的島嶼,也是南海諸島中地勢最高的,這裡幾乎可以360度觀海,寬闊的視野讓石島成為最佳的觀景點,島上熱情的居民極力推薦我到此遊玩。
石島與其他島嶼最大不同在於,它不是由鬆軟的珊瑚礁構成,而是由某些層狀生物砂巖組成,質地非常堅硬。更特別的是,通常砂巖底部會比上面年存在的年歲久遠,石島則剛好相反,這種現象至今在科學上都無法解釋。也許是因為石島的神秘,有人將它稱為西沙群島中的「金字塔」,滄桑的崖體就這麼在驚濤駭浪中矗立了數萬年。
走在石島上,各種千奇百怪的礁石十分吸睛,有的層層疊疊,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雄偉壯觀,還有的礁石上甚至有綠色的仙人掌簇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站在石島的最高處,悠然可見海水的顏色由淺藍向寶藍過渡,成排的海浪拍打著長灘,小小的石島就像永興島放出去的風箏,在潮起潮落中若有似無,忍不住舉起相機將波瀾壯闊的南海風景永遠定格。
設在島上的中國主權碑也是石島的重要地標,曾經在電視上多次看過海軍在此莊嚴宣誓,如今親眼目睹這塊神聖的石碑,不禁被感動。而石島的風雖大,卻反而讓人變得沉靜,就這麼靜靜呆著,時間越久,就越能體會到大海的無窮魅力。
除了石島,永興島上還有許多民國時期留下的人文建築,比如百年的海中燈塔,那點點星光引領著海上的人們找到歸來的方向。當夕陽西下時,永興港的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金色的陽光灑在海面,伴隨著漁民的歡笑聲,感受著海南西沙群島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