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記者3日從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2020海交會)將於12月18日、19日舉行,本次海交會將採用「線下主陣地+線上廣傳播+海外分會場」的辦會形式。線下主會場設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規劃了10個以上展覽展示專區,10場以上專業論壇及活動,展示項目超1200項。同時,2020海交會將著力打造線上會場和海外分會場,致力為歸國熱情高漲的海外留學人員來華創新創業發展鋪路架橋。
近3000名人才攜近3500個項目報名參會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弓鴻午介紹了2020海交會的籌辦情況。據介紹,2020海交會由教育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29個城市(機構)協辦,以「智匯、創新、共贏」為辦會主題,以「面向海內外,智匯大灣區」為辦會宗旨,將以更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智能化的方式為廣大海內外人才搭建開放合作的廣闊舞臺,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致力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斷集聚世界一流的高素質優秀人才隊伍。
弓鴻午表示,2020海交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均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已有近3000名常駐海外工作、留學的人才攜近3500個項目報名參加主會場和海外分會場活動,報名人才覆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23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博士及以上學歷佔54.9%。明珠科學園、鵬城實驗室、4家大科學裝置、4家省實驗室、2家高水平創新研究院,以及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50餘個政府代表團報名參展參會;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預計最終將達500餘家,重點參會單位包括華為、恆大、美的、華發、越秀、滙豐、比亞迪等知名企業,預計帶來崗位需求逾2萬個。
據了解,2020海交會創新辦會模式,由政府全權包幹轉變為市場自主運營、政府指導監管。依託市場化辦會機制,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多元投入,拓展各類合作渠道,引入人力資源、投融資、創業孵化、科技服務等多個行業的專業服務機構,共同搭建平臺,為海外人才、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全鏈條服務。
專業化提升也是今年的一個特點。2020海交會將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海洋經濟等領域,策劃系列生物醫藥專業活動和板塊,如廣州生物醫藥創新研發論壇、生物醫藥展區、防疫抗疫高科技成果展區等,形成政產學研集聚效應,打造生物醫藥行業機構、人才、項目集聚的盛會。另外,廣州「1+4+4+N」高端戰略創新平臺體系中的「1」(明珠科學園)、「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4」個省實驗室、「N」個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將齊聚2020海交會。
「線下主陣地+線上廣傳播+海外分會場」
今年海交會將採用「線下主陣地+線上廣傳播+海外分會場」的辦會形式。線下主會場主要活動包括開幕活動、高端論壇、展覽展示、項目和人才交流、專題活動、實地考察6大板塊,主要邀請已入境的海外人才參加。
其中,高端論壇以現場會議與遠程連線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主要包括了2020灣區論壇——《歸·創》、2020中國科技金融論壇、2020中國科學院科學文化創新講壇「格致論道·灣區」、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盟成員單位座談會暨2020年最具成長潛力的留學人員創業企業發布會、2020灣區海創大講堂等。今年主論壇以「歸·創」為主題,邀請海內外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知名專家學者與留學歸國創新創業人員與會,共話留學人員關注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全球人才發展路徑、科技創新趨勢、大灣區招才引智政策等。
2020年海交會展覽展示分為國內城市創新展、海外人才項目展、科技創新成果展、創新創業服務展4個展區,下設13個主題服務區。主要展示國內各省市招才引智與創新創業環境、海外人才和科技項目、引進人才和項目落地成果、創新創業服務資源。
項目和人才交流板塊包括「花城之夜」交流會、項目路演對接、人才招聘以及相關座談推介活動,開展大會項目和人才交流活動,吸引海外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攜項目參會對接,促進項目開放合作和人才交流。
鑑於疫情狀態下部分人員無法親臨線下會場參與活動的實際情況,2020海交會將開設線上會場,通過全新的數字信息技術實現「智慧展覽展示」「項目對接」「論壇直播」「在線招聘」等功能,為廣泛參與、共享盛會提供便利,大幅提高海內外人才和項目交流合作的實效。
另外,為應對全球疫情狀態下廣大海外人才不便來廣州參加主會場活動的實際情況,2020海交會將在粵港澳大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英國、德國、比利時、以色列、白俄羅斯等地區開設分會場,舉辦項目展示、海外人才招聘、對接交流等線上和線下活動,以海內外聯動的方式擴大海外覆蓋面,為海外人才搭建全方位的、可對接的交流平臺,幫助海外人才深入了解國內各地創新創業環境、人才政策和科技創新成果。
附:什麼是海交會?
海交會的前身是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留交會),已成功舉辦了21屆。大會通過展覽、洽談、論壇和沙龍等一系列活動,為廣大的國內需求單位和海外高層次人才搭建了一個相互了解、溝通、交流的平臺,被譽為國內規模最大、開放度最高、覆蓋所有海外人才的、在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海外人才與科技信息交流平臺,「中國海外留學人員交流第一品牌」。
首屆大會由廣州留學歸國人員發起,於1998年在廣州隆重舉行,303位留學人員參加。從第2屆開始,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人事部(原)、國家僑務辦公室等國家部委相繼加入成為主辦單位。2016年,大會創新升級,擴大海外引智範圍,創新辦會手段,提高辦會水平和實效,將「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更名為「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定於每年12月中下旬在廣州召開。
海交會集人才交流、思想交流、成果交流為一體,設置了包括峰會論壇、展示推介、項目和人才交流、實地考察等幾大相對固定的功能模塊。作為國家級的海外人才交流平臺,22年來大批海外人才通過大會平臺踏上回國創新創業的圓夢之旅。據不完全統計,歷屆大會共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近5萬人,覆蓋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全國各地輸送近5萬個項目。
邁普醫學的袁玉宇和徐弢通過大會邁出理想第一步並獲得資金,企業成為全球生物3D列印技術的領導者;禾信儀器的周振通過大會落戶廣州開發區,10年時間打造全國領先的質譜儀器企業並掌握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廣汽「傳祺」系列汽車研發團隊領頭人陳子棨博士通過大會回國發展;益善生物創辦者許嘉森自耶魯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通過大會找到理想的創業園區,開拓了中國個體化醫療產業;百度集團李彥宏也通過大會得到創業發展的支持。除了引進人才和項目外,大會還直接促成一批與國際接軌的孵化機構、研發機構及服務機構的設立。如首屆留交會後,作為倡議人之一的李大西博士在深圳籌劃創立深圳留學生創業園,成功孵化了朗科、迅雷等一大批明星企業;由廣州格林威治董事長範群主持,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回歸國內而打造的「創業—生活」一體化新型生態孵化模式園區「廣州歸谷科技園」也誕生於第17屆大會。
2019海交會參會人數近3萬人次,集聚美國、英國、西班牙、加拿大、日本、德國等近30個國家的近2000名海外人才參會,覆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金融、環保、管理等多個領域。全國126個政府代表團,116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機構到會,帶來合作項目1761個,職位崗位需求14790個;總體展覽展示面積約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