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山西芮城永樂宮的旅行後,我選擇徒步1.5公裡前往芮城的另一個重量級的景點--廣仁王廟。走了20幾分鐘,就進入了芮城的廣仁王廟。
上圖就是如今通過修復之後的廣仁王廟景區,可以看得出來這些磚石都是後期堆砌的傑作,看起來有些嶄新。如今的廣仁王廟免費開放給大眾,因此在門口登記一下就可以進入。
進入之後有點驚訝,這個景點的遊客很少,整個景點就我一個人,這樣也好那就安安靜靜地欣賞吧。
整個景點非常小,現存的規模要包括了兩座建築,分別是主殿和戲臺。這樣殿堂和戲臺的建造風格在山西的很多建築中都可以看到,比如洪洞的廣勝寺水神廟也是如此。
眼前我們看到的是廣仁王廟的戲臺,在歷史上有過多次的重建和重修記錄,現存的為大清道光二十年重修後的遺存。據說原本戲臺中間還有精美的磚雕,只不過被人盜走,因此如今的戲臺看起來就比較殘破。
轉身後就可以看到主殿-廣仁王廟,當地人也稱為五龍廟,這也是整個景點的精華所在。別看現在整修後的建築看起來有些違和感,但是其木構建築都可是唐代的原物,並且這些木構建築還是中國現存3座半唐代木構建築中的一個,按照建造年代唐大和五年(831)排序的話,它可以排在第二位,僅僅晚於五臺山臺外的南禪寺。所以可以說它是名副其實的國寶級文物。
可以看得出來大殿不算大,五開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呈方形,整個大殿建在高1米的臺基之上,殿周簷柱16根,全部砌入牆內。下圖就是唐代建築中特色的五鋪雙抄偷心造,看起來是不是很簡練。
進入殿內後可以看到一些近代重塑的造像,色彩非常豔麗和這個唐代的建築搭配起來有些違和感。抬頭可以看到唐代的木構建築,殿內無柱,梁架全部露明,同樣非常簡練。
在廣仁王廟主殿的牆上還嵌有兩塊歷史悠久的唐代碑刻。一塊為808年唐憲宗元和期間所立,記錄了縣令於公鑿引龍泉之水灌溉的事情。第二塊則是唐文宗大和六年的《龍泉記》,記錄了曾經修繕五龍廟的歷史。可以說這兩塊唐代碑文為中國研究唐代中期水利發展的歷史有著極大的意義。
既然廣仁王廟如此珍貴,那我就繞著它轉一圈吧。轉彎圈之後,還可以看看新修的展示牆,牆上介紹了山西境內重要的古建築,比如像南禪寺,佛光寺,天台庵等,讓我收穫了很多知識。
總體來說,廣仁王廟的旅遊價值並不高,所以直到如今這裡的遊客依然非常少,但是它的文物價值卻極高,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古建築或者人文旅行愛好者個話,那麼廣仁王廟同樣值得你去打卡。(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