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娘子關城樓上側耳聆聽傳奇典故,
在藏山山水間探訪藏孤勝景,
在大汖古村落裡尋找歷史印記
……
7月28日、29日,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山西晚報社共同推出的
「誰不說俺山西美 金牌導遊帶您遊」主題宣傳活動
走進陽泉。
▲金牌導遊和山西晚報記者開啟山城陽泉之旅
陽泉,古稱漾泉,
因古時有五處泉湧流不斷而得名。
陽泉地處山西東大門,
被稱為中共第一城,
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
是中國著名的無煙煤產地,
素有「煤鐵之鄉」之譽。
陽泉也是山西省旅遊業集中區,
有「天下第九關」娘子關和藏山等
人文和自然資源。
在為期兩天時間的活動中,採訪團探訪了陽泉著名的娘子關、藏山、大汖古村等景區。由國家導遊大師牛剛、山西省金牌導遊員王瑾攜各景區金牌導遊員(講解員),帶著廣大網友線上遊覽了山城陽泉的經典景色,領略了這顆太行明珠的別樣魅力。
▲國家導遊大師牛剛(左)、省金牌導遊員王瑾(右)
搭檔直播
據統計,在90分鐘的直播時間裡,直播間累計吸引134.6萬人次圍觀,同時最高在線人數10.5萬人。目前,在一直播平臺,搜索並關注「山西晚報」,即可回放觀看直播全程。
現在,
就讓我們透過
這些娓娓道來的文字、意境濃濃的圖片,
再次回到山城陽泉,
重溫那裡的風土,那裡的人情。
▲山西晚報8月7日報導版面
▲山西晚報8月7日報導版面
往期報導回顧
▼
▶ 391萬人次圍觀!金牌導遊變身「主播」,帶網友「雲」遊華人老家!
▶ 金牌導遊帶您遊·首站 || 汾水之濱,追尋華夏的根祖,探訪嚮往的生活
▶ 金牌導遊帶您遊·第二站 丨在古都大同,攬雲岡千年傳奇,享方特歡樂時光
娘子關:
沉浸太行水鄉 感受北國江南
娘子關山清水秀,風光秀麗,境內到處是水鄉澤國,懸流瀑布,形成了「太行水鄉、北國江南」的天然美景。
從古到今慕名而來的遊客不斷,許多名人在娘子關憑弔、題詠,如韓愈、元好問、司馬光、李自成等,使娘子關名聲遠播於海內外,也豐富了娘子關的歷史文化內涵。
▲娘子關關城
【景區名片】
娘子關位於太行山脈中段,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屬山西省平定縣管轄,是山西的東大門。娘子關古稱葦澤關,宋初改稱娘子關。
娘子關在我國歷史上是著名關隘,有天險之稱,為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以雄關、險道、崇山、秀水聞名於天下,有天下第九關之稱和北國小江南之美譽。娘子關是我國古代「先秦九塞」「太行八陘」之一,是出入太行山的重要通道。
【金牌導遊說】
目前,娘子關景區的核心遊覽景點主要分為四部分:娘子關關城、平陽湖、瀑布和水上人家。
▶ 娘子關關城
娘子關是歷史上著名的關隘,沿坡而上,青石路上處處分布著深淺不一的小圓坑,這是因為,歷史上關內長期有士兵駐守,將士們需騎馬出入,客商們用馬匹運送貨物,日久天長,就形成了馬蹄坑。
隨著歷史朝代的更迭,娘子關不斷改變她的容顏,現存的關門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所建,後在1986年翻修。門楣鐫刻「京畿藩屏」四字,為保護北京,防蒙古部族由西而來的侵擾。東邊是以陡峭的山勢壘就的高大城牆,西邊為懸崖峭壁,百丈深淵,崖底綿河水環繞。
您不妨想像一下,這條惟一進出關城的古坡石道,在那標槍和檑木滾石做武器的古代戰爭中,只要有一將在城上守關,關下縱有萬夫強攻也休想進來。
▲娘子關金牌導遊員段海燕(左)、省金牌導遊員王瑾
在關城城樓上搭檔直播
進入城門,登上關城城樓,這是當年將軍檢閱士兵,瞭望敵情的地方。如今,站在關城上,憑欄眺望,河的北面有點將臺(建於隋代),有烽火臺在炮臺山上。再向遠處望,會看到一座造型別致的鐵橋,那是1903年法國人設計修建的,上面沒有焊口,全是鉚釘,橋面為窄軌鐵路。連接關城向東,是一條依山勢壘就、呈七十度斜坡的高大城牆,為明崇禎七年建的三等磚牆,現保留僅有30多米長。
娘子關在歷史上為兵家所重,每個歷史朝代都設有重兵把守。在近代史上,清末晉東辛丑之戰,抗日初期的娘子關防禦戰、百團大戰,解放戰爭的攻堅戰都發生在這裡。
——山西省金牌導遊員 王瑾
▶ 平陽湖
平陽湖位於娘子關綿河河谷,建於1999年9月。湖面全長1.5公裡,平均深度3米左右,呈葫蘆形。由橡膠壩蓄水而成。壩長50多米,是一處利用自然地形建造的峽谷平湖。
娘子關因關而名,以水而秀,峽谷中有許多象形石,如神龜渡河、大象戲水、牛鼻懸崖、還有青蛙歸巢等。最為奇特的是,南北兩崖各不相同,南崖泉水垂流,鍾乳多姿、石質多孔,呈黃褐色,沒有層紋,故稱糖糊石,北崖卻如刀劈一樣的石灰巖層,形成鮮明的對比。
▲平陽湖景色
明清時期,娘子關商業繁榮,商家雲集,懸崖上曾有500多米長的興隆街,有各種店鋪近百家,是當時晉冀京津有名的商業樞紐。20世紀初,正太鐵路通車後,娘子關商貿更加繁榮,解放後,正太鐵路改為石太電氣化鐵路。
遊客可以乘船遊覽平陽湖,在湖面上欣賞兩岸的風光。岸上還有50多畝的石榴樹。這裡主要栽種酸甜兩種石榴,味道特別好,聽村中老人講,因為有娘子關甘甜的泉水澆灌,才能種出這麼好的石榴。
——娘子關景區金牌導遊員 段海燕
▶ 娘子關瀑布
娘子關泉水天下聞名,據建國初期水文資料記載:當時娘子關境內有較大泉眼32個,小泉眼星羅棋布,遍布綿河河谷。其中,娘子關瀑布位於娘子關城堡下的懸崖之上,下臨綿河,是全國十大水簾洞瀑布之一。
娘子關瀑布古稱澤發泉、懸泉,又因瀑布後有一天然溶洞而稱水簾洞瀑布。水簾洞瀑布是幾萬年以前因地震而形成。使原本一體的太行山脈發生斷裂、沉降形成峽谷,娘子關河谷海拔最低,僅300米左右,上遊較大的補給,是豐富的地下水至此噴湧而出,形成瀑布。
▲娘子關瀑布
從古至今,娘子關瀑布名聲顯赫,歷史上有很多名人來此遊覽、題詠。如元好問的《遊承天懸泉》,王世貞的《娘子關》,喬宇的《瀑布泉》等,郭沫若《過娘子關》寫道:「娘子關頭懸瀑布,飛騰入谷化潛龍,茫茫大野銀鋤陣,疊疊崇山鐵軌通,回顧陡驚溶碧玉,倒流將見吸長虹,坡地二十六萬畝,跨過長江待望中。」
常言道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娘子關人早在解放初期,就在水簾洞建起了電站,後因流量減少,改為綿河水電站。1986年建成,裝機容量400千瓦,當時解決了娘子關的生活和農業用電,現已和國家電併網。1912年,孫中山遊娘子關,留下一句話「山水相連,山高關雄,水好可澆田發電。」
——國家導遊大師 牛剛
▶ 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位於娘子關村東部,村中因有咕嘟泉、水咕洞泉等大小泉眼30餘處,泉水紛紛擇地而出,匯成小溪,在大街小巷東回西繞,穿庭過院,永不停息,房屋大多建在水邊,形成了水在門前流、人在水上住的特色,所以稱水上人家。繞村而過的泉水一年四季恆溫,保持在18℃左右,是當地人洗衣、孩童玩耍的好地方。
▲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流域面積較大,泉水經過近百戶人家,其中葡萄樹院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一進院門,咕嘟泉從院中流過,院內有一棵幾十年樹齡的葡萄樹,枝莖葉肥,主幹長達3.5米,藤長20多米,每到夏天葡萄樹把整個院子遮得嚴嚴實實,院內濃濃綠蔭,腳下泉水潺潺,精緻的石桌石椅,構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農家情趣。
院中還有古老的水磨。水磨是以水為動力,通過水的流動,形成落差,衝轉鐵輪帶動石磨轉動,主要加工玉米面。
娘子關水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歷史留下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物質文化遺產。自宋、元以來,娘子關人充分利用天然泉水,因勢利導地創造了水磨、水碾,使豐富的水利資源造福於鄉民,形成了獨特的水磨文化。鼎盛時期,娘子關地區有水磨、水碾、河磨80餘盤,晝夜不停地加工糧食和木粉,除了服務娘子關周邊地區外,所生產的木粉遠銷北京、天津、山東等地。
——娘子關景區金牌導遊員 段海燕
【遊覽線路推薦】
上拉可看完整版路線推薦��
遊覽線路一:「水鎮—懸瀑—關城」娘子關景觀攬勝環線
具體線路:娘子關遊客中心—水上人家—清泉趵突—興隆古市—關城集散廣場—關城古道—宿樓雄風—關廟曉鍾—長城迎旭—烽臺夕照—將臺攬勝—懸泉洩玉—雲中棧道—千米懸瀑—鐵橋飛雪—綿山煙雨—畫舫春波—挑戰虹橋—溪泉花風—娘子關遊客中心
遊覽線路二:平陽湖千米懸瀑景觀環線
具體線路:娘子關遊客中心—溪泉花風—挑戰虹橋—綿山煙雨—鐵橋飛雪—千米懸瀑—雲中棧道—懸泉洩玉—畫舫春波—平湖秋月—娘子關遊客中心
遊覽線路三:水鄉人家風情體驗環線
具體線路:娘子關遊客中心—水上人家—清泉趵突—興隆古市—時光隧道—娘子關遊客中心
藏山:
探訪藏孤勝地 重溫忠義之路
這裡不僅有千峰疊障、山光水色瑰麗的秀美風景,還有依山傍壁而築與自然景觀珠聯璧合、相映成趣的古剎建築,但最為人們熟知的,卻是那個流傳了2600多年的中國古典故事。因為這個故事,這裡被很多人看做忠義文化的象徵,山中藏著歷史、藏著故事、藏著文化,這就是趙氏孤兒的藏身地——藏山。
旅遊不僅是看風景,還是感受文化的過程。一段忠義佳話,成就了巍巍藏山,藏山藏得住人,卻藏不住美景,藏不住嚮往的腳步,不妨沿著歷史故事的脈絡,品味藏山文化的厚重。
▲藏山一景
【景區名片】
藏山古稱盂山。坐落於太行山西麓、陽泉市盂縣城北18公裡的長池鎮藏山村東。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朔被晉國公殺害,趙氏死前將遺腹孤兒託付給門客程嬰,程嬰捨去己子,攜趙氏孤兒趙武潛入盂山藏匿15年,後人將盂山改名藏山,並立祠祭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俯瞰藏山
【金牌導遊說】
藏山風景區是趙氏孤兒發源地、三晉歷史文化名山,因春秋時期藏孤救趙而聞名遐邇,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公元前597年,奸臣屠岸賈追名逐利,妄圖獨攬晉國大權,迫害趙盾國卿趙盾一家,唯趙盾兒媳莊姬公主懷有身孕,隻身一人逃回娘家晉王宮,生下了趙家唯一的後代趙武。程嬰攜趙氏孤兒千裡迢迢逃往盂山藏身避難十五年,才保下趙氏一脈,景公得知實情並戳穿屠岸賈陰謀,最終為趙家平反昭雪。後人將盂山改為藏山,藏山因藏孤、救孤、育孤而得名。
▲藏山一景
藏山與趙氏孤兒是不可分割的歷史標記。歷朝歷代,山以史傳,史以文傳,中國最具經典價值的古典悲劇之一《趙氏孤兒》從這裡寫就。18世紀中葉,最早走出國門的《趙氏孤兒》由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改編為《中國孤兒》在歐洲上演,轟動了世界舞臺。藏山藏孤救趙的忠義歷史,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精華,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藏山風景區金牌導遊員 牛靜宇
【遊覽線路推薦】
上拉可看完整版路線推薦��
藏山風景區的主要遊玩景點,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前山與後山。
前山,擁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蹟。最為著名的古蹟就是藏山廟,又被稱作「文子祠」,以趙武之諡號趙文子命名。現存的古建築中除寢宮為元代所建外,其餘大都是明嘉靖、萬曆年間和清代多次修葺與增建的。藏山廟大小三十多處亭臺樓閣皆倚山傍壁而築,氣勢雄偉。祠廟坐北面南,依次將山門、牌樓、戲臺、鐘鼓二樓、東西碑房、正殿、寢宮、梳洗樓等主體建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附屬建築置於院落之外,是按照宮廷建築的特徵而設計的。其主體藏孤洞建築文子祠,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藏身地,當年電影《趙氏孤兒》拍攝時,就是在這裡進行取景的。此外,還有飲馬池、碑文廣場、迎賓瀑等景點。
藏山祠東峰山腳,有一處天然溶洞。洞頂清泉款款溢出,四時不絕,被譽為「晴巖滴翠」,通稱為「滴水巖」。春秋季節,水注如簾,幽若仙境;盛夏雨季,暴瀑飛簷,珠裴四濺;隆冬之時,冰柱倒懸,宛若瓊玉世界。愛國志士顧炎武冬遊至此,曾詠一詩:「空山三尺雪,匹馬向荒榛。窈洞看冰柱,危峰遲日輪。水邊寒啄鶴,松下晚樵人。恐有孤兒在,尋幽一問津。」後由山西省書法家朱焰書寫並刻於滴水崖左壁上。
藏山風景區的後山,則屬於登山愛好者的勝地,這裡的景點主要是自然風光,仙人峰自然保護區就在後山。去後山可從南天門進入,這裡位於笏峰東側。從藏山祠下沿「之」字形石徑盤繞而上,可直達南天門,繞山一圈再從北天門下山,大概需要2-3個小時。仙人峰自然保護區內,植被覆蓋率很高,林內蒼苔密布,枯藤盤繞,有龍爪梢、連理松、抱石櫟等景觀,這些自然景觀與山上的仙人亭、太行亭、觀景亭、玉皇亭、拜佛亭等人文建築相互映襯,別有一番意境。
除了以上這些景觀之外,藏山還擁有滑索、玻璃棧道、玻璃滑梯等遊樂設施。此外,每年的農曆四月十五日為藏山廟會,每逢廟會期間,遠近遊人蜂擁而至,絡繹不絕,成為藏山最熱鬧的時節。
【遊覽提示】
1.來藏山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有關藏山的歷史故事,增加遊覽時的沉浸感與體驗感;
2.通過景區檢票口後,可乘坐小交通前往核心景點;
3.要到南天門需要通過很多臺階,而後山的道路也略微陡峭且路程較長,比較適合體力好的人;
4.由於落石工程,碑文廣場北側至藏孤洞西側沿線目前暫時封閉;
5.藏山山高林密,蚊蟲眾多,建議大家穿長衣長褲,做好防蚊蟲的措施。
大汖古村:
走進太行深處 追尋千年傳奇
太行深處有人家,但太行人家長啥樣,或許你並沒有切身體會。但是,當你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深深淺淺的溝壑,伴著山水相融的景致,一路來到大汖古村,你一定會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太行深處,什麼叫深山人家。
山水為汖,村如其名。大汖古村,坐落在陽泉盂縣太行山深處,是一處山水相伴的「世外桃源」,是一座歷經千年的古老村落,這裡描繪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好「畫卷」。走進這裡,不管是山水奇秀的太行景象,原汁原味的古村民居,還是熱情淳樸的民風鄉韻,都會讓你沉浸其中,不舍離開。
▲大汖古村全貌
【景區名片】
大汖古村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梁家寨鄉,據考證早在金代就已有人居住,有1400多年的歷史。2015年,大汖古村被評為中國傳統古村落,其擁有獨有的自然風貌和奇特的建築風格。
【金牌導遊說】
▶ 大汖古村山水相伴 問路要說成「大『càn』」
在當地,人們對有山有水,巖石筆立,形如斧削,落差較大,山澗傾瀉,瀑布飛揚的地方,習慣上稱之為「汖」,簡言之,就是有水有山、山清水秀之處為「汖」。大汖村前面的深溝內有三處「汖」巖,分別稱為大汖、二汖、小汖,像大汖村,就因為位於大汖處而得名。
大汖古村四周環山,通往古村的路途中,高山峽谷、叢林密布,滿是山水相映的景致,而且,古村對面的兩座大山又成龍虎相對,龍虎交界之處,形成了山泉飛瀑,所以,大汖古村可以說村如其名,是名副其實的山水相伴的古村落。
▲古村周圍是山水相映的景致
有很多遊客都會好奇,「汖」字究竟該怎麼讀?這個由山水組成的上下結構字,《康熙字典》裡的標準讀音為「pìn」,而按照當地人們的發音,這個字讀「càn」。如果大家到盂縣要問路怎麼去大汖村,一定要用「càn」音,若用「pìn」因問路,那大多人就不知道你問的是哪個村了。
▶ 古槐生長巨石之上 枝繁葉茂神奇千年
走進大汖古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古槐,舊枝新葉,蒼勁聳立,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粗壯的枝幹至少需要三個人才能合抱。看似聳立在巖石之上,其根部生長之奧秘令人猜測不透。
大汖古村有「四奇」,房舍奇、道路奇、大樹奇、石佛奇,其中,樹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古樹生長在幹石山莊。大汖古村是建在一整塊巨石山上的村莊,樹木很難生長,然而據鑽探取樣後測定,村口這棵大槐樹已有千年以上樹齡,可以說是大汖古村歷史演變的活化石,也是大汖村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因此大汖人也稱其村落為「千年古樹村」。
▲村口千年古槐
據村裡的老人講,當年日本人曾在這裡燒殺搶掠,還燒毀了幾座民居,村口這棵大槐樹遭到火焚,但是不久就又恢復枝繁葉茂,此外,還有那些長在石縫中的崖柏、各種不知名的灌木叢也是生生不息。
大汖古村每年舉行的祈雨、求神、禮神等活動都是在村口的古槐樹下進行的,而因其神奇延續千年,這棵古槐樹也成為諸多遊客來到大汖古村的許願樹。
▶ 古村建築層疊錯落 宛如一座「小布達拉宮」
從古槐樹處抬頭,整個古村建築依山就勢、坐南朝北。整體建築就坐落在一塊斜坡狀的巨大巖石上,自上而下,隨山勢以半椎式形式展落下來,鱗次櫛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造型別致。村裡小路彎彎曲曲,石階遍布全村,連接著各家各戶,仿若迷宮。遊客們把這裡賦予了很多美妙的別名:「盂縣深山裡的布達拉宮」「雲貴高原式山寨」「石頭城」……按照在大汖發現的石佛背上刻的文字算,大汖村至少有1400多年的歷史。
▲古村仿若一座「小布達拉宮」
整個大汖古村現有50餘座小院落,500多間房屋,所有房屋都是由石頭、黏土蓋在巖石上,用石頭壘壁,用黃泥抹牆,木頭搭頂,再鋪上青瓦。細細觀察每一家房子,飛簷鬥拱,雕梁畫棟,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其中,具有南國風情,酷似南方的吊腳樓的小型木閣樓尤為顯眼,木閣樓上層住人,下層儲物,經濟實惠、冬暖夏涼、造型美觀。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整個村落坐落在一整塊巖石上,人們無需開挖地基,鑿平根基即可建造瓦房、樓房、窯洞、樓窯組合房等,由於根基連著山體,十分堅固。
▲國家導遊大師牛剛與村民韓雙牛老人交談
在大汖古村,家家戶戶由彎曲和深淺不一的小巷相連,阡陌交通,曲徑通幽。四通八達的小巷幾乎都用青石、石板鋪砌等而成,險陡之處則由人工在巨石上鑿刻出臺階。進入古村,遊客會有一種穿越時空、與世隔絕、返璞歸真的感覺。
▲古村石階小巷
——大汖古村金牌導遊(講解員) 鮑亞楠
【遊覽提示】
1.最佳觀賞點:近觀大汖古村全貌可以登上村後觀景臺,遠觀大汖古村,不妨登上懸空酒店和咖啡廳,站在這裡北望古村,古村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深山懷抱裡,別有一番韻味,而且,從這裡南望便是梯田景觀,壯觀唯美;
2.大汖古村還有水映欄橋、龍棗、神石天機、楊抱槐、竹橋觀汖、飛臺觀汖、飛仙廟等景點值得遊玩;
3.村口村民家中會提供農家樂服務,想吃地道農家菜可以選擇這裡就餐;
4.遊客在石房小街可以品嘗到地方小吃,還可以買到紅薯、粉條、豆腐等純天然的大汖特產。
送你們個彩蛋吧!
《金牌導遊之天上人間》
��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或在一直播搜索「山西晚報」,
關注活動更多精彩回顧!
誰不說俺山西美,金牌導遊帶您遊!
更多活動內容,
請持續關注山西晚報報導!
編審:山西晚報 胡斌
採寫/攝影: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麗娜 張彩雲 柴旭暉
部分圖片為網絡綜合
視頻拍攝/製作:山西晚報 胡斌
原標題:《在山城陽泉,藏孤洞中敬忠義,娘子關上嘆神勇 || 金牌導遊帶您遊·第三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