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繼網紅樓之後,浦東這輛網紅巴士又要在全國火了,在這裡能感受到中國的偉大
摘要:與鮮亮的外表相比,「四史巴士」內部則更像一個溫馨的「課堂」。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30年來浦東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也成為了學習「四史」的天然課堂。
21日上午,一輛紅色大巴從浦東開發開放的原點——浦東大道141號緩緩駛出,上海首條「四史巴士」線正式投入運營。坐上這輛巴士,市民將踏上一場名為「初心」的旅程,一路閱讀小陸家嘴地標背後的故事,感受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回顧浦東30年來的偉大曆程。
沉浸式學習令人難忘
「四史巴士」全身以熾烈的紅色為主基調,車頭顯眼處印著「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白色標誌,「學習四史」四個大字則在車頭和車身兩旁佔據著醒目的位置。這樣一輛與眾不同的巴士,行駛在繁華的陸家嘴金融城裡,回頭率很高,常常引得路人投來好奇的眼光。
與鮮亮的外表相比,「四史巴士」內部則更像一個溫馨的「課堂」,踏上巴士,選好座位落座,一堂沉浸式的「四史」學習教育課就此開始。在駕駛座背後,面向乘坐者,巴士運營方放置了一個大型顯示屏,年輕的講解員站在屏幕旁,時而在屏幕上播放著浦東30年來的老照片、舊視頻,時而指著窗外直插雲霄的摩天大樓,用幽默活潑的方式講述著一段段浦東開發開放不為人知的故事,歷史與當下仿佛在此刻交匯,巨大的反差讓聽講者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就是「四史巴士」不同於傳統固定學習陣地的地方。巴士課堂是一個移動的「四史」學習平臺,通過邊行車、邊參觀、邊講課、邊互動的學習形式,讓 「四史」學習的過程更具代入感。當巴士途徑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時,窗外是大氣磅礴的銀都大廈,車內講解員不失時機地說道,「當年陸家嘴集團拿出全部3000萬的企業註冊金,為引入人民銀行這頭金融『領頭羊』做好各項準備。就因為當年的孤注一擲,今天陸家嘴才擁有30萬金融從業人員,870多家各類金融持牌機構,成為馳名海內外的國際金融城。」
車輛駛過上海中心時,屏幕上出現了一張手繪的「百樓圖」,原來這是1994年陸家嘴工作人員的集體創作,代表了陸家嘴人當年的憧憬,那就是希望世紀大道兩側今後有一天能雲集100幢大樓。「今天,陸家嘴地區每年稅收過億的大樓就有100多幢,其中有四幢樓的稅收在去年突破了50億元,當年陸家嘴拓荒者的心願早就實現了。」說到此處,年輕講解員的語調也不自覺地提高了一些。
就這樣,一路講、一路看、一路學,不知不知覺中40分鐘過去了,「四史巴士」最終在浦東東岸老白渡濱江站停下,一段難忘的學習之旅暫告一個段落。
還將推出3條精品線路
講好浦東故事,開好「四史巴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實現了車內講解與車外景觀的完美融合,巴士課堂的創作團隊用了半年多時間,精心編寫了生動有趣又不失嚴謹的「四史巴士」課件。40分鐘的講解內容分為「歷史選擇了浦東」、「從一隻羊到30多萬金融從業人員」、「從超級CBD到世界會客廳」、「從上交所鳴鑼到科創板落地」等九個板塊,涉及20餘個地標建築、30多個浦東故事、超100頁圖文解說、7000字文稿,每詞每句都由團隊反覆斟酌、精心打磨。
團隊負責人陸洋說,為了精準了解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的發展歷程,團隊成員翻閱了幾十萬字的文字資料,包括《中國傳奇:浦東開發史》、《浦東史詩》等書籍以及近百份報紙新聞,讓參與者更直觀地感受到在開發者的拼搏下,浦東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的巨大變化。
此外,巴士課堂還收集了各類小知識,比如東方明珠的建成首創了銀團貸款的模式,陸家嘴中心綠地被稱為世界上最昂貴的綠地,還包括小陸家嘴的時尚打卡地、市民娛樂休閒的好去處等,讓整堂「巴士課堂」既「高大上」又「接地氣」。
這樣別開生面的黨課教育形式也受到了許多浦東老開發的讚賞。在巴士試運營體驗過程中,浦東新區原副區長王安德有感而發,他說這是「四史」教育中的一次創新,也是一次溫故而知新的過程。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舒榕斌則說,「巴士課堂」從時間和空間上重溫了浦東開發開放之路,讓人身臨其境,即使是當年的親歷者,也倍感震撼。
「四史巴士」正式投入運營後,將逐步面向各級黨組織和企事業單位開放,各單位可通過「浦東觀察」APP預約報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初心之旅」,未來「學習四史——重走浦東開發開放之路」巴士課堂還將推出3條精品線路,包括浦東「使命之旅」,聚焦上海新三大任務的「創新之旅」,深讀浦東功能區獨特開發模式的「開放之旅」。到2021年年底,全新定製的路線將陸續上線,通過新穎的形式、鮮活的案例、生動的體驗,探索「四史」學習的「浦東經驗」,力爭成為上海「四史」學習教育中的優質品牌。
(責編:嚴遠、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