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外泌體可介導CRISPR/Cas9系統靶向切割B型肝炎病毒基因組...

2021-01-08 生物谷

 

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相關(CRISPR associated,Cas)蛋白9 (CRISPR/Cas9)技術是基於細菌內的獲得性免疫機制改造而成的,其通過一條單鏈嚮導RNA(single guide RNA,gRNA)來識別特定的DNA序列,並引導具有核酸內切酶活性的Cas9蛋白剪切DNA雙鏈。與鋅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和轉錄激活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等基因編輯技術相比,改良後的CRISPR/Cas9系統僅由gRNA和Cas9蛋白兩部分組成,具有操作簡單、實驗周期短、成本低等優勢。

為了明確轉染了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及其相關蛋白9 (CRISPR/Cas9)表達質粒的細胞所分泌的外泌體中是否存在單鏈嚮導RNA(gRNA)和Cas9蛋白,並探索CRISPR/Cas9系統能否通過外泌體的細胞間傳遞,實現對周圍細胞靶基因的編輯,北京大學王傑, 陳然, 魯鳳民將CRISPR/Cas9表達質粒轉染至HuH7細胞中,收集細胞培養上清液,差速離心法濃縮和純化外泌體,通過電鏡和馬爾文雷射散射粒度測定儀分別測定外泌體的形態和粒徑,並利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和蛋白質印跡法分別檢測gRNA和Cas9蛋白水平。(2)將分別轉染1.2×B型肝炎病毒(HBV)表達質粒和HBV特異性CRISPR/Cas9表達質粒的HuH7細胞進行共培養。2 d後提取細胞內HBV DNA,經PCR擴增後測序。

結果發現,轉染CRISPR/Cas9表達質粒的HuH7細胞所產生的外泌體中不僅存在全長gRNA和Cas9蛋白,並可在細胞間傳遞其基因編輯功能,實現對周圍細胞HBV基因組的破壞。

作為一種潛在的遞送系統,外泌體可通過攜帶有功能的gRNA和Cas9蛋白在細胞間傳遞CRISPR/Cas9系統的基因編輯功能。這一現象也提示我們,在利用CRISPR/Cas9系統進行基因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攜帶有gRNA和Cas9蛋白的外泌體對周圍及遠端組織細胞的潛在影響。(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20(第五屆)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20Exosomes?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利用CRISPR/Cas9系統治療HBV感染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6年7月27日/生物谷BIOON/--B型肝炎病毒(HBV),簡稱B肝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屬於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給全球帶來嚴重的疾病負擔。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 Crispr/cas9 系統有三種類型,研究得最為透徹的是第二種類型[2]。在細菌防禦反應中,外源性DNA會被切割成很多小段,插入到CRISPR位點旁,然後被轉錄成Cr-RNA前體,繼續通過剪切變成成熟的 Cr-RNA 。相應的反義鏈上會經過轉錄和轉錄後加工,形成一個互補的 traCr-RNA ,跟Cas9核酸酶形成核蛋白複合體繼續識別和切割入侵的外源 DNA[2]。
  • ...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個基因組中的任何位點
    如今,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基因編輯系統進行了改進,使得它幾乎不再受到這種限制,從而有可能潛在地靶向整個人類基因組中的任何位點。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是一種免疫防禦策略,被細菌用來切割入侵病毒的DNA。為了使得這種CRISPR-Cas9系統發揮作用,一種稱為Cas9的細菌防禦蛋白會尋找一個較短的稱為間隔序列鄰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的區域,這個區域存在於病毒DNA中,但不存在於細菌DNA中。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抗CRISPR蛋白介導的細胞周期特異性Cas9激活系統,圖片來自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0, doi:10.1038/s42003-020-01340-2。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
  • 2019國自然熱門寵兒——CRISPR/Cas9技術
    早在2013年,基因編輯 CRISPR/Cas9 技術就被《科學》列為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是發展最為迅猛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技術的優勢已經顯而易見,它不僅同時靶向多個靶點,切割效率高,而且設計簡單,簡明的鹼基互補設計原則,識別不受基因組甲基化影響,適應面廣。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2020年5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自然界中,細菌利用CRISPR作為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的侵襲。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成功地利用這一自然現象,發現了細菌中的CRISPR蛋白--其中最廣泛使用的是Cas9酶。Cas9與嚮導RNA(gRNA)相結合,能夠靶向結合、切割和降解特定的DNA序列。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抗CRISPR蛋白介導的細胞周期特異性Cas9激活系統,圖片來自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0, doi:10.1038/s42003-020-01340-2。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
  • 經過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
    如今,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基因編輯系統進行了改進,使得它幾乎不再受到這種限制,從而有可能潛在地靶向整個人類基因組中的任何位點。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是一種免疫防禦策略,被細菌用來切割入侵病毒的DNA。為了使得這種CRISPR-Cas9系統發揮作用,一種稱為Cas9的細菌防禦蛋白會尋找一個較短的稱為間隔序列鄰近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的區域,這個區域存在於病毒DNA中,但不存在於細菌DNA中。
  • AASLD2015:B型肝炎治療有望進入RNA幹擾時代
    通過多年的積累,人們逐漸發現隱藏在宿主細胞內的HBV cccDNA是病毒賴以複製生存的關鍵。慢性B型肝炎至今尚未找到徹底治癒的藥物,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近年來,很多學者正努力尋找抗HBV新策略。通過多年的積累,人們逐漸發現隱藏在宿主細胞內的HBV cccDNA是病毒賴以複製生存的關鍵。
  • 魯鳳民團隊在CRISPR/Cas9系統通過外泌體傳遞其基因編輯功能研究...
    然而,由於缺乏合適的遞送系統,限制了CRISPR/Cas9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目前,CRISPR/Cas9系統的遞送方式主要包括:物理方法、病毒載體和非病毒載體。其中物理方法難以在體內使用,病毒載體則存在著潛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因此目前許多研究聚焦在非病毒載體上。如何安全有效地將CRISPR/Cas9系統遞送至生物體內並發揮其基因編輯功能,仍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
  • B型肝炎簡述
    HBV的感染性並非與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一致,在一些能夠滅活HBV感染的條件下,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仍可較好保留。 B型肝炎的基因組結構HBV的基因組是已知DNA病毒中最小的,僅含3200bp,組成獨特的帶有部分帶有單鏈區的雙鏈DNA環狀模式。
  • B肝在研新藥Cas9,法國科學家研發,靶向基因組永久性變化
    我們使用這項基因編輯新技術CRISPR/Cas9來靶向HBV基因組,並研究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後,B肝病毒複製模板cccDNA的命運。:法國研究人員在新感染HBV的HepG2細胞中,建立核糖核蛋白(RNP)傳遞系統,以表達HBV受體NTCP。
  • 醫藥生物技術 | 揭秘未知的罪魁禍首——非甲非B型肝炎背後的故事
    未知肝炎成因不明在B肝病毒被發現以後,很多國家的血庫都對供血者實行了強制性的B肝表面抗原篩選,希望藉助此措施降低輸血後肝炎的發病率。然而事實並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輸血後肝炎依舊時常發生。直到1970年代末,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等人終於確定,除了B型肝炎之外,還存在其它類型的肝炎,也可通過血液傳染。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CRISPR-Cas9是一種在細菌中首次發現的酶,可以經編程後在精確的基因組位點上切割和修復DNA,因而被稱為「分子剪刀」。它可用於校正存在缺陷的DNA鏈,而且目前正在臨床試驗中測試它抗擊癌症、血液疾病和遺傳性失明的效果。這種技術被認為具有治療數千種人類遺傳疾病的潛力。
  • 乙型病毒性肝炎
    B肝疫苗的應用是預防和控制B型肝炎的根本措施。簡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本病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壯年,少數患者可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 2020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盤點肝炎最新研究進展
    肝炎是A型肝炎病毒(HAV)、B型肝炎病毒(HBV)、C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導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為嚴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導致的肝炎造成的。
  • 荷蘭研究人員繪製出B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組成圖
    荷蘭研究人員繪製出B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組成圖 2008年07月31日 13:41 來源:科技日報 ,繪製出了B型肝炎病毒的結構與組成圖。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院院刊》和《應用化學》期刊上,將使科學家更進一步地理解並對抗B型肝炎傳染。該研究方法也能用於分析恐怖分子可能使用的生化武器所含的病毒。   為更好地理解並對抗病毒感染,有必要在分子水平上仔細檢查病毒。科學家可利用質譜儀技術來識別分子,這種技術也可用於法醫調查中的塗料痕跡鑑定。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CRISPR/Cas9 系統作為細菌和古細菌的獲得性免疫系統, 通過 RNA 介導特異性的切割外源遺傳物質, 用以對抗入侵的病毒和質粒。
  • 諾獎解讀|發現C型肝炎的故事:從非甲非B型肝炎到治癒
    Rice 三人 獲獎,獲獎理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從發現C型肝炎病毒到治癒C型肝炎的故事非常像一部經典懸疑小說的情節。先是令人費解的罪行,接著是對嫌疑人的漫長追捕,最後是對作惡者的嚴厲打擊。儘管故事還沒有完全結束,但與C型肝炎的鬥爭已經演變為現代科學研究中最偉大的成功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