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技術 | 揭秘未知的罪魁禍首——非甲非B型肝炎背後的故事

2020-12-07 澎湃新聞

2020年10月5日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教授,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大家知道,病毒性肝炎有五型,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經由糞口傳播,乙、丙、丁型主要經由血液傳播。其中,C型肝炎病毒是導致C型肝炎的病原體。那麼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B肝表面抗原篩選無效?未知肝炎成因不明

在B肝病毒被發現以後,很多國家的血庫都對供血者實行了強制性的B肝表面抗原篩選,希望藉助此措施降低輸血後肝炎的發病率。然而事實並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輸血後肝炎依舊時常發生。

直到1970年代末,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等人終於確定,除了B型肝炎之外,還存在其它類型的肝炎,也可通過血液傳染。由於當時還不了解它的病原體是一種還是多種,所以哈維籠統地稱之為非甲非B型肝炎。

同時,他們還將非甲非B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注射到最接近人類的靈長類動物——黑猩猩體內,也會引發非甲非B型肝炎。這表明黑猩猩可以作為非甲非B型肝炎的實驗動物模型。科學家們通過陶瓷濾器將患者血清中可能含有的細菌濾除,發現過濾後的血清仍然能使黑猩猩致病,以此確定了病原體應當是一種(或幾種)病毒,而非細菌。

撥開迷霧,基因揭示C型肝炎病毒

1982年病毒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教授開始主持非甲非B型肝炎病原體的研究。按照傳統策略,尋找病原體的最好辦法是首先找到該病原體所產生的蛋白,但經過多人、長時間的工作,實驗均宣告失敗。於是他決定採用在當時剛剛發展起來的基因克隆方法,直接尋找病毒的遺傳物質——核酸(DNA或者RNA)。

霍頓將一份被注射非甲非B肝炎患者血漿而患病的黑猩猩的血漿,用超速離心分離出核酸,再將RNA轉化成DNA,並與經過切割的λ噬菌體載體混合,使之形成重組DNA分子,得到基因文庫。該文庫含有大約幾百萬個噬菌斑,其中包含大量的重組DNA分子,每個分子帶有一個外源基因的插入片段。

他們用針對非甲非B型肝炎病毒蛋白質的抗體,從這幾百萬個菌落中去釣出那些含有病毒蛋白質的噬菌斑,找到病毒基因。經過幾次失敗,他們分離出6個可能帶有外源基因的重組噬菌體。

其中是不是有帶有病毒基因的重組噬菌體?

後續的測試將這6個克隆的基因一個接一個地排除……輪到最後一個克隆基因了,實驗記錄本上的編號是5-1-1。奇蹟發生了,該噬菌斑竟然並非來源於黑猩猩宿主的基因組,而是一個前所未知的基因,極有可能就是新病毒!

隨後的6個月裡進行的一系列測試終於沒有令人失望。5-1-1號克隆的確來自一種新病毒的RNA。雖然只是病毒基因組的一小段,但這足以讓人們感到興奮。他們再接再厲,很快就以這個小片段作為突破點,從基因文庫中把與它重疊的新病毒RNA片段逐一找到,拼接成完整的病毒RNA。霍頓將新病毒正式命名為C型肝炎病毒。

霍頓的工作之所以意義重大,不僅在於他發現了一個臨床醫學上十分重要的新病毒,還在於他開創了一條搜尋未知病原體的全新途徑,啟迪了其他新病原體的發現。

基因工程助力,開發C型肝炎診斷試劑

發現C型肝炎病毒以後,霍頓團隊當即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將病毒基因轉移到大腸桿菌和酵母菌中,製造出病毒蛋白質 ,將其作為抗原,來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針對它們的抗體。他們發現,這樣的抗體只存在於患有C型肝炎(即非甲非B型肝炎)的黑猩猩血清中,而不在患有甲型或B型肝炎的黑猩猩血中。這表明,這樣製造出來的病毒蛋白質可以用來製作作為[y1] C型肝炎的診斷試劑!

1990年,C型肝炎診斷試劑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並用於美國血庫供血者的篩選。

構建病毒基因組,C肝病毒終得證實

儘管霍頓得到的C肝病毒基因克隆為開發C肝檢測試劑鋪平了道路,但要想證明這一新病毒的確是非甲非B型肝炎的病原體,還必須將克隆的病毒基因組接種到黑猩猩中,看一看是否能引起非甲非B型肝炎。

1996年,萊斯教授(Charles Rice)試圖進行這一工作,但是沒有成功。通過實驗分析,他發現C肝病毒RNA分子的末端有個特別的結構,在被克隆的C肝病毒基因組中丟失了。萊斯構建了新的C肝病毒基因組克隆,將RNA分子末端的這個結構添補回去,並將這個「完整」的病毒RNA注射到黑猩猩肝臟內,但黑猩猩依舊沒有得肝炎。

萊斯進一步研究發現,克隆得到的C肝病毒基因組中有一些突變。他分析比較了一大批克隆得到的病毒RNA分子,找到每一個存在變異的位點,並在這個位點上選用最普遍的公用核苷酸來嘗試修正突變造成的變異,最終構建出C肝病毒的一個「共有基因序列」。當把把[y2] 這個新構建的C肝病毒注射到黑猩猩體內後,果然引發黑猩猩患肝炎!這一重要突破不僅坐實了C肝病毒就是非甲非B型肝炎的病原體,而且為C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到此,C肝病毒的發現終於可以圓滿地畫上句號了。

從哈維•阿爾特教授命名非甲非B型肝炎,到霍頓教授克隆出C肝病毒基因,再到萊斯教授將該病毒注射給黑猩猩使其患上C型肝炎,證明所克隆出的C肝病毒確實可以引起C型肝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也為人類探索病毒的奧秘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作者:藥葫蘆娃醫藥生物技術科普組

終於等到你……

「點讚」回歸,和「在看」共享半壁江山……

「分享」「點讚」「在看」,一個都不能少……

趣味健康科普知識怎能獨享?

原標題:《醫藥生物技術 | 揭秘未知的罪魁禍首——非甲非B型肝炎背後的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諾獎解讀|發現C型肝炎的故事:從非甲非B型肝炎到治癒
    未知的罪魁禍首肝炎(Hepatitis)即肝臟的炎症,長期以來一直伴隨著人類的歷史。不幸的是,肝炎的症狀對許多人來說十分熟悉,包括腹痛、疲勞、黃疸(皮膚和眼睛發黃)等;在許多嚴重的病例中,還會出現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直到20世紀,科學家才發現大多數肝炎病例是由感染肝臟細胞的病毒引起的。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三位科學家
    相關報導:發現C型肝炎的故事:從非甲非B型肝炎到治癒(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Harvey J。 Alter,英國科學家 Michael Houghton 和美國科學家Charles M。
  • B型肝炎簡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傳染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等腸道外途徑傳播,由人傳播給人;成年人感染多數自愈;幼兒感染則易成為慢性感染和/或發展為慢性肝炎,甚至導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細胞癌。
  • 至今也沒有疫苗的C型肝炎病毒,為什麼還能斬獲2020年諾獎?
    為什麼本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和病毒性肝炎的預防呢?要知道,肝炎中危害最大的可是B型肝炎,且早在1976年就得過一次諾獎了。這也就表明還有第三種肝炎病毒,且這種新病毒可通過受感染的血液傳播,並可能導致慢性感染和肝硬化,且在成年人身上出現的機率遠高於B型肝炎,而且患者很少出現急性症狀,這可能意味著這種疾病在出現明顯的感染跡象之前,可能會陷入一種慢性狀態。在接下來的15年裡,這種疾病背後的罪魁禍首一直不為人知,因此這種疾病被簡單地稱為非甲非B型肝炎。
  • 亞盛醫藥IAP抑制劑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II期...
    聯合恩替卡韋治療慢性B型肝炎(CHB)的II期臨床研究已經在中國完成首例患者給藥。該項研究為一項國際多中心、開放性的Ⅱ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APG-1387聯合恩替卡韋用於初治或經治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並計劃全球多國共入組104例患者。
  •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 B型肝炎的注意事項
    肝炎就是肝臟發炎了,如果程度嚴重的話,是非常有可能引起肝癌或者肝硬化的,你知道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嗎,B型肝炎表面抗體的病因有哪些呢,B型肝炎表面抗體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下面通過文章來尋找答案吧。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至於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呢,其實就是機體受HBsAg刺激而產生的相應抗體,它可以與HBsAg結合在一起,然後在體內或者是其他免疫系統共同作用下清除病毒,用來保護機體不再受HBV的感染。所以抗-HBs是具有特異性保護功能的中和抗體,有抗-HBs,表明機體已產生免疫力。當抗-HBs可以在血清中檢出時,HBsAg從血清中轉陰已有2周左右。
  • 醫藥生物技術 | B肝疫苗的「前世今生」
    ,醫學家們就開始尋找引起B肝的病原微生物,但是花了20多年的時間仍沒有結果。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目前已確定的肝炎病毒有五型,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主要表現為慢性肝炎,並且可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 B型肝炎表面抗體定量測定值超高
    在臨床上,B型肝炎表面抗體既是一種保護性抗體,也是一種中和性抗體。剛出生的正常人,B肝五項全部為陰性。在注射B肝疫苗後,B肝病毒外表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發生的抗體,能中和掉B肝病毒的感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體遭受B肝病毒的突擊。那麼,檢測報告中B型肝炎表明抗體定量測定值超高是怎麼回事?  人們在通過注射的疫苗產生的抗體,會隨著外界的各種因素而慢慢消失。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對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B型肝炎病毒核心相關...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對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B型肝炎病毒核心相關抗原(HBcrAg)檢測試劑盒不予註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2-28 10:25 來源: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
  •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發展中國家發病率高,據統計,全世界無症狀B肝病毒攜帶者(HBsAg攜帶者)超過2.8億,我國約佔1.3億。多數無症狀,其中1/3出現肝損害的臨床表現。目前我國有B肝患者3000萬。B肝的特點為起病較緩,以亞臨床型及慢性型較常見。無黃疸型HBsAg持續陽性者易慢性化。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背後——人類與肝炎病毒的千年激鬥
    這些事實讓當時的醫學工作者們認識到,經口傳播和血液傳播可能是肝炎致病原發生流行的主要途徑,且這兩種肝炎背後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機制。 1947年,經口傳播的肝炎被明確地命名為A型肝炎,而經血液傳播的肝炎則被命名為B型肝炎,人類與肝炎的鬥爭進入了新階段。
  • B肝檢查的那些事兒|B型肝炎病毒|肝功能|膽紅素|-健康界
    3.甲胎蛋白升高一定是肝癌嗎?甲胎蛋白(AFP) 升高對早期篩查肝癌很重要, 但並不是其升高就代表一定是肝癌,還應結合影像學的檢查,特別是超聲波、CT/磁共振等。肝臟明顯炎症時, AFP也可升高。4.肝功能正常,肝臟就沒有病變嗎?
  • 醫藥生物技術 | B肝疫苗的「前世今生」,從「澳抗」到B肝疫苗
    驚喜,「澳抗」的發現自從20世紀40年代發現血液能傳播B型肝炎後,醫學家們就開始尋找引起B肝的病原微生物,但是花了20多年的時間仍沒有結果。1963年,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博士在篩選血樣時偶然發現,一位血友病患者的血清可以與一位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血清發生反應。
  • 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是什麼意思 你明白了嗎
    大家對於肝炎都是很了解的,特別是一些嚴重性的肝炎,也會趁機傷害人的身體呢,你知道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嗎,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是什麼意思呢,B肝表面抗體陽性要打疫苗嗎,一起來看看文章內容介紹吧。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是什麼意思當B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刺激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人體免疫系統中的B淋巴細胞分泌出一種特異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體,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異地結合,然後在體內與人體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護人體不再受B肝病毒的感染,故稱表面抗體為保護性抗體。
  • 10μg和5μgB型肝炎疫苗與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阻斷B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效果觀察
    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阻斷B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的效果觀察全文
  • 成軍:B型肝炎病毒的異質性及臨床意義
    成軍:B型肝炎病毒的異質性及臨床意義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丁香園」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丁香園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