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規化驗檢查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因此檢查非常重要。肝臟功能檢查是最基本的一項檢測,可以反映肝臟功能基本狀況;甲胎蛋白是肝癌檢查指標之一;血常規檢查對肝炎病人也非常重要。
血液生化學檢查通常包括血常規、肝功能檢查、凝血酶原時間(PT)及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膽鹼酯酶、甲胎蛋白(AFP)的檢測等。
1. 血常規
包含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以及血小板等。B型肝炎患者檢查血常規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檢查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是否明顯降低,考慮是否存在肝硬化及脾功能亢進。以及在幹擾素抗病毒治療前及治療中,應定期檢查血常規,看是否存在明顯的副作用,並幫助決定是否需要調整幹擾素劑量或療程。
2. 肝功能檢查
是最基本的一項檢測,它是通過各種生化試驗方法檢測與肝臟功能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以反映肝臟功能基本狀況。肝功能檢查項目通常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天門冬氨酸
氨基轉移酶(AST) 、血清膽紅素、血清白蛋白等的檢查。
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的指標: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等, 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標。
反映膽紅素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指標:主要包括血清膽紅素,通常血清膽紅素水平與肝細胞壞死程度有關,肝細胞變性壞死,膽紅素代謝障礙或者肝內膽汁淤積時,可以出現血清膽紅素的升高,但需與肝內和肝外膽汁淤積所引起的膽紅素升高鑑別。肝衰竭患者血清膽紅素可呈進行性升高,每天上升>1倍正常值上限(ULN) , 可>10xULN。
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主要包括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膽鹼酯酶及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等,可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對了解病情輕重和監測肝病發展有參考價值。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可有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在肝臟合成,白蛋白半衰期長,而前白蛋白半衰期短,由於半衰期短,肝臟疾病時血清前白蛋白的變化較血清白蛋白的變化更為敏感,其血清含量的改變能敏感、快速地反映肝功能損傷,是肝功能早期損害的敏感指標。
PT是反映肝臟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標, PTA是PT測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對判斷疾病進展及預後有較大價值,近期內PTA進行性降至40%以下為肝衰竭的重要診斷標準之一, 降至20%以下者提示預後不良。凝血酶原活動度正常值75%~1009凝血酶原時間正常值為12~14秒。
3.甲胎蛋白(AFP)
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生化檢查, 監測AFP的目的就是要早期篩查肝臟腫瘤。AFP明顯升高通常見於肝癌,但也可提示肝細胞壞死和肝硬化的肝細胞再生, 故應注意AFP升高的幅度、動態變化及其與肝功能變化的關係,應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肝臟超聲顯像等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4. 其他
對於常規化驗檢查還應包括尿常規和腎功能的檢查,因為部分B型肝炎病人可同時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藥物(如阿德福韋酯)引起的腎臟損害。
常見問題
1.肝功能檢查就是轉氨酶的檢查嗎?
肝功能檢查不只是主要包括谷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AST) 等轉氨酶,還包括膽紅素的檢查和血清蛋白等的檢查。評價肝臟功能的指標還應包括凝血酶原時間。
2.轉氨酶正常就代表肝功能正常嗎?
如果轉氨酶正常,還應該看膽紅素、血清蛋白還有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等是否正常。
3.甲胎蛋白升高一定是肝癌嗎?
甲胎蛋白(AFP) 升高對早期篩查肝癌很重要, 但並不是其升高就代表一定是肝癌,還應結合影像學的檢查,特別是超聲波、CT/磁共振等。肝臟明顯炎症時, AFP也可升高。
4.肝功能正常,肝臟就沒有病變嗎?
肝功能正常,並不能說明肝臟就沒有病變,而還應同時進行肝炎病毒特異性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這樣才能準確地說明肝臟有無病變。
二、B型肝炎特異性化驗檢查
B型肝炎特異性化驗檢查包括B型肝炎「兩對半」檢查和病毒定量檢測。
1、B型肝炎「兩對半」」檢查是明確是否感染B型肝炎以及感染的具體情況
B型肝炎兩對半是最常用的檢測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標誌物, 其包括表面抗原(HBsAg) 和表面抗體(抗-HBs) 、e抗原(HBeAg) 和e抗體(抗-H Be) 和核心抗體(抗-HBc) 。其檢查意義在於:檢查是否感染B型肝炎病毒及感染的具體情況。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是已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標誌。
B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是對B型肝炎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既往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但已經清除病毒,或者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產生了保護性抗體。血清中B型肝炎表面抗體水平越高,保護力越強。
e抗原(HBeAg)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體內可查出e抗原,它的陽性說明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傳染性強。
e抗體(抗-H Be)陽性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代表病毒的複製活動減弱,病量減少,傳染性降低,但仍具有傳染性。另一種是病毒變異能產生或很少產生HBeAg, 但病毒水平仍然比較高。
抗-HBc-IgM陽性提示B型肝炎病毒複製,多見於B型肝炎急性期,但亦可見於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 抗-HBc總抗體主要是抗-HBc-IgG, 只要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無論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體多為陽性。
「大三陽」通常是指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e抗原(HBeAg) 、核心抗體(抗-HBc) 為陽性。
「小三陽」通常是指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e抗體 (抗-H Be) 、核心抗體(抗-HBc) 為陽性。
2、病毒定量檢測
病毒定量檢測指的是B型肝炎病毒DNA的定量檢測, B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直接反映B型肝炎病毒複製的活躍程度以及傳染性。
通常我們說的病毒定量檢測指的是B型肝炎病毒DNA的定量檢測, B型肝炎病毒DNA是B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直接、特異性強和靈敏性高的指標, B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直接反映B型肝炎病毒複製的活躍程度以及傳染性, B型肝炎病毒DNA濃度越高表明病毒複製越活躍,因此對慢性B型肝炎的診斷、治療適應證的選擇及評估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病毒定量檢測我們可以了解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存在的數量、B型肝炎病毒是否複製、B型肝炎是否傳染及傳染性有多強、肝功能異常改變是否由病毒引起、判斷病人是適合用哪類抗病毒藥物、判斷藥物治療的療效等。目前,常用的B型肝炎病毒DNA檢測方法是PCR方法, 根據檢測方法的不同, B型肝炎病毒DNA的檢測值有兩種單位國際單位/毫升(IU/ml) 或拷貝/毫升(copies/ml)表示,通常兩種單位的換算是1國際單位相當於5~6拷貝,例如,2000國際單位相當於10000拷貝。
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B型肝炎病毒基因也在發生著快速的變異,甚至發生耐藥。B型肝炎病毒耐藥、變異已成為B型肝炎治療的一大挑戰。因此必須檢測B型肝炎病毒DNA和進行病毒耐藥檢測,通過檢測可以知道患者病情發展、抗病毒的效果以及敏感度,從而提高藥物對抗病毒的作用。
常見問題
1.已經做了兩對半和肝功能檢查,為什麼還要查病毒定量?
兩對半、肝功能和病毒定量檢測是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的情況,它們之間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查病毒定量非常重要。
2.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病毒都已經轉陰了,為什麼還要查病毒定量?
當血液中病毒定量檢測依據檢測不到的時候,肝組織中仍然有病毒在複製,但一般的病毒株被抑制時,特別的耐藥的病毒株仍然在複製,突變的病毒複製達到一定水平時,在血液中就可以檢測到。所以,在治療過程中,病毒被抑制後又重新出現,要考慮是發生耐藥的。
3.兩對半檢查全部為陰性,是否可以不用擔心了?
兩對半檢查全部為陰性說明沒有感染B型肝炎,但為了預防感染,建議注射B型肝炎疫苗。
三、肝臟影像學檢查
1、 超聲波、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
直接、方便、無創,醫生用來觀察你的肝臟形態是否正常。要對自己的狀況進行完全的評估,除了接受上述檢查外,還需要查看肝臟的形態是否正常。超聲、CT和磁共振三種方法都可以對肝臟、膽囊、脾臟等臟器進行掃描顯像,明確肝臟和其他周圍器官的位置是否正常、肝臟的形態有沒有明顯的變化(腫大、縮小、結節、腫塊、囊腫、膿腫、寄生蟲等)、肝臟周圍的器官情況如何(脾臟增大、門靜脈、胰腺腫脹、膽道擴張、膽道結石等)。這些影像學掃描都是非損傷性的,自己在清醒狀態下平躺著就可以完成。肝臟的影像學掃描非常重要,尤其是有助於篩查和診斷肝硬化、肝癌、結石和寄生蟲異物等病變。
常見問題
1.超聲波、CT和磁共振成像檢查各有什麼不同?
超聲波檢查利用超聲波成像,最為簡便、快速,適合常規普查,清晰度和解析度稍低一些,不容易區分良性和惡性的腫塊。CT及磁共振分別利用X射線和電磁輻射掃描成像,獲得的圖像清晰、解析度高,通過顯影劑可進一步提高鑑別能力,用於肝臟形態的精細測量和肝癌的確認。
2.三種影像學檢查需要一起做嗎?
應根據病情,主診醫生來判斷做什麼檢查。通常可先做超聲波檢查,如果發現肝臟有問題,再做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AFP異常的患者, 應該做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 避免超聲波檢查漏檢早期的小肝癌。
2、肝臟硬度檢查
是採用脈衝彈性波探測肝臟的硬度和彈性,醫生用來觀察肝臟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情況。在肝臟疾病的早期階段如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階段,通過查血化驗和超聲波、CT/磁共振等形態掃描往往沒有特別的發現或提示,除了肝穿刺活檢檢查,很難對肝臟的纖維化程度做出評價。瞬時肝臟彈性測定(Fibro Scan)是近年發展的一種新技術,採用脈衝彈性波探測肝臟的硬度或彈性,以測定數值的高低來評價肝臟的硬度和彈性,可間接反映肝纖維化程度,但其測定成功率受肥胖、肋間隙大小等因素影響,其測定值受肝臟脂肪變、炎性壞死及膽汁淤積的影響。這種無創、無痛、快速和直觀的肝纖維化檢測新方法受到大家的歡迎。
1.超聲波檢查和肝硬度檢查能相互替代嗎?
不能。超聲波檢查只能看肝臟有沒有腫塊、硬化結節和異物,無法判斷肝臟硬度。肝臟硬度檢查可觀察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但不能判斷肝臟有沒有腫塊、硬化結節和異物。
2.肝臟硬度的數值高是否意味著肝臟已經「硬化」了?
肝臟硬度數值高不一定表示肝臟就「硬化」了。肝臟瞬時彈性檢測(用一種叫Fibro Scan的儀器測定) 的測定成功率受肥胖、肋間隙大小等因素影響,其測定值受肝臟脂肪變、炎性壞死及膽汁淤積的影響。
四、肝穿刺活檢檢查
肝穿刺活檢檢查是了解肝臟疾病真實狀況最客觀、最直接的診斷方法,可以發現肝臟病變的性質、肝損害的程度和肝纖維化的階段,是了解肝臟疾病狀態的金標準。
肝穿刺活檢檢查是用一種直徑1~2mm(毫米)的細針在肝臟中抽取一段很小的肝臟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肝臟組織的細微病變情況。由於大多數肝臟疾病普遍累及整個器官,這一小塊抽取檢查的組織通常可以代表整個肝臟病變的情況,在顯微鏡下可評估肝臟的炎症和纖維化程度,明確發現肝臟病變的性質(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遺傳代謝性肝病、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癌等)、肝臟炎症的程度(G1~G4四個級別,數字越大越嚴重)和肝纖維化的階段(S1~S4四個級別,數字越大越嚴重)
1.為什麼要做肝穿刺活檢檢查?
儘管前面提到的血液檢查、超聲波、CT、磁共振掃描檢查和肝臟硬度檢查能獲得相當有效的信息,但是肝穿刺活檢檢查是了解肝臟疾病狀態的金標準,雖然肝穿刺取出的肝組織樣本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肝臟的狀態。肝穿刺活檢檢查獲得的信息,對醫生確定治療方案、評估治療效果和判斷疾病未來發展趨勢有重要意義。
2.什麼情況下不適合做肝穿刺活檢檢查?
當病情危重、凝血功能差、有大量腹水的病人,不適合做本檢查。此外,有肝血管瘤的病人,以及不能保持安靜和配合的病人等其他醫生判斷不適合做肝穿刺活檢的情況,也不適合做本檢查。
3.肝穿刺活檢檢查有風險嗎?
肝臟再生功能很強大,肝穿刺活檢檢查抽取的肝組織很小,對肝臟功能沒有實質性影響,是一種低風險的常規檢查手段。
4.肝穿刺活檢檢查前需要注意什麼?
肝穿前後7~10天內應避免服用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如阿司匹林、華法林等)。肝穿刺活檢檢查前應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包括常規肝臟生化檢查、凝血功能檢測、血常規檢測和腹部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