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肝—肝硬化—肝癌,號稱肝三部曲,這個發展過程很多人都知道。不少慢性B型肝炎患者、B肝病毒攜帶者總是惴惴不安,擔心肝臟悄無聲息的發生硬化,而自己卻不知道。如何能儘早發現肝硬化,其實檢查手段是比較多的,臨床上通常會綜合運用。
1.彩超 彩超是目前發現早期肝硬化最常用的手段。在彩超中,肝硬化可表現為:肝表面不光滑、甚至凹凸不平,左右葉比例失調,肝實質可見結節狀不規則回聲。嚴重者還會出現脾大,門靜脈擴張,腹水等。
2.Child-Pugh分級 Child-Pugh分級是診斷肝硬化常用的分級方法,根據症狀和肝功能檢查進行打分,項目包括:白蛋白、膽紅素、凝血酶原時間、腹水、肝性腦病5項。有專門評分表,5-6分為早期肝硬化,≥7分,中晚期肝硬化。
3.抽血查肝纖四項 肝纖維化四項中透明質酸(HA)、Ⅲ型前膠原肽、IV型膠原、層粘連蛋白等,如明顯升高,也支持肝硬化。IV型膠原在肝纖維化時出現最早,數值高低能反應肝纖維化程度。
4.APRI評分 這個評分是通過抽血化驗患者的肝功能和血常規,然後取出其中的AST(轉氨酶)和PLT(血小板)按公式計算。APRI評分=(AST+ULN*100)/PLT(10^9) AS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ULN=AST的正常值上限(一般為40)。如果APRI評分>2分,提示已經發生肝硬化了。
5.腹部增強CT 增強CT對於肝硬化和肝癌的診斷非常有幫助,比彩超更有優勢,缺點是價格較貴,而且有輻射。
6.B超瞬時肝彈性成像 也稱為肝硬度檢查,對嚴重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判斷有很大的價值。2015年WHO發布的《慢性HBV感染預防管理與治療指南》推薦,對慢性B肝病毒感染可用瞬時彈力成像來評價肝纖維化。肝硬化臨界值為11-14kpa,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76%及82%。
7.肝穿刺活檢 這個屬於有創性檢查,一般不作為普通肝硬化病人的篩查,除非其他所有檢查手段仍不能確診,但又必須確定是否需要治療時,考慮行肝穿刺。
B肝病毒無法完全從體內清除,相比較各種檢查手段,B肝患者及病毒攜帶者平時對肝臟的保護顯得更加重要。日常生活中不能過度疲勞,不熬夜,保持規律的作息。飲食上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不能抽菸喝酒,儘量不吃一些有肝損傷的藥物。保持心情愉悅,進行有益的體育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