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州區是天津市的「後花園」,這既是薊州區的美稱,似乎又是對薊州區的一個定位。薊州區原名薊縣,是天津市最早形成陸地的地方,遠在夏朝之前,除了薊州的山地和丘陵之外,天津的其餘地區還都是海洋,薊州區是天津市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天津市建城歷史雖然短,但歷史悠久,薊州區是天津市歷史長河的源頭。
一座城市應充分利用歷史和文化的沉澱,這樣才能聚集人氣,帶來商氣。目前天津市有16個區,「四郊五縣」的格局已成歷史。「五縣」之中第一個撤縣設區的武清縣,2000年更名為武清區;最後一個撤縣設區的是薊縣,2016年更名為薊州區。
連續多年,武清區的GPD排在天津市16個區前3名,而薊州區一直是倒數第3,因此很多人認為薊州區的發展是落後的,甚至有些人認為天津市「不重視」薊州區。其實,天津市的「後花園」完全可以實現新的突破,發展綜合、立體式的全域旅遊,打造天津市一個亮點,讓全國和世界知曉薊州區,薊州區會更火,天津市也會因薊州區而著名。
天津市薊州區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歷史沉澱,是完全可以做到這點的。
1.得天獨厚,天津特色旅遊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天津市薊州區旅遊的「硬體」,引人注目。薊州區是天津市最有特色的區,充分利用好薊州區「特色」,吸引八方遊客,這是薊州區發展全域旅遊的基礎資源和前提條件。
特色1:天津市唯一有山的區,山水相間,皆是美景。很難想像,沒有山和水怎能成為一個美麗的景區!天津總面積93%是平原,另外7%的山地和丘陵都分布在薊州區,山地和丘陵是構成美景的主元素。天津市其它15個區都沒有這「先天條件」。
特色2:歷史積澱深厚,旅遊主題與眾不同。天津市區突出古今結合、中西合璧;其它區有遺址和歷史風貌建築、名人故居、後期興建的主題公園等等,大部分都與各國租界和抗戰相關。而薊州區的旅遊基本是中國自身歷史積澱,跨越很多朝代。
特色3:文化底蘊深厚,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沒有傳說,就不配做一個景點;有了傳說,景點就有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薊州區城北的崆峒山,是黃帝問道廣成子之處;八仙過海經過薊州區山區,如今成為八仙山旅遊景區;《白蛇傳》中白蛇和青蛇的修煉之地,如今也成為白蛇谷風景區。
薊州區的風景美、古蹟多,是華北著名的旅遊度假寶地。很多人不了解薊州區,甚至通過天津市了解薊州區。薊州區要成為「張家界」和「九寨溝」那樣,人們首先知道是景點,而不是先知道景點所在的地區。
若想提高薊州區的知名度,要做的努力很多,我認為至少要做兩件事,即發展交通和旅遊轉型,其實這兩方面天津市都有相應的規劃。
2.發展交通,讓更多人去薊州區方便
天津的交通網絡非常發達,京津城際、京津高速公路等連通濱海新區、天津市區、天津市武清區、北京市區,帶動這條線上城區的經濟發展。目前這四處的GDP一直都很高,知名度也高,看出交通的重要性。
然而天津市區至薊州區目前沒有高鐵或者輕軌,比較快的出行方式只有津薊高速公路和普通列車。走津薊高速公路是首選,因為速度要比列車快。天津市區通往薊州區的列車最高峰一天有6趟(S902、S904、S910、S914、S916和S918),最快的是S914,耗時1小時25分鐘。
北京至薊州區的列車每天有8趟,其中有3輛是動車,耗時42分鐘和47分鐘;其餘普列有3輛耗時低於1小時25分鐘,另外2輛略高些。而且從北京走高速公路去薊州區也非常方便,40分鐘左右可到達。
旅遊業是城市發展的「加速劑」,能提高這座城市的知識度。天津市區至薊州區若有高鐵或者輕軌存在,在天津市區辦事的人可隨便去薊州區遊玩,到農家院品嘗美食。發展好薊州區,天津市將就一個更加全面而又美好的城市。
可喜的是,天津在軌道交通方面有規劃,津承城際鐵路從天津西站出發經由薊州站到達承德站,是京哈高鐵與京滬高鐵的聯絡線,非常重要!津承城際鐵路並不僅僅是串聯天津市區和薊州區,而是將薊州區串聯在國家整體交通網絡中。屆時天津市區至薊州區非常快,北方和東北方向的高鐵甚至可先到薊州區,後到天津市區;滬杭方向北上的高鐵可直達薊州區,不用在天津下車更換其它的交通方式了。
天津軌道交通Z3線,連接天津市區與薊州區。在天津市區內乘坐地鐵,使您「不知不覺」就能到達薊州區。軌道交通方便國內遊客到薊州區旅遊,讓更多的人了解天津市薊州區。
天津市作為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與世界很多國家交流密切,可以讓薊州區的旅遊走向世界。在航空方面,可在薊州區建一座機場,在京津冀交界處,方便三地出行,緩解京津冀機場的壓力。
可喜的是,天津有這方面的規劃,在臨近河北省與北京市的白澗鎮區域內規劃華聯新世界通用機場,國內通用機場的最高標準A1。機場建成後將讓世界了解薊州區,天津市也因此而著名。
天津市薊州區景點很多,規劃並發展好交通,薊州區的旅遊會更火。但是,這些景點基本都是利用大自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歷史文化沉澱,形式單一。這些景點相互之間缺乏「串聯」,形成「孤島」,長期下去,會形成審美疲勞。
在薊州區旅遊發展模式上,必須突破以往的思路,注入經濟和商業模式,構造全域旅遊。將薊州區旅遊1.0版升級至2.0版,將原來的山、水、歷史、故事和文化有機串聯,增加效益,使薊州區處處是景點。使您踏入薊州區就不想走,每次都有新收穫。
3.薊州區旅遊2.0版,新的理念
薊州區旅遊2.0版是新的發展模式和理念。以前是為「旅遊」而發展旅遊,歷史氣息、文化韻味、現代化建設相分離,沒有整體協調和適配;而現在的旅遊規劃是全域性的,它並不是把某個地點打造成景點,而是要把整個薊州區發展成景區,這也是薊州區要做的旅遊戰略轉型。
在這個轉型框架和思路下,來布局我們交通,安排景點建設並升級,改造和提升歷史及文化項目,規劃薊州新城的建設,使薊州的每一山、每一石、每一水、每一草、每一樓的建設都好似出自同一大師手筆,無處不散發著旅遊名城的氣息。無論在薊州區什麼角落,您都覺得薊州區是一座美麗的旅遊區。
如華僑城全域戰略合作項目打造全域旅遊合作和新型化城鎮建設,還有龍灣小鎮規劃建設等。
旅遊2.0版,更體現節能、環保,充分利用薊州區每一塊土地,尤其利用那些廢棄礦坑等地區。這些地區若不利用很容易成「汙點」,經過精心打造,能成為一個「亮點」。全域旅遊不放棄每一寸廢棄的土地!
天津市大手筆打造山水項目,如伊甸園旅遊水鎮,利用廢棄礦坑,將旅遊和農業相結合,打造實用化的旅遊。
旅遊2.0版,依託京東第一山——盤山的大名,規劃山水主題項目,使盤山不再「孤獨」,使遊客不是為了欣賞盤山而去盤山。一路上有樂園、水主題和地理公園等項目,讓您體驗到處是景點。其它旅遊區,景點和居民區分開,而未來的薊州區,似乎每個庭院都是景點。
旅遊2.0版,更要引入文化理念,融合薊州區歷史韻味,使得旅遊更加「活」起來。如紅星美凱龍無終禪谷小鎮,以禪文化為核心,是集休閒、文化和旅遊為一體的理想聖地。
總之,天津市整體規劃中,薊州區不只是定位一個景點,要將經濟、商業和旅遊相融合,使薊州區更加充滿魅力。薊州區不單純是一個「後花園」,更多是要移動到「前方」,成為天津的招牌和門面。重視和發展好薊州區,將使天津變成一個更加全面的城市,天津會因此更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