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公布數位相機新型馬達聲音降噪技術

2021-01-10 和訊科技

  近日,根據國外網站報導,日本NEC公司最近公布了對應的技術,一種用在數位相機產品最新的靜音降噪對焦技術。該項技術的研發目的在於降低相機鏡頭在進行對焦時馬達引起噪音對視頻拍攝的幹擾。

  

  廠家方面表示,這種技術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研發,其技術原理為在相機內預存一段馬達聲音特徵,在視頻拍攝中對記錄到的聲音進行實時分析,從而將馬達噪音從記錄信息中消除。目前應用這項技術的產品為卡西歐的Exilim EX-ZR10。這種技術的賣點為:

  
NEC數位相機新型馬達聲音降噪技術第一個應用機型:卡西歐ZR10

  1. 無需對相機的製造工藝進行單獨調整

  新技術會將記錄的每臺相機馬達聲音進行統計分析,與相機預存的信息進行對比進行校正,從而增加了對相機馬達及麥克風個體差異的兼容。

  2. 在視頻拍攝過程中調整實時處理運算數據量

  新技術的運算量減至80MIPS,更少的運算量令相機可以在視頻拍攝過程中更有效地實時進行降噪處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NEC公布新的數位相機馬達聲音降噪技術
    日本NEC公司公布新的數位相機噪音降低技術,這一技術旨在降低對焦和變焦馬達引起的噪音對視頻拍攝的影響,令馬達能夠全速工作,無需為降低噪音而減速。NEX馬達降噪技術的開發可以追溯到2009年。其原理是在相機內預存一段馬達聲音特徵,在視頻拍攝中對記錄到的聲音進行實時分析,將馬達噪音從記錄信息中消除。該技術已用於卡西歐Exilim EX-ZR10相機。
  • 戴森「核心科技」數碼馬達詳解
    8月28日下午消息,今日戴森在北京舉辦的「源•動」戴森數碼馬達沉浸體驗日,為參與者展現戴森的核心科技「數碼馬達」。根據戴森官方的說法,自1999年以來,戴森在數碼馬達的設計、開發和製造方面已投入超過3.5億英鎊,數碼馬達的總生產量超過5000萬臺。戴森V1數碼馬達,轉速達1666轉/秒,運用這款數碼馬達的戴森第一代幹手器,讓幹手體驗更快捷舒適。而2013年V4數碼馬達的誕生,使全新戴森Airblade Wash+Dry幹手器面世。它可以在14秒內快速有效地烘乾雙手且噪音更小。
  • 相機設置——降噪與校正
    現在,很多相機都提供了降噪與校正功能。
  • 數位相機的未來走向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力圖進軍消費市場的功能,著眼於家用數位相機和智慧型手機上的應用,比如可以讓攝影師以獨特的方式進入照片中。此前,我們也介紹過幾款新型相機,比如可以先拍照後對焦的 Lytro 。還有,史丹福大學最近研發出可自行編程的相機「Frankencamera」,意味著相機也在向開源的路線並進,為更多有想法的用戶提供了可自行定製的相機開放平臺。
  • 把普通數位相機當潛望鏡用:《自然》論文教你隔牆「透視」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就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透視」方法,在視線被阻擋的情況下看清物體,所需的設備僅是一臺普通的數位照相機。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1月24日凌晨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
  • 老司機才用過 盤點被時代遺棄的相機技術(全文)_佳能數位相機_數碼...
    美能達被收購時雖然技術仍不算落伍,但是那都是膠捲相機積累下來的技術,數碼時代尼康和佳能在2002到2006的四年內,技術上已經全面超越曾經的美能達,雖然索尼有A900這種全畫幅單反,但是在很多性能上,依靠美能達老本的索尼在佳能5D2/尼康D700這些機器面前,招架不足。
  • 戴森是如何將一枚小小的數碼馬達做到極致的?
    事實上,在科技發展如此成熟的今天,戴森的迅速躥紅不是沒有原因的,關鍵在於其聚焦核心技術——數碼馬達,而這來自於戴森多年持續不斷的研發與投入。戴森日前在北京舉辦了戴森數碼馬達沉浸體驗日活動,現場披露了數碼馬達方面的諸多技術信息,並表示,過去20年來戴森已在數碼馬達技術研發和產品製造方面投入超過3.5億英鎊,在全球擁有1000項專利,戴森數碼馬達的總生產量已超過了5000萬臺。
  • 漫談相機設置之七--降噪與校正
    現在,很多相機都提供了降噪與校正功能。佳能5D4相機的降噪與校正功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降噪與校正 這裡所說的校正,是指機身的校正,而不是鏡頭校正。共有五種功能設置。分別如下:  一 、 長 時 間 曝 光 降 噪 功 能
  • 數位相機的初步了解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來自月亮的你3,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數位相機的初步了解1.初識數位相機現今,數位相機已經成了數字圖像技術的核心。數字圖像曾一度依賴於掃描儀和傳統的膠片衝洗。2.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的區別已經成為時尚的數位相機集光學、電子機械技術於一身。與傳統的光學相機相比,具有不同的使用範圍和性能。
  • 星空系列教程(下) 降噪方法比較及堆棧降噪實例
    網絡上星空攝影教程屢見不鮮,我試圖將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點結合自己的經驗,整理成系列教程, 全面地講解前期拍攝技術和後期思路,並用實例詳細介紹後期處理的每一步驟。星空攝影的後期處理中降噪尤為重要,本文是系列教程的下篇,主要對比各種降噪方法,並有堆棧降噪實例。為了確保知識的連貫性,建議先學習上篇--《前期策劃是拍攝成功的保證》和中篇--《銀河及地景拍攝技巧》。
  • 數位相機工作原理是什麼 數位相機工作原理介紹【詳解】
    數位相機工作原理  與傳統相機相比,傳統相機使用「膠捲」作為其記錄信息的載體,而數位相機的「膠捲」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與相機一體的,是數位相機的心臟。感光器是數位相機的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技術。數位相機的發展道路,可以說就是感光器的發展道路。
  • 新型雙筒數碼夜視儀選購指南
    雙筒數碼望遠鏡作為新型的高科技光學產品,已經逐漸被廣大戶外攝影愛好者所認知和採用。但是一些民眾對於這類光學儀器還是比較陌生的,什麼是雙筒數碼望遠鏡?雙筒數碼望遠鏡有哪些功能?如何選購雙筒數碼望遠鏡?等等問題,下面將陸續為您解答。常見問題一:雙筒數碼望遠鏡與雙筒望遠鏡有什麼區別?
  • 數位相機的工作原理
    數位相機也被稱為數字相機。數位相機可以說是更廣義的電子影像處理技術中的一類,其光學成像系統和常規的照相機並無差別,然而影像記錄的方式卻完全不同。常規相機使用的是化學光感材料,而數位相機使用的是一組光電耦合器件(CCD)。
  • 50個數位相機名詞解釋
    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1頁:菜鳥必知 從感光元件到照片信息    最近小編在網上溜達,看見了很多剛玩數位相機的朋友們在討論一些技術和相機相關的專業名詞。看著他們說得頭頭是道,小編覺得為何不把他們總結到一起,省得大家找得那麼辛苦。
  • 探究戴森的馬達技術,經歷5127次失敗後的突破
    P8mednc戴森數碼馬達 P8mednc在 James Dyson 的兒子 Jake Dyson 回歸家族企業,並帶來了照明產品線之前,戴森的大多數明星產品都衍生自這一技術核心——數碼馬達。P8mednc「數碼馬達成為戴森技術故事的一部分,也標誌著戴森帶來的技術革命。」負責數碼馬達研發的全球工程總監 David Warne 介紹。從吸塵器,到幹手器,甚至還有過洗衣機的嘗試,直到如今的吹風機、美發造型器這些對體積和噪音控制要求更加苛刻的產品系列,漸漸地,在戴森用戶當中形成了一個傳說:戴森會故意為每一種產品的馬達設定一種聲效,包括啟動和制動的時候,以增加產品的科技感體驗。
  • 攝影新手使用數位相機,別忽略了鏡頭的這些知識!
    鏡片好壞在鏡頭中使用糾正色差,色散的鏡片,可以獲得更銳利的成像和更真實的色彩,由於成本的原因,在低端鏡頭裡沒有設計這樣的鏡片,而且高端鏡頭鏡片的綜合表現能力,也明顯好於低端鏡頭,由於感光元件固有的物理性質,數位相機在拍攝明暗反差較大的拍攝對象時,圖像中高光與暗部的交界處常常會出現紫邊,鏡片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紫邊的出現,此外好的鏡頭會在鏡頭裡面植絨,在鏡頭上鍍膜,並且在鏡頭的設計上下功夫
  • 基於聲學超材料的變壓器新型降噪技術獲突破
    城市變電站的廠界噪聲限值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參數之一,採用低噪聲電力設備和布置減振降噪措施是常用的兩種控制方法。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院)輸變電工程研究所緊密結合電網發展和工程實際需求,長期開展輸變電工程噪聲環境監測及噪聲治理工作。
  • 女朋友系列新品驚豔來襲 松下推出全新時尚微型單電數位相機LUMIX...
    松下推出新型微型單電數位相機LUMIX GF9,相比前代相機GF8,GF9提高了畫面質量和功能,實現了更多的技術進步,幫助用戶捕捉不可錯過的美妙瞬間。 新的LUMIX GF9在自拍方面進一步提升,擁有許多實用的自拍功能選項,比如新集成的4K照片功能。
  • 降噪耳機怎麼選?4款降噪耳機對比體驗
    藍牙是一種短距離的無線連接技術標準的代稱,實質內容就是要建立通用的無線電空中接口及其控制軟體的公開標準。最初藍牙主要面向網絡中各類數據及語音設備,如PC機、筆記本電腦、印表機、傳真機、數位相機、行動電話、耳機、家電設備等,使用無線微波的方式將它們連成一個微微網,多個微微網之間也可以互連,從而方便快速地實現各類設備之間的通信。
  • 數位相機的微距、曝光補償、白平衡和噪點的問題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來自月亮的你3,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數位相機的微距、曝光補償、白平衡和噪點的問題。(1)微距數位相機大多標榜其微距功能,有些數位相機的最短對焦距離甚至可以達到1釐米以內。但其實微距的意義並不在此,微距拍攝的目的是為了展現一個微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