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南太平洋西部的一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這裡棲息著世界上一種古老鸚鵡,西布耶教授帶領我研究過它們。
我記得第一次見到該種鸚鵡的時候,以為這不是一種鸚鵡,是一種老鷹,其實不光我有這樣的看法,當人地也是習慣稱呼它們為:禿鷹鸚鵡,一直這樣稱呼了幾百年。
彼斯奎氏鸚鵡與啄羊鸚鵡都屬於較為古老的鸚鵡種類,該種鸚鵡沒有亞種,是孤立的物種。
看它們的樣子挺兇的,體長46釐米,體重700克左右,面部沒有羽毛,身體大部分是黑色的羽毛,翅膀和腿部、腹部為大紅色,特別顯眼和鮮豔。
再看它鋒利的黑色長嘴巴,比一般鸚鵡的都長,它們是不是吃肉的呢?
其實它們主要吃各種無花果和其它水果,屬於素食者,樣子很兇,其實是一種很溫順的胖鸚鵡。
這種鸚鵡身上的羽毛很珍貴,黑色的一般,主要是它身上鮮紅的羽毛,在當地特別受歡迎,人們都想擁有它們的紅羽毛,很久以前這種紅色羽毛在當地可以作為貨幣使用,購買東西。
這就能反映出來紅羽毛的珍貴程度,人們爭相擁有它們紅羽毛的目的是做表演頭飾,這是他們國家的民族文化,比如結婚,新娘都要佩戴這樣的紅羽毛頭飾,並作為嫁妝使用,還有每年9月舉行的Goroka文化表演集會,跳舞唱歌都需要戴上此種頭飾。
在這樣的貧窮國家,擁有紅羽毛頭飾就能代表富貴,使得該種鸚鵡數量瀕臨滅絕。
經過西布耶教授的團隊調查,3隻成年彼斯奎氏鸚鵡的羽毛只能做一頂紅帽子,在當地擁有紅帽子的數量比野外存活的彼斯奎氏鸚鵡還要多。
隨著巴布亞紐幾內亞新生人口的增加,每年需要從野外捕捉3200隻彼斯奎氏鸚鵡,人口正以每年2%的速度快速增長,這意味著未來35年內參加文化節的人數,可能會翻倍。
當地人並不喜歡飼養它們,而是殺掉鸚鵡,然後拔毛,聽當地人說該種鸚鵡的肉質鮮美,煮熟吃掉。
當地有專門的獵人,製造了一種捕捉該種鸚鵡的工具,把這種工具放在鸚鵡的巢穴裡,就可以捕捉到它們了。
該種鸚鵡喜歡利用樹洞來建造自己的巢穴,獵人往往利用它們這種習性,控制位置最好的樹洞,幾乎每年都可以誘捕到彼斯奎氏鸚鵡。
教授和其他科學家商討保護該種鸚鵡的計劃,由於這種鸚鵡飛行能力很強,主要吃無花果,這使得它們的覓食範圍很廣,有時候要飛到幾百公裡的地方去覓食,就地保護是相當困難的,耗資巨大,幾乎無法實現。
一時間科學家們也無計可施,當時已經6月份了,西布耶教授給我們的團隊下達命令,必須在9月份的Goroka文化節之前拿出可行性保護方案來。
後來有個當地的志願者叫作:格蕾絲·努吉,這個女人給我們出了一個主意,她認為一頂紅羽毛頭飾一年使用不超過3次,其餘時間都在家裡珍藏著,一頂紅羽毛頭飾最多能使用6-7年,以後就不能用了,要不被老鼠咬壞了,要不就是蟲蛀了,或者發黴褪色了。
人們到時候就需要更換新頭飾,去集市或商店裡購買羽毛回來製作,彼斯奎氏鸚鵡羽毛很貴重,製作一頂頭飾需要花費300多元(人民幣),這300多元是經過匯率計算得來的,這幾百元在我們看來也不貴,但是當地人不富裕,在他們眼裡這算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
努吉給教授提議能不能先不去保護野生鸚鵡,而是去保護他們的頭飾,給當地人發放密封的保護盒子來保護現有的紅羽毛頭飾,延長頭飾使用的年限呢?
西布耶教授非常認同這個觀點,開始實施免費紅羽毛頭飾保養,再贈送保存盒子,這樣一頂紅羽毛頭飾可以從原來的6-7使用壽命延長到15年以上。
據我們的調查,有兩個省份人口在70多萬,對彼斯奎氏鸚鵡羽毛需求最旺盛,再加上旅遊業的發展,該種紅羽毛頭飾更加地流行,如果保護帽子只能緩解這種供需矛盾,並不能真正解決保護鸚鵡的問題。
後來我們的團隊又實施了彼斯奎氏鸚鵡紅羽毛的替代品服務,用白色的雞毛進行環保染色,染成紅色的羽毛作為替代品使用,再加上和當地政府部門一起合作宣傳,起到了很好的保護彼斯奎氏鸚鵡的效果。
你喜歡彼斯奎氏鸚鵡嗎?喜歡就給它們點個讚吧!
野生吸蜜鸚鵡一個月死了幾百隻,專家:它們在向人類傳達危險信息
上千萬年前的巨型鸚鵡身高1米,鴞鸚鵡是它的近親
揭秘2種全藍金剛鸚鵡大嘴巴的作用,這大嘴巴是被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