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秦始皇、李世民,以及李白、蘇軾等,其出身、事跡、死生等,都要記入史冊,以供後人了解。但我們國家歷史上的這兩位曠世奇才,雖然聲名狼藉,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們的下落和他們的死期。
戰國時,由於周王室的衰落,使天下陷入大亂,諸侯王紛紛想要稱霸天下。這一時期,有一位世外桃源,雖未出山,但洞若觀火,掌管天下局勢,並以自己的方式,影響天下局勢,這人便是鬼谷子。鬼谷子我國歷史上的一位曠世奇才,他通天徹地,聰明才智卓著,人不可及。
鬼谷子是個名師,他教的學生很多,有名的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蘇秦和張儀是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在學有所成之後,來到中原六國推行其合縱學說,最終成功說服韓魏趙、楚燕齊六國結盟對抗秦國,蘇秦也一時風頭無兩,對六國相印讚嘆不已,讓秦國虎狼之師15年不敢出函谷關。
而張儀與蘇秦針鋒相對,他到秦國推行連橫論,通過挑撥國家之間的關係來破壞六國聯盟。另外兩個鬼谷子學生,孫臏和龐涓,也是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在孫臏下山之前,龐涓曾為魏國效力,後來墨翟又將孫臏推薦給了魏王,但龐涓出於嫉妒,怕孫臏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以陷害孫臏,讓孫臏被魏惠王施以青刑和黥刑,弄殘了孫臏的雙腳,並在他臉上刺字。
隨後,孫臏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往齊國,他也因此走上了報仇之路,他分別在桂陵戰和馬陵戰中大敗龐涓,不但將龐涓逼死,還消滅了魏國大員魏武卒,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除四個徒弟外,據說商鞅、白起、吳起、呂不韋等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事實上,他們相距甚遠,不可能全是鬼谷子的徒弟。鬼谷學派也許存在,後來商鞅、吳起、李斯等人,都是鬼谷學派的成員,但由於以訛傳訛,被後人誤認為是鬼谷弟子。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鬼谷子的結局,也沒有記載他的行蹤,也沒有記載他活了多久,但後來,鬼谷子的思想,被他的弟子編撰成書,流傳下來。儘管《鬼谷子》是智慧的結晶,但由於《鬼谷子》所宣揚的思想與儒學正好相反,所以自漢代以來,《鬼谷子》便成為一部禁書。
人們談起哲學家時,常常會想到西方的亞里斯多德、柏拉圖,還有康德、弗洛伊德、尼採等人,他們認為我國沒有產生真正的大哲學家,但事實上,在我國兩千多年前,有一個很厲害的哲學家,他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老子,又字伯陽,世稱"李耳"、"李老子"或"老老子"。
老子也是一位曠世奇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聞,就連儒家的始祖孔子也曾向老子請教禮法。《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其學說後來發展為「道」,至今仍有不俗的影響。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樸素辯證法。就政治而言,老子提倡的是無為而治,不言教。老子在權術上講究的是唯我獨尊。就修身而言,老子是道家生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爭人倫。但是春秋時,諸侯國為了爭霸,採用了兵家、法家的說法,老子的學說並未被諸侯所採納。
他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認為事物都有正反兩面,能夠由相反的方向轉變,這就是「反者道」,「正為奇,善為怪」,「惡為惡,福為惡,禍為禍,伏為禍」。並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和「無」的統一,「有無相生」,以「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而有無」。但老子見周王朝日益衰弱,衰敗已非常事,便決定逃走。
據史書記載,老子騎著青牛從函谷關出發,從那以後,就沒有人知道老子的行蹤,他去往何方,成為一個謎。儘管老子神秘失蹤了,但他留下了一部荒誕的作品《道德經》。老子的哲學思想在《道德經》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宣傳,如「人、地、天、道、法」,以及「有而無相生」、「有禍必報,有禍必伏」等。被譯成日語、英語、德語、法語等,是世界上出版發行最多的文字作品之一,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老子思想對我國哲學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