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所利用的ATP,只能來自於光反應」這一觀點是中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錯誤認識。
在高等院校的植物生理教科書中,通常只介紹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過程產生ATP和[H](NADPH),同化二氧化碳的過程(暗反應)消耗ATP和[H],卻並未討論這兩個過程中,能量產生與消耗之間的平衡關係。研究表明,非環式的光合電子傳遞鏈產生的ATP和[H]比例為2.6:2,而在葉綠體中固定二氧化碳需要ATP與[H]的比例是3:2,甚至更高,因此,如果[H]全部用於暗反應,則需要額外補充ATP,通常這些額外的ATP,可由葉綠體外的細胞質基質中運入,最終的來源可能是線粒體,因此暗反應需要的能量,並不都來源於光反應。
「光反應產生的能量只能用於暗反應」也是常見的錯誤認識,除了直接參與暗反應外,葉綠體中的能量至少還參與以下3個重要過程:(1)由葉綠體DNA所編碼的基因,很多是與光合作用相關的酶,通過轉錄、翻譯合成這些酶都需要葉綠體內存在的能量量參與完成;(2)參與光合作用的酶,有一部分是由細胞核編碼,在細胞質中合成的,他們必須轉運到葉綠體中,葉綠體內的ATP是這些蛋白轉運載體唯一的能量來源;(3)光反應過程中,ATP合酶會不斷的消耗,葉綠體中的能量必須有一部分用來合成新的ATP合酶,由此可見,光反應產生的ATP,必須有部分能量用於暗反應以外的代謝過程。
[例](2016江蘇卷,32)為了選擇適宜栽種的作物品種,研究人員在相同的條件下分別測定了3個品種S1、S2、S3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結果如圖1和圖2。請回答以下問題:
(1)最適宜在果樹林下套種的品種是 ,最適應較高光強的品種是 。
(2)增加環境中CO2濃度後,測得S2的光飽和點顯著提高,但S3的光飽和點卻沒有顯著改變,原因可能是:在超過原光飽和點的光強下,S2的光反應產生了過剩的 ,而S3在光飽和點時可能 (填序號)。
①光反應已基本飽和 ②暗反應已基本飽和 ③光、暗反應都已基本飽和
(3)葉綠體中光反應產生的能量既用於固定CO2,也參與葉綠體中生物大分子 的合成。
(4)在光合作用過程中,CO2與RuBP(五碳化合物)結合的直接產物是磷酸丙糖(TP),TP的去向主要有三個。下圖為葉肉細胞中部分代謝途徑示意圖。
澱粉是暫時存儲的光合作用產物,其合成場所應該在葉綠體的 。澱粉運出葉綠體時先水解成TP或 ,後者通過葉綠體膜上的載體運送到細胞質中,合成由 糖構成的蔗糖,運出葉肉細胞。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
(1)S2 S3 (2)[H]和ATP ①②③ (3)核酸、蛋白質
(4)基質 葡萄糖 葡萄糖和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