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南極論壇和中國交響樂基金會的邀請,去年年末,新生代鋼琴藝術家張浩天前往南極,為科考人員獻上了一場特別的演出。在去南極的路上,他途經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沿途的異域風情以及當地的文化歷史帶給張浩天許多的感觸,「這段經歷讓我有了想穿越時間、空間和大家一起分享音樂、藝術、人生的想法」。於是回國後,他決心以「時空旅行者」為主題,完成一次從古典樂派到浪漫、印象再到近代,最終回到當代的神秘旅程。
2021年恰逢「探戈之父」皮亞佐拉誕辰100周年,以及「鋼琴之王」李斯特誕辰210周年。東藝特別策劃了一系列演出,邀請新生代鋼琴家左章、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用多樣的藝術形式向兩位大師致敬,更有東藝的老牌項目「東方市民音樂會」為此特別策劃主題音樂會。其中,張浩天的《時空旅行者之浪漫者專列》音樂會將打響頭炮,以最經典的探戈舞曲和李斯特「最難的鋼琴作品」,在1月22日正式拉開該系列演出的序幕。
「探戈之父」皮亞佐拉誕辰100周年,他筆下的音符兼備古典的形與探戈的神
2021年是「探戈之父」阿根廷作曲家阿斯圖爾·皮亞佐拉誕辰100周年。有人說,皮亞佐拉的出現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沒有皮亞佐拉,就沒有今天的探戈音樂。他以全方位系統的古典音樂技法為基礎,創造性地融合了傳統古典音樂與爵士樂的作曲風格,將探戈音樂從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樂提升為可以單獨在舞臺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藝術性的純音樂形式,使這種音樂兼備古典的形與探戈的神。
在前往南極的那次旅程中,張浩天在阿根廷停留了兩天,剛好去了當地最大的一個圖書館,「一走進去就看到一本皮亞佐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而那本樂譜背後就是皮亞佐拉老師阿爾伯託·希納斯特拉的作品集」。張浩天本來就喜歡希納斯特拉的作品,而在阿根廷與他們的「相遇」讓他感到這似乎是一種命運的指引,於是在對兩位作曲家的音樂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後,為了向皮亞佐拉致敬,張浩天特別選擇了皮亞佐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作為他「時空旅行專列」的「始發站」。這部作品是皮亞佐拉為致敬維瓦爾第的《四季》而創作,以春、夏、秋、冬四個樂章對應四個季節,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情緒。
張浩天還將帶來皮亞佐拉的另外兩首探戈作品《遺忘》《自由探戈》,匯集了古典和爵士等全新的音樂元素,使得音樂在具有阿根廷本身民族特性的同時又洋溢著一種現代風格與神秘色彩。皮亞佐拉專門為鋼琴寫的曲子很少,大多都是弦樂作品,這次張浩天特意尋覓了一版非常合適的鋼琴曲譜在音樂會上演奏。
除此之外,張浩天還特別選擇了皮亞佐拉的老師阿爾伯託·希納斯特拉的作品以體現傳承。希納斯特拉的作品完美地將傳統與現代創作手法結合,在使用十二音列創作手法的基礎上塑造出典型的阿根廷民族色彩,而音樂會現場的《阿根廷舞蹈》《第一鋼琴奏鳴曲》又會帶來怎樣的聽覺體驗,令人期待。
李斯特誕辰210周年,用「世界最難鋼琴曲之一」紀念「鋼琴之王」
借著「鋼琴之王」李斯特誕辰210周年的契機,此次巡演曲目中,張浩天特別選擇了李斯特根據莫扎特歌劇《唐璜》改編的鋼琴曲《唐璜的回憶》,既是為了呈現自己對音樂的獨特理解,又是紀念這位的偉大音樂家。
莫扎特歌劇《唐璜》時長約有兩個半小時,被李斯特改編後,成了簡短的鋼琴曲,是李斯特眾多改編曲中的精粹。這部作品在演奏時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用雙手跨越鍵盤,其技術之艱深、場面之宏大,讓它被譽為「世界最難鋼琴曲之一」。這首鋼琴曲的旋律起伏同樣極具特點,在原作的豐富表情之上製造出了驚人的音響氣勢,鋼琴家們演繹這首作品的時候對華彩和變奏的處理也各有不同。
多年的海外學習生活經歷令張浩天對藝術有獨特的理解方式。他喜歡在音樂中包容多樣的民族語彙和音樂元素,也樂於接受各種作品給予他的思想啟發。他尤其喜歡李斯特的創新,「像李斯特、貝多芬這些音樂大師在他們的時代所創作的其實都是特別流行的東西。雖然我們現在叫古典音樂,但是只是因為經歷了漫長的時光被流傳了下來,才因此變成了經典」。
在這個時代,音樂人們不能忘記對跨界、創新的嘗試。基於這樣的音樂理解,張浩天希望自己具備實驗精神與創新意識,去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並且通過自己對《唐璜的回憶》的獨特演繹,為大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圖片來源: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作者:姜方
編輯:王筱麗
責任編輯:柳青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