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iller(顫慄) 麥可傑克遜 - MV
天王邁克傑克遜《顫慄者》是他一生中最為經典的一部作品。
《Thriller》於1982年12月1日發行,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它稱霸美國專輯榜冠軍寶座長達37周,專輯內的9首作品,7首被發行為單曲,7首均打入了Top 10,創下了當時的最高紀錄。據美國唱片工業協會統計,它已經在美國國內賣掉了5400萬張;在海外,它當仁不讓地登上了眾多國家的排行榜併名列前茅:僅在英國一地就賣出了360萬張;在日本榜上則連續呆了65個星期,甚至在南非都成為了冠軍;在前蘇聯,當時官方媒體自然憤力抵制Jackson的音樂,可是它的走私卡帶卻到處蔓延並被音樂愛好者們收藏,「他的音樂是時代之音。」
一個前蘇聯高中生當時評論說。據美國唱片工業協會和索尼音樂公司的統計,並藉由《吉尼斯世界記錄》2006年1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該專輯在全球的銷量已超過1.04億張。它成為了世界上最暢銷的專輯,並被《吉尼斯世界記錄》永遠載入了史冊。
這張專輯在一向苛刻的葛萊美獎上也大放異彩,一舉捧走了7項(12項提名)大獎,加上因《E.T.故事書》而獲的「最佳兒童錄音獎」,Michael在葛萊美上共拿走了8項大獎,創下了個人單年度得獎的最高記錄!這個記錄直到2000年才被老將Santana以《Supernatural》專輯打平。
《Thriller》在當年其它各大頒獎典禮上也出盡了風頭,在全球獲得了超過140項大小獎盃,罕有地成為音樂史上商業與藝術的雙贏之作……這簡直就如同1997年電影界所向披靡的《Titanic》,然而不同的是:1982年的時候,沒有全球網絡,沒有DVD,沒有數碼電視,沒有超速數據機,而冷戰的敵對因素也使它沒有能力進入當年共產主義陣營國家的市場大門。
可是迄今為止,這個近乎荒唐的奇蹟再沒有在任何當代紅星身上重演——無論是紅得發紫的Teen-pop組合或歌手,炙手可熱的Rap/Hip-hop巨星,還是叱吒江湖數載的搖滾老將。流行和完美的定義在那一刻被Michael Jackson以《Thriller》一舉推向了輝煌與極致。
除了作為一張杰出的音樂作品,《Thriller》還具有更深的歷史意義。據統計,80%的80年代的美國人聽過這張專輯。在它發行的兩年內,這張專輯是美國國內最重要的大事,其影響不僅席捲了音樂領域,還覆遍了舞蹈、時尚和電視。對現在許多20多歲或30歲的人來說,《Thriller》是推動他們走入美國流行文化的原動力。他的音樂,涵蓋流行、放克、搖滾、節奏藍調和說唱等多種音樂元素,輕鬆地把將要炸得四分五裂的音樂工業拯救過來。 它不僅突破了種族界限,還為後世的黑人藝人鋪下了光明大道,更為他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正如《時代周刊》所說,是它把黑人音樂真正帶回了主流世界。現在許多當紅黑人歌手都在各大訪談中毫不諱言Michael和《Thriller》帶給他們的巨大激勵與幫助。「毫無疑問,他把我們帶回了我們應該屬於的地方,」Quincy評論道,「以前的黑人音樂在社會上總徘徊在二流地位,但它的靈魂卻是整個流行文化的馬達。Michael把世界上所有的心靈聯繫到了一起。」

在它最初發行時,評論界(多數為白人)就對它偏愛有加。但他們後來和唱片公司的老闆(也多數為白人)一樣沒有想到這種偏愛使《Thriller》之火燃遍了世界。 「他塑造了一種安全的——評論界稱為『大眾化』——非種族挑釁性的音樂和形象,」科羅拉多大學的社會學副教授Jarl Ahlkvist說道,「也許那表明了一種渴望交流的意願。我猜想這張專輯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成功是因為它吸引了佔人數優勢的白人聽眾群。青年們(無論是何種族)在俱樂部裡、在大街上跟著它的音樂歌唱著,舞蹈著。Michael成為了黑人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和希望,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美國夢」。
正如Quincy Jones指出的那樣:「這樣的勝利在以往從來沒有發生在任何黑人藝人身上。」《Thriller》的成功告訴我們這樣一條信息:心靈需要交流而非相互隔離。
2001年,在Michael Jackson新專輯《Invincible》發行不久,MJ和數十年的合作夥伴,錄音工程師Bruce Swedien一起重新混音加工了包括《Thriller》在內的四張經典專輯,並作為擴展版重新發行。新版的《Thriller》加入了數段製作人Quincy和Temperton的採訪錄音和一些MJ從未發行的曲目:主要有「Billie Jean」原始小樣、「Carousel」、原收錄在《E.T.故事書》裡的「Someone In The Dark」和兩段從未公開的Vincent Price恐怖旁白,一時間再次引發了歌迷的搶購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