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香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費用高昂,廣受市場詬病。
近日,Prenetics財務長盧愷浚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透露,實際上檢測試劑的成本佔比並不高,低於20%,而實驗室檢測費用大約為338港元,佔比約43%,收集樣本的物流費用以及營運費用分別為130港元、157港元,佔比分別為16.5%、20%。
此外,盧愷浚透露,該公司正在進行研發,有望在短期內大幅降低成本,「我們在做一些新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發,當研發完成以後價格會有更明顯的下降,在實驗室部分的費用有望降至與廣東接近的水平。」
香港特區政府的數據顯示,自7月中起,截至9月17日,特區政府在特定群組檢測計劃下已經累計完成49.9萬個樣本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其中84宗個案經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復檢後確定為陽性,比率約為0.02%。該計劃的總開支為1.83億港元,每個檢測平均開支為約370港元。
據介紹,Prenetics專注於醫療健康及基因測試,在全球10個國家及地區設有辦公室,包括倫敦、新加坡、香港、吉隆坡、約翰尼斯堡等,擁有超過200人的團隊。
此外,Prenetics在今年5月獲選為英格蘭超級聯賽(UK Premier League)的20個球隊進行超過4萬次新冠病毒檢測,為重開賽季做好準備,並被委任為新賽季的唯一檢測服務承辦商。公司已在中國香港及英國進行了超過30萬次核酸檢測。
自2014年創立至今,公司已籌集超過6000萬美元資金。 9月中,Prenetics宣布Apis Insurtech Fund I Partners及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等現有投資者將牽頭進行1500萬美元的投資。此前公司已獲得阿里巴巴、中國平安等多家機構的投資。
試劑成本低於20%
7月初,香港第三波疫情暴發,商業檢測服務需求急增,一度導致出現「一測難求」的情況。
「我們在網上銷售的話,每天只賣100套,每個人只能下單買4套。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可能幾分鐘就賣完100套了,」Prenetics財務長盧愷浚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
他透露,Prenetics香港化驗所每日可處理2萬多個測試,是目前香港最大的私營化驗所。自7月中起,公司受香港特區政府委託參與針對高風險人群的檢測計劃,「我們負責飲食業的檢測,包括超市、菜市場、餐廳等相關人員的檢測,我們也幫香港醫管局和衛生防護中心做檢測。」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目前香港市場上病毒檢測費用收費由785港元至最高2500港元不等。其中,Prenetics提供的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服務收費最低,售價僅為785港元。
今年4月,公司宣布與保誠保險及其他公司、香港中文大學等機構合作,以成本價推出「Project Screen by Circle」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測試,最初的收費為約945港元。市民須在公司網站購買檢驗套餐,收集個人深喉唾液樣本後,再交回檢驗中心作進一步檢測,24至36小時內獲取檢測結果,結果可用於出境過關使用。
盧愷浚坦言:「香港和內地的情況有一些不一樣,本來香港的成本就比較高,香港地少人多,實驗室都在一些商業中心,所以已經比內地要貴了。香港技術人員的工資相對比較高。即使有一些內地的試劑供應商,香港市場被當做出口市場,因此價格與內地也不同。」
他透露,實際上檢測試劑的成本佔比低於20%,而實驗室檢測費用大約為338港元,佔比約43%,收集樣本的物流費用以及營運費用分別為130港元、157港元,佔比分別為16.5%、20%。此外,盧愷浚透露,「我們在做一些新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發,當研發完成以後價格會有更明顯的下降,在實驗室部分的費用有望降至與廣東接近的水平。」
據悉,Prenetics正在與全球多個政府進行商討,計劃在第四季推出一項快速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測試結果可於15-30分鐘內完成,無需實驗室,具極高擴展性且低成本。
「健康碼」即將推出?
自2月8日起,內地抵港人士均須接受14日強制居家檢疫,至今強制檢疫令已經實行了長達逾7個月。據了解,目前有約4.2萬人在深港兩地跨境上班,而跨境學生的人數亦接近3萬人。隨著香港疫情漸趨穩定,外界十分關注香港何時可以推出「健康碼」,以「粵港澳健康碼」互認代替檢疫措施。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9月29日向媒體表示,鑑於內地疫情已經受控,數十天沒有出現本地確診個案,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與內地和澳門商討,對檢測結果為陰性的人員,互相豁免14天強制檢疫安排。
同時,她指出,特區政府正積極爭取與廣東省及澳門政府重啟「健康碼」的討論,儘快恢復三地往來。有議員提出,如不能一次性放寬,或許可以讓身處內地的香港居民先行,允許他們通過檢測,回港後不用隔離檢疫。她稱該建議合理,目前工作已進入最後研究階段,仍須修訂法例配合。此外,特區政府已要求相關部門設法加強病毒檢測能力和降低檢測服務收費。
「我們之前已經和特區政府進行了溝通,主要是關於系統的後臺怎樣對接,也進行了相關的測試,」盧愷浚透露,但其後因香港疫情反覆而擱置,並表示相信香港本地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足以應付市場需求,「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各方面都在增加檢測量,所以我認為香港有能力處理。」
他指出:「香港健康碼推出的時候,必須是香港的疫情已經受控。到時候實驗室很多檢測能力已經能夠放在健康碼上。同時,香港也不斷在投入新的科研,在自動化方面,以前很多需要手動的工作都可以自動化來提升檢測能力,如果有足夠時間的話,可以進一步增加香港的檢測能力。」
據了解,在業界的努力和政府的鼓勵及協助下,目前香港的認可私營化驗所的整體檢測量已大幅上升,可每天提供數以萬個檢測,應付日常及突發性的需要。
此外,他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參考澳門補貼檢測的方式,「政府(提供補貼)可以發揮領頭羊作用,從而會加速市場發展,但最後還是要用市場的力量,把成本壓到最低,相當於是個催化劑。」
以澳門為例,自5月初起特區政府已提供常規核酸檢測,首先為1萬多名跨境居住、有珠海居住證的澳門居民做檢測。首次檢測免費,之後每次收費180澳門元(約175港元),而3000多名跨境學生及教職工可選擇在澳門做檢測,費用全免,均由特區政府補貼。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